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公知、虐戀、接吻成癮:多面李銀河

時間:2015-08-26 14:37   來源:觀察者網


  李銀河一直在公眾視野中呈現著雙重身份:公共知識分子與王小波的遺孀。作為社會學家,她早在2004年就被《南方人物週刊》評為影響中國公共知識分子50人之一。當然,那時“公知”這個詞還未呈現如今的複雜內涵。

  正因如此,每當李銀河推出新書,總能引發大家的關注和好奇。李銀河新近完成首部自傳《人間採蜜記》並出版散文隨筆集《一個無神論者的靜修》,此外她還創作了三四部“全景式虐戀小説”,這些作品無不是其自我生命經驗的投影。

  寫作自傳的機緣

  李銀河自傳《人間採蜜記》由路金波“果麥文化”策劃出版。在新書發佈會上,她表示希望借由這本書講述自己的人生和經歷,以及不同階段自己對生活的感悟。李銀河將自己的人生經歷比作蜜蜂採蜜,稱自己始終堅持“採蜜哲學”,“讀最好的書,交最好的朋友”,“一生只有短暫的幾十年,要好好享用自己的生命”。

  對於自傳,李銀河解釋説五十歲時便有人勸她寫本自傳,但由於她自認並未參與什麼重大歷史事件,認為不值得寫,一直推脫。直到看到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奧地利作家埃利亞斯卡內蒂的自傳《獲救之舌》,才改變了原有想法,認識到“原來普通人的生活也是可以寫的”,於是她決定回憶記錄自己珍視的平實質樸生活中“不起眼的瑣事”。

  但在“惹人眼球”的時代,值得出版記錄的自傳自然不是“不起眼”的事。李銀河面對公眾及媒體的發言無不觸動輿論的神經,與其一週來新書推廣活動相伴的是傳媒慣用的“博眼球”標題,這在近幾日的網路新聞搜索中俯拾即是:

  李銀河:王小波是男版“灰姑娘”

  李銀河憶王小波:相愛時兩人差距大他是男版“灰姑娘

  李銀河:為快樂而寫作像自慰

  李銀河:虐戀是貴族生活方式

  李銀河:生性害怕沉悶受不了坐冷板凳做學問

  “王小波”、“虐戀”、“自慰”、“性”依然是李銀河老師秉持採蜜哲學的人生故事中不曾缺席的元素。李銀河眼中,已逝的愛人王小波是情感生活中的浪漫騎士,是文學創作上的行吟詩人,他倆是“羅曼蒂克愛情”;而現在身邊的愛人“大俠”開啟了她生命的另一種維度,何其所幸使其從一種幸福進入另一種幸福。

  站在輿論風口浪尖

  從小波情書到《對所謂拉拉身份曝光的回應》,時代的車輪碾過“愛你就像愛生命”,公眾的眼球走過“你好哇李銀河。我們接著來談幽冥吧。”來到LGBT“跨性別者”非同性戀……面對大眾不斷膨脹的窺私欲,無論是作為公共知識分子(或媒體知識分子)性話語的前衛表達方式,還是其“羅曼蒂克”的個人生命經驗,李銀河一次次置身於公眾輿論的浪尖——這對她來説已是長久來存在的“輿論慣性”。

  近年,她追求平靜的生活,離群索居於海濱威海,卻又坦誠向公眾公開私生活,63歲仍“難逃眾擾”。在自傳《人間採蜜記》中,性學研究背景的她作為生活的忠實記錄者耿直地描寫了與和王小波的諸多私密細節,接吻、虐戀、捆綁、鞭打無不進入公眾視野,出版方在新書宣傳的微博上對書中內容進行部分摘錄,所選包括:


  性愛方式由私人空間走入公共空間,不難想像這也許會再次引發某些關於“李銀河消費王小波”的質疑。在“過度拘謹”的國度,李銀河以“前衛”的姿態打破性禁忌將性開放、同性戀等議題推向公眾輿論前沿是一種進步。

  複雜的矛盾綜合體

  但她身上又同時存在著諸多自我矛盾與尷尬,這既體現在其自身的知識譜係中,又表現在其前衛甚至極端的公眾言論中,或者還體現在其自身的矛盾性中——自稱“生性害怕沉悶”又追求“靜修”,自認“生性靦腆羞澀”卻又“坦誠自然”喜出“驚人之語”,自述“我有責任用專業挑戰大眾習俗”卻又不得不面對研究界此起彼伏對其“專業”的質疑,如有學者指出其《性的問題》一書,“充其量是福柯理論的中國再版,不僅沒有建設性的開拓,而且有不少負面因素的張揚。”

  對李銀河的質疑,正體現了李銀河身上的複雜性,這種複雜性大部分是由李銀河作為社會學家、作為公共知識分子、以及作為王小波遺孀的多重身份帶來的。人的複雜性又和社會問題的複雜性一樣,在性問題的討論中更是如此。

  性曾經是禁忌,但性又是人之為人所必需;性本身是人類情感慾望與本能衝動的非理性活動,但性學作為一門科學,要求以性為研究對象並具備客觀性與理性。作為社會學家的李銀河,有時候會説一些奪人眼目的“過頭話”,比如“任何人都有和除了配偶之外的第三人發生性關係的權利,婚外情是錯誤的,只因它違反了婚姻法”,“一切東西都應該要豐富多彩,如果家庭都只是一夫一妻這個模式,反而顯得過於單調”,“同性婚姻對中國有百利而無一害”……但如果把李銀河看作一個公共知識分子,這些話又很容易被人接受了。

  花甲年的優雅與性感

  作為公共知識分子的李銀河無疑是成功的,十幾年來,李銀河為非常規性傾向的性少數群體與邊緣人群發聲,反對性傾向歧視,挑戰社會大眾傳統性觀念,推動同性戀等議題打破社會禁忌進入公眾輿論,某種程度上影響了中國人性觀念的發展。在“公知”這個詞已經異化、污名化的今天,李銀河還是如同十幾年前那樣,發出自己的聲音,只是有所不同的是,可能不像90年代那樣,討論性話題需要莫大的勇氣,唯有特立獨行者才能承受。

  三十年來,中國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就像很多“五零後”學者一樣,李銀河經歷了文革、上山下鄉、改革開放、留學出國,她雖未參與重大歷史事件,但卻見證了許多歷史時刻,經歷過個性解放的八十年代,“一切向錢看”的九十年代,進入二十一世紀更親歷不同維度的情感,並勇敢坦誠地面對自己與公眾……

  讀李銀河《人間採蜜記》,不禁讓人想到茨威格説的那句話:“讀傳記,是與勇敢的心靈做伴”。經歷過煙波浩蕩,當生命步入雲淡風輕,63歲的李銀河和很多口述歷史一樣,質樸簡單地希冀在這裡和讀者聊聊家常,追憶生命中那些瑣事:那或者是自己還叫“李三反”時的童年往事,又或者是王小波一個點煙的性感姿勢……看完之後,我們或許會覺得,在網路輿論越來越暴戾的今天,公共輿論場中需要這樣不同姿態的李銀河,更需要不止一個李銀河。

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