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張宏傑攜新作見讀者 趣味解讀乾隆皇帝成與敗

時間:2014-12-25 08:53   來源:搜狐讀書頻道

  近日,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主講人,著名學者、歷史作家張宏傑攜新書《張宏傑講乾隆成敗》做客和悅讀會大家讀書沙龍,和讀者互動,一起分享和探討了乾隆統治下的成功與失敗。乾隆的成功在於他的統治縱向看是中國歷朝歷代最成功的,他的失敗在於他的統治放在乾隆所處的18世紀的人類歷史上看,又變得黯淡無光。在本次讀書沙龍上,歷史學者張宏傑用生動的史實,世界的視野剖析了乾隆時代與近代中國衰落的必然, 為大家還原了一個真實的乾隆,現場讀者提問踴躍。

  成功原因

  第一個原因當然跟乾隆本身的天資有關。乾隆智商特別高,情商也很高。他從小特別喜歡歷史,把整個中國通史研究了很多遍。這樣他就能夠有效汲取中國歷朝歷代的統治經驗,把它們集大成。而且乾隆又特別聰明,特別會運用政治手腕,所以乾隆統治下,他消滅了中國歷朝歷代對皇權的幾乎所有威脅。

  中國歷史上對皇權威脅一般來講有以下幾種:敵國外患、農民起義、權臣專政、后妃外戚干政、太監擅權、皇族干政、朋黨之爭、地方割據勢力——歷朝歷代幾乎都有這八種勢力興風作浪,好像在乾隆之前還沒有哪個朝代把這個八種勢力完全都鎮壓下去了。只有到乾隆朝,他汲取歷代的統治經驗,用高明的政治手腕把這八種威脅幾乎都消化于無形,達到了空前的政治穩定。

  當然實現這個過程是很不容易的,我可以舉兩個例子。首先我們來看一下乾隆是如何消除后妃干政的威脅。首先乾隆要防範的是他母親,老太后。有很多歷史資料記載,乾隆是一個孝子。在老太后活著的時候,他每次南巡都要帶著太后。在宮中的時候,他每天都要給太后請安,盡可能的跟太后一起吃飯。老太后過生日的時候,他每一次都花很多錢。但是乾隆絕不允許太后干擾他行政。乾隆在繼位之後第三天就給太后身邊的太監、宮女發佈了一道諭旨,他説:“凡國家政事,關係重大,不許聞風妄行傳説,恐皇太后聞之心煩。” 實際上,就是對太后進行了資訊封鎖,防範她有任何干預朝政的可能。

  當然這個聖旨頒佈下去不見得每個人都能遵守。後來過了幾年之後,太后和皇帝之間發生過一次不愉快。有一次皇帝給太后請安,太后就跟乾隆閒聊天,説她聽説順天府東面有一個廟,特別靈驗,誰家有什麼事到那兒去求一求,許個願,過幾天馬上就應驗,但是這個廟年久失修,快塌了,説,你能不能撥點銀子把這個廟修一下。乾隆當時趕緊表示説沒問題,馬上撥款派人去修。但是從太后宮中出來之後,乾隆馬上把太后身邊那些太監叫過來,説,你們誰跟太后説的這個順天府的廟的事,你們要不説太后怎麼能知道呢?把這些人狠狠的懲罰了一次,然後説這是第一次,但是下不為例,要是以後再出現這樣的情況,你們可能就活不了了。然後又專門把這番話形成了一道聖旨頒發給這些太監。這個聖旨表面上是搬給太監和宮女的,實際上是搬給太后看的。太后也是個聰明人,從此之後,幾十年間,太后沒再提過任何一次類似的要求,乾隆就有效的杜絕了后妃干政的可能。

  乾隆這樣做並不是因為他這個人特別苛刻,特別刻薄,主要是因為他鋻於歷史上,從漢朝的呂后到清朝的孝莊太后,后妃干政的事情出現的特別多,所以他必須要防微杜漸。

  接下來防範的就是他的親兄弟。乾隆當了皇帝之後,身邊有兩個親兄弟,一個是跟他同歲的弘晝,從小在一個桌上吃飯,一起玩,一起上學,感情非常深。但是當了皇帝之後,這種兄弟情分馬上就發生變化了。乾隆登基之後,一心想搞好和這兩個弟弟的關係,所以他在金錢上對這兩個弟弟非常厚待,給他們封了很高的爵位。但是乾隆從來不忘記敲打這兩個兄弟,提醒他們現在不再是兄弟關係,而是君臣關係。

