原標題 報告文學《大山教授》《幸福播撒太行山》獲讚:為“太行新愚公”李保國立傳
新華社北京7月19日電 中國作協19日舉辦“為‘太行新愚公’立傳”研討會,反映李保國同志先進事跡的報告文學《大山教授》《幸福播撒太行山》獲專家學者稱讚:寫出精神、立出人物。
河北農業大學教授李保國35年如一日,長期奮戰在扶貧攻堅和科技創新第一線,把畢生精力投入到山區生態建設和科技富民事業之中,用自己的模範行動彰顯了共産黨員的優秀品格,堪稱新時期共産黨人的楷模,知識分子的優秀代表,太行山上的新愚公。
與會專家學者表示,今天的研討是探究愚公精神在現實生活中的鮮活內涵,探討知識分子如何不忘初心、知行合一,達到兼濟天下,弘揚和傳承偉大民族精神、中國精神。
大家認為,河北三位作家賈興安、高玉昆和李春雷深入採訪,分別推出《大山教授》和《幸福播撒太行山》兩部長篇報告文學,充分體現了報告文學作為文學輕騎兵的特點,這也是講好中國故事的一個具體體現,為深入學習李保國同志先進事跡提供了生動可信的讀本。
“李保國身上集中體現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光芒,我們看到了什麼叫做不忘初心,看到了一個共産黨員怎麼懷著這一顆初心去做他認為應該做的事。”中國作協副主席李敬澤説,“讀這兩本書,對我們每個人都是精神上的洗禮。正在開展‘兩學一做’的當下,這兩本書可以説是很好的教材。”
“三位作家寫出了一種精神和擔當,這是當代知識分子應有的精神和擔當。”《北京文學》主編楊曉升説,“李保國身體力行把自己的知識帶到貧瘠農村,他去世的時候千千萬萬的農民悼念他。一個普通教授贏得農民的尊敬和愛戴,我覺得對於知識分子是非常有啟示意義的。”
報告文學作家和評論家傅逸塵認為,李保國30多年深山扶貧的過程,恰恰是我國改革開放30多年的歷史進程,是中國扶貧的奮鬥過程,這樣一個個人事跡能夠表徵一個複雜歷史進程中的歷史邏輯,是非常重大的題材。“我們應對自己本國的歷史懷有一種溫情和敬意,只有這樣才能獲得更加公正客觀的認識視角,才能更富有建設性地重建歷史場景,才能獲得一種比較闊大的精神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