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源氏物語》新譯本出版,翻譯名家耗時8年完成

時間:2014-02-25 13:01   來源:半島都市報

  女作家紫式部的《源氏物語》有“日本的《紅樓夢》”之稱,此前較為知名的有豐子愷譯本、林文月譯本,日前作家出版社又推出了葉渭渠、唐月梅夫婦歷時8年翻譯的全新譯本,島城翻譯家林少華認為“以我對葉渭渠、唐月梅兩位老先生以前翻譯的作品的了解,二人的語言功底沒問題,但文學的審美意趣比豐子愷差一點”,近年來經典名著掀起重譯風,有人認為早期名著譯本有很多時代局限性,隨著人們語言習慣的變化,引進名著應時隔三五十年就重譯一次,但也有人認為當下傑出譯者少之又少,名著新譯在文學審美上很難超越老一輩翻譯名家。

  夫妻雙譯:

  《源氏物語》有了新譯本

  日本女作家紫式部的《源氏物語》是世界上最早的長篇寫實小説 ,代表日本古典文學的高峰,有“日本的《紅樓夢》”之稱。日語翻譯名家葉渭渠、唐月梅夫婦耗時8年翻譯的新版《源氏物語》于日前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記者從出版社獲悉,該譯本從2004年11月開始動筆,在譯稿未竟之時,葉渭渠先生不幸于2010年12月11日心臟病突發辭世,餘下數回,由唐月梅強忍哀痛寂寞完成。葉渭渠先生在2004年寫的翻譯前言裏記述道:“《源氏物語》精細如實地描繪了那個時代的世相,無論是社會政治和文化背景,還是故事內容和人物,都真實地反映了當時宮廷生活和貴族社會的實相。它在藝術上開闢了日本物語文學的新道路,將日本古典寫實主義推向一個新的高峰。”

  《源氏物語》譯本眾多,之前較為知名的有豐子愷譯本、林文月譯本,2008年《源氏物語》1000歲時,林少華等12位譯者還曾將日本著名女作家田邊聖子于1970年代創作的現代日語版《新源氏物語》翻譯成中文,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

  談及再譯《源氏物語》,唐月梅表示萌生翻譯想法是在她和葉渭渠撰寫《日本文學史》的過程中,多年間收集積累資料並加以整理研究時,《源氏物語》是他們愛讀的日本古典文學作品之一。他們帶著喜愛、欣賞的心情細讀這部千年來影響著日本文學的《源氏物語》,不約而同地産生要研究它並把它翻譯成中文的慾望。

  重譯跟風:

  1本書冒出20多個新譯本

  近年來,經典引進文學的重譯成為出版界的一股旋風,上海譯文出版社副總編吳洪透露,由於門檻比較低,越來越多的出版社介入了外國文學作品的翻譯出版,與發掘新人新作相比,翻譯已經過了著作權保護期、進入公版領域的名著成本和風險都很低,所以導致一些名著不斷有新譯本出現。

  《格林童話全集》日前由著名翻譯家楊武能教授推出了最新譯本,由中國臺灣翻譯家鄧嘉宛翻譯的托爾金巨作《魔戒》的中文新譯本也將於近期推出。在這股名著重譯風中,最強勁的是青年譯者李繼宏與路金波的果麥文化合作,從2011年起計劃3至5年的時間重譯20至25種名著,目前已經出版的有《老人與海》《小王子》和《了不起的蓋茨比》等,記者從果麥文化獲悉,李繼宏新譯的簡奧斯汀名作《傲慢與偏見》也將於今年3月份出版。在此之前,目前市面上較常見的《傲慢與偏見》已經有人民文學、上海譯文和譯林等出版社出版的至少5個版本。

  重譯中不乏跟風之作,法國歷史學家托克維爾的經典作品《舊制度與大革命》在2012年底由王岐山推薦後,在過去的一年多,已經涌現出來20多個新譯本,翻譯品質良莠不齊。

  今非昔比:

  有技術優勢欠文學才情

  談及名著重譯的話題時,林少華説:“重譯的人得有那兩把刷子,但目前翻譯界這樣的人少之又少”,他認為重譯的意義或價值主要有兩個,一是提供比原有譯本更好的譯本,二是提供較原有譯本風格不同的譯本。如若做不到,重譯就是一種浪費,上海譯文出版社也曾希望他能重譯《源氏物語》,林少華説:“我始終不敢,無法超越豐子愷先生之筆,投入那麼大精力重譯,不值得。”

  林少華表示,自己還未讀過葉渭渠、唐月梅新譯的《源氏物語》,“但以我對這兩位老先生此前翻譯的作品的了解來看,不太可能比得上豐子愷的譯本,他們的語言功底沒問題,但在文學的審美意趣和悟性上差一點。”

  李繼宏等人認為文學翻譯往往具有時代局限性,老一輩翻譯名家的作品受當時客觀條件的限制不乏誤譯之處,名著應時隔三五十年就重譯一次,這樣才能適應當下讀者的閱讀習慣。而林少華認為,文學沒有絕對的“保質期”,《西遊記》《水滸傳》等作品至今讀起來都不會有隔閡,且翻譯作品最大的忠實是要提取原著中的靈魂資訊和藝術資訊 ,“譯著同原著的對接,絕不限于語言的對接、文體的對接,還有靈魂的對接、心靈的對接,只有這樣才能捕捉原著中稍縱即逝的靈魂資訊和虛無縹緲的藝術資訊。”

  林少華説,豐子愷的譯本雖然也有個別地方存在誤譯的瑕疵,但就語言表達的藝術性來説已近乎完美,文采斐然,曲盡其妙,超越他的譯筆基本是一件令人絕望的事情。在他看來,籠統地説當下的譯者雖然在技術上更有優勢,但文學審美和才情上不及老一輩譯者,“以前是除了閱讀沒其他樂趣的時代,譯者的閱讀量都很大,他們的語言功底、文學悟性和騰挪自如的文字運用能力,都是當下的譯者所不能比的。”

編輯:吳曉寒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