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余秋雨新作《極端之美》出版

時間:2013-10-30 13:50   來源:台灣網

 

  一個人總有多重身份,往往隱秘的身份比外在身份更有趣,尤其是那些已經為人們熟知的名人。金秋十月上市的一本新書《極端之美》,讓文化大師余秋雨曝光了自己的一個隱秘身份:“普洱老茶品鑒專家”,與他一起“漏風”的還有他的夫人馬蘭,而且馬蘭在普洱茶的品鑒地位上遠高於余秋雨。

  在余秋雨的作品中,《極端之美》是一道特別的風景,不是因為這三篇文章均是第一次公開出版,而是因為它揭開了中國文化的隱秘之處。余秋雨在在自序中這樣説道,“任何文化都會有大量外在的宣言、標牌,但在隱秘處,卻暗藏著幾個‘命穴’,幾處‘胎記’”。在《極端之美》中,余秋雨將普洱茶與崑曲、書法一起稱為“舉世獨有的三項文化”。這三項,既不怪異,也不生僻,但是卻無法讓一個遠方的外國人全然把握,是中國文化暗藏著的“命穴”。

  一 品鑒普洱茶:一篇文章影響一個行業

  估計會有讀者對普洱茶投以疑惑。一杯茶,也能成為三元之一?其實,余秋雨把普洱茶列入,是一個提醒性的學術行為,藉以申述一個重大趨勢:從當前到未來,文化的重心正從“文本文化”轉向“生態文化”。普洱茶,只是體現這種趨勢的一個代表。

  余秋雨對普洱茶的觀點在一個專業雜誌上發表之後,沒想到驚動了整個普洱茶行業。從生産者、行銷者,到喝茶者、研究者,都在讀。文中所排列的普洱茶級別序列,也引起了廣泛重視。據説,現今全國的茶莊、茶客在品鑒和流通那些頂級普洱茶時,大多會翻閱這篇文章。由這篇文章印成的小冊子,已在陣陣茶香中發行了幾十萬本。可見,在今天,生態文化的地位確實已經提高。

  正因為如此,余秋雨特意把三篇文章的次序做了一個顛倒。先奉上一杯好茶,再聽一些曲子,最後以筆墨收尾。

  二 崑曲縱論:余秋雨與白先勇不得不説的故事

  《極端之美》第二篇“崑曲縱論”則有更多的故事可講。提到崑曲,大多數人首先會想到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大多數人卻不知道原來白先勇的《牡丹亭》與余秋雨還頗有淵源。

  從作者小序中我們得知,22年前白先勇就邀請余秋雨到臺灣發表一個有關崑曲的系統講演,這也是大陸文人首次訪台。在演講中,余秋雨將崑曲定位為中國古典戲劇的“最高典範”,這一觀點讓很多臺灣學者吃驚不已,卻深得白先勇的認同和讚許。這個演講後來還在兩個國際學術會議上發表過,對崑曲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目錄,起到過一定的作用。

  後來,青春版《牡丹亭》演出的那個寒冷的冬夜,余秋雨和妻子馬蘭一直陪在白先勇身旁。隨後,青春版《牡丹亭》名揚遐邇,余秋雨也一直擔任闡釋者,在香港發佈會和北京大學,先後與白先勇先生作了兩次對話性的講述。

  三 書法史述:中國文脈的一個側影

  一杯普洱茶,一曲昆腔之後,余秋雨以一篇“書法史述”結束了對中國隱秘文化的考察。對中國書法史的考察,同時也是中國文脈的梳理,這也是余秋雨文化大散文的一貫思路。

  筆墨是用來書寫歷史的,但它自己也有歷史。這筆墨肯定是人類奇跡,一片黑黝黝的流動線條,既實用,又審美,既具體,又抽象,居然把全世界人口最多的族群連結起來了。千百年來,在這塊遼闊的土地上,什麼都可以分裂、訣別、遺佚、湮滅,唯一斷不了、掙不脫的,就是這些黑黝黝的流動線條。

  最後,對於喜歡收藏的朋友,有一點不得不提,就是本書特意配了200多副圖片,有很多資料圖片如今已經相當罕見,比如《品鑒普洱茶》裏面選了“福元昌號七子圓茶”“宋聘號”以及一些古董茶的大票和內飛,等等。 

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