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褚時健傳》新書首發儀式在北大朗潤園舉行,萬科董事會主席王石、該書作者周樺、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經濟學家張維迎等多位嘉賓出席活動,分別講述了他們眼中的褚時健及其身上所具備的企業家精神。在王石看來,褚時健保持了尊嚴,這是中國人現在真正需要的東西。本書作者周樺認為,褚時健的身上有著其他企業家不常有的細節性。張維迎則將褚時健與盧作孚放在一起比較,認為企業家本身的命運以及他們與時代的關係值得我們思考。
周樺:鈍感力使褚時健天然地遮罩掉人生的傷害
25歲當區長,31歲被打成右派下放農場改造,35歲重新崛起當上農場副廠長,51歲做玉溪捲煙廠廠長,18年內為國家累計繳稅2000億元。71歲時以貪污罪被判處無期徒刑;74歲保外就醫。84歲,褚橙譽響全國。正如本書作者周樺所説,“雖説每個企業家都可以稱得上人生跌宕起伏,商戰縱橫四海,但是這些故事裏面充滿細節的並不多,褚時健就是這麼一個人,充滿了細節性。”
周樺認為,褚時健之所以能在經歷過那麼多的坎坷以後還能站起來,主要是依靠他的鈍感力。“也許他的鈍感力是天生,也許是他的經歷造成的。在他十幾歲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他關係最好的幾個兄弟、影響了他人生的幾個兄弟在戰爭中都死了,尤其還是死在他的眼前,他的人生經歷了太多的大悲痛,我覺得這些磨礪了他對人生的習慣或者説反應,他天然的遮罩掉這些帶給他人生傷害的負面的東西。”
褚時健的家國情懷也令收集資料、撰寫傳記的周樺感動不已。在她看來,褚時健這代企業家的一個特點是他們的起步和成長伴隨了這個國家的政治風雲,伴隨了這個國家的經濟體制改革。因此,或許比後面的企業家更有家國情懷,褚時健就是這樣,有家國情懷,有赤子之心。
王石:褚時健身上有中國傳統的工匠精神
作為褚時健粉絲的王石在新書發佈現場將自己與褚時健作了一個比較:“我走南闖北,尤其之後再去拜訪他的時候我已經在哈佛了。而褚廠長呢,沒有離開過玉溪,從來沒有出過雲南,沒有出過國。小時候,他除了在昆明小學、中學上學之外,其他的時間一直在玉溪。解放之後當幹部、糖廠、打成右派在玉溪,隨後煙廠還是在玉溪,包括他後來到哀牢山種橙子,活動半徑還是在玉溪。按理來講,他的經歷和我的經歷沒法比,為什麼他這麼讓我佩服?我就找了點共性。”
在他看來,氣候條件是褚時健在極小的活動範圍裏生活仍能取得巨大成功的先決條件。有名的煙廠為什麼在雲南而不是在河南?産煙最多的是河南。你不得不考慮到地域的特殊氣候。王石指出雲南屬於類地中海氣候,這種全世界範圍內分佈很窄的氣候地域對人類文明産生過非常大的影響。
王石提到的褚時健的第二個標簽是雲南人。“過去的雲南企業家就是馬幫,去更苦的地方進行茶馬交易,用普洱茶換馬、換羊。第一批通商口岸之一騰衝,海關統計的進口棉花量超過廣州。雖然褚時健沒出去過,但他是在鐵路邊長大的,少年時夢想成為鐵路工人。抗戰時期雲南有飛虎隊、西南聯大,所以我們不得不對雲南的企業家階層進行重新的認識,褚時健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中國傳統的工匠精神是王石在褚時健身上發現的另一個特質。“從褚時健少年時代如何做燒酒來看,別人10斤能做出3斤來,他能做出3斤半,為什麼?每兩個小時起來加火,因為他勤奮。很多年來,他一直保持著勤奮。”而最令王石敬佩的,莫過於褚時健始終保持了尊嚴,這恰好是我們中國人現在真正需要的東西。企業家、工商階層最需要的東西就是尊嚴,如何獨立、如何尊重自己、如何尊重別人,如何去對待這個社會,是王石從褚時健身上學到的。
張維迎:企業家本身的命運值得關注
經濟學家張維迎則從社會與個人的角度談了褚時健其人其事。《盧作孚傳》和《褚時健傳》是張維迎最近讀的兩本企業家傳記,通過這兩個人,張維迎説,“我們看待一個社會體制、文化是好還是不好,要看最能夠為社會做貢獻的那些人,他們得到怎麼樣的對待、什麼樣的待。當然,為社會做貢獻的人特別多,其中有一類叫企業家。如果説像盧作孚、褚時健這樣最優秀的企業家群體受到了不公平的對待,就説明這個社會大大地有問題,他們本身的命運值得我們每個人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