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作家劉一達新書出版 為寫書花費五年心血

時間:2015-01-19 08:23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家劉一達新書出版為寫書花費五年心血

  作家劉一達

作家劉一達新書出版 為寫書花費五年心血

  簽字者為劉一達。

  17日,生命陽光文學社社長、作家劉一達攜最新小説《傳世貓碗》在北京舉辦讀者見面會。在這部書中,劉一達以充滿京味兒的語言描述了一個故事。他透露,僅文章的一個開頭,自己就反覆寫了40多遍,“慢工出細活,我想努力寫一部精品。”

  劉一達是北京本地人,早年間曾在媒體任職記者,並被評為全國首屆百佳新聞工作者,這一職務也給劉一達熟悉老北京的各類掌故提供了一定便利條件。1980年開始,劉一達開始發表作品,至今已有多部京味兒作品出版。

  這其中,6年前的一次採訪給劉一達留下深刻印象。他曾因故去採訪一位楊姓工程師,進入院子大門,看到一個外國老太太在彎腰引火,十分詫異,“她與楊工程師生活多年,已經完全中國化。”而後來,有關單位要給夫婦二人換房子,也遭到了拒絕:楊工程師表示住在這裡很好,院子普通,但卻是當年紀曉嵐給他的小妾所購住宅,“這也説明,習慣以後,讓他改變原有生活方式很難。”

  隨著社會發展、時代變遷,一些老北京的特色建築也在逐漸消失。隨之逝去的還有一些方言,比如“講章兒”,“章”實際是“規矩”的意思等等,現在已經很少有人能準確講出意思,劉一達對此卻頗為熟悉,這得益他的早年經歷。16歲,劉一達參加工作,廠裏有著三教九流的人,甚至還有兩個清末太監,耳濡目染,一些方言也隨即印在劉一達腦海中,他很珍惜這些經歷,“這些東西甚至不是上大學可以學到的。”

  “現在很多語言消失了,一些80後、90後確實已經不太懂得老北京的方言。”劉一達承認這個現狀,但他表示,雖然傳承比較困難,但有些事情如果不去做,這些東西可能會徹底消失,“記得以前我去一檔電視節目,主持人與我是隔代人,提到‘攏火’、‘劈柴’等一些詞的時候,已經不怎麼清楚。那因為沒生過爐子,沒這些感受。”

  在這個角度來説,雖然看著情節簡單,但《傳世貓碗》堪稱一本“生活大全”。劉一達為這部小説花費了五年心血,光成稿後刪減的階段就花去了一年時間,反覆琢磨,文章開頭就反覆寫了四十多遍才定稿。劉一達特別感慨:年輕時手頭快,一晚上寫四五千字,應付報紙一個整版沒問題;但年紀漸長,心就應該沉澱下來,“現在的文學作品缺乏精品,要出精品,就得慢,正所謂‘慢工出細活’。”

  “以前為了寫書,我閉關好幾個月,手機都不開。”劉一達笑稱,寫東西既是樂趣,也是件痛苦的事情,“雖然我知道這部作品肯定還有很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但是我想盡我的努力寫一部精品。”(上官雲)

編輯:吳曉寒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