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9月9日電 (記者 馬海燕)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胡鞍鋼今日攜他的新書《中國國家治理現代化》與公眾見面。他和他的同事們對於“國家治理現代化”這一最熱話題的深入思考受到北大、人大等同行關注。
為什麼中共中央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怎樣有序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胡鞍鋼介紹,該書最大的背景就是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決定和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今年2月17日在中央黨校的講話。儘管這一講話的公開資訊只有不足2000字,但是資訊量非常大,是中國治國安邦的重大方略,這就需要中國學術界對這一重大政治命題進行理論的、歷史的、國情的、國際視角的深入研究。
該書基於作者20多年關於國家現代化、國家制度建設的長期思考,將“國家治理體系和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這一政治命題轉化為學術命題,從歷史視角梳理了毛澤東、鄧小平等幾代中國領導人如何創建、發展中國現代國家基本制度、又如何影響中國國家現代化的總進程,對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共歷屆三中全會所做出的重大改革決策進行了分析。
作者鋻於文革時期“破立觀”失敗的深刻教訓,提出改革開放新時代的“立破觀”。所謂“立”就是制度建設,即不斷完善和發展各項制度;所謂“破”,就是體制改革,即不斷破除各類體制中的弊端。書中分析了政府與市場、國有經濟與民營經濟、中央與地方這幾對重大關係演變的歷史邏輯和未來發展,從實證分析角度比較了中美兩國國家治理績效,從更深層次論證了中國道路的獨特性與優越性。
胡鞍鋼表示,作為大學智庫,要充分發揮咨政建言、創新思想、引導輿論等功能,還要與出版機構合作,將學術創新轉化為社會生産力、影響力。涉及到中國道路創新、制度創新、治理創新、理論創新等也需要學者從學理角度來及時反映、不斷總結,影響國際學術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