  有一次乾隆的這兩個弟弟到宮中給太后請安,他們倆一不小心就跪到了乾隆平時給太后請安的時候跪的那張席子上,因為皇帝的席子是專用的,乾隆知道之後,馬上把他們兩個嚴詞訓斥一番,並且一個罰俸三年,一個革去親王,處理是非常重的。所以乾隆就不停地這樣在細節上敲打他這兩個弟弟。

  如此防範之下,乾隆這兩個弟弟沒有對政治形成任何的干擾,而且乾隆還立下了一條規矩,就是從他這一朝開始,皇族不許進入軍機處,這個規矩一直到晚清,到慈禧的時候才被打破。

  除此之外對社會的其他各個階層,乾隆也都採取了非常強有力的防範和控制措施。比如乾隆當了皇帝不久,就編了一部宮廷法典,叫《宮中現行則例》,專門約束太監的,明確規定每一個太監的職責,幾點上班幾點下班,規定得非常詳細,就是説我們今天所説的這種精細化管理。乾隆對太監一直注意防微杜漸,所以乾隆統治的60多年沒有任何一個太監能夠干政。

  乾隆對老百姓更是處心積慮進行控制。他對老百姓的態度有兩面性,一方面乾隆對於安分守己的老百姓非常仁慈,他吸取了明朝滅亡的教訓,就是稅收太多,老百姓承受不起,官逼民反,所以乾隆堅持了永不加賦的原則,而且一生五次普免全國的錢糧。乾隆對救災也非常重視,知道哪有水災、旱災,他總是不遺餘力進行救災。

  但是另一方面對於他眼中所謂的“刁民”,就是那些敢於聚眾鬧事向上反映情況的,敢於反抗的這些老百姓非常殘忍。乾隆一生非常重視的事情就是不允許各地出現群體性的民眾聚眾鬧事事件,只要是聚眾鬧事的人數超過40人,他就當成叛亂,從嚴處理。

  總之,乾隆統治成功的訣竅就是他總結了中國歷朝歷代的統治經驗,把任何他能夠看到的不穩定因素都消滅在萌芽狀態。

  乾隆的失敗

  乾隆的成功在於他的統治縱向看是中國歷朝歷代最成功的,那麼他的失敗就是在於他的統治放在乾隆所處的18世紀的人類歷史上看,又變得暗淡無光。我們用一個現代的概念來説,乾隆盛世表面上看非常厲害,但是實際上這個盛世是一個饑餓的盛世,是一個恐怖的盛世,是一個只有生存權,卻缺少發展權的盛世。所以乾隆還沒死的時候就爆發了規模很大的白蓮教起義,乾隆死後不過才40年,就爆發了鴉片戰爭,從此大清王朝就一蹶不振。

  《張宏傑講乾隆成敗》仔細和直觀的講述了乾隆皇帝的成敗得失,他是一個成功的皇帝,因為他將中國傳統社會推向了高峰。他是一個失敗的皇帝,因為他晚年施政出現嚴重錯誤,為大清王朝在鴉片戰爭中的失敗買下了伏筆。作者筆法冷靜細緻又不乏幽默,在很大程度上非常客觀的還原了歷史 。

  張宏傑,學者,歷史作家,復旦大學歷史學博士,清華大學博士後。曾著有《大明王朝的七張面孔》、《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坐天下很累》、《饑餓的盛世:乾隆時代的得與失》《中國人的性格歷程》、《中國國民性演變歷程》等。都很受讀者喜愛,既有鮮明的歷史觀與價值觀,又有鮮活的史料細節,在細節中呈現這個人和那個時代。如他自己所説:“歷史根本不需戲説,也可以讓人讀得津津有味。”

編輯:吳曉寒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