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商務印書館將舉辦《梅蘭芳紀念集壹編》的首發式,京劇大師梅蘭芳之子梅葆玖,以及葉少蘭、孫毓敏、李玉芙、馬小曼等京劇名家將齊聚於此。這是百年商務推出的又一部京劇重頭書,此前出版的《京劇名宿訪談續編》的熱銷也讓出版方覺察到,京劇書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冷門”。
■《梅蘭芳紀念集壹編》首發
多角度展現真實梅蘭芳
今天首發的《梅蘭芳紀念集壹編》一書,由瀋陽師範大學梅蘭芳藝術研究所所長肖迪與《中國京劇》雜誌編輯部主任封傑合編,匯集了20世紀20至40年代發表于《申報》《北洋畫報》《半月戲劇》等媒體的關於梅蘭芳先生戲劇表演藝術的評論文章。
據出版方介紹,以往出版的類似京劇著作往往把目光集中在梅蘭芳傳記方面,而關於梅派藝術的評論資料彙編研究還未有所建樹,本書的編著正是彌補了這方面的缺憾,填補了梅派藝術研究的盲點,也試圖多角度展現一個真實的梅蘭芳。
該書的創作者囊括了記者、評論家和普通觀眾,從不同視角展示了梅蘭芳藝術發展道路,而內容涵蓋音樂、舞蹈、戲曲表演、舞臺美術、藝術創作經驗、美學欣賞、中西方文化交流等多個方面,同時還發掘了多幅塵封已久的老照片。
梅蘭芳之子梅葆玖評價,他早在閱讀這本書的收集稿時,就感到非常熟悉和親切,“熟悉是因為,書中的這些作者都曾是我父親的朋友;親切是因為,書中的這些先賢都是我曾相識的世伯。”梅葆玖認為,我們應該學習和繼承梅蘭芳那種強烈的時代責任感和永不停步的革新精神,使國粹京劇、梅派藝術為現代人,尤其是現代青年所能接受。
■《京劇名宿訪談續編》熱銷
為國粹搶救活著的史料
《中國京劇》雜誌編輯部主任封傑編寫的另一本京劇題材書《京劇名宿訪談續編》,在今年7月由商務印書館出版。
該書是封傑繼《京劇名宿訪談》之後的又一部京劇訪談著作。他利用業餘時間採訪了43位高齡老藝術家,既有杜近芳、李世濟等觀眾耳熟能詳的京劇名角,也有王玉田先生這樣96歲高齡的、一般觀眾不太熟悉的老藝術家。
封傑表示,越是觀眾不太熟悉的老京劇藝術家,越值得重視。“像王玉田先生,他對於花臉藝術很熟悉,他講述的金少山先生的藝術發展過程,以及裘盛戎的藝術變化等,都是珍貴的資料。這裡面年齡最小的鄭岩老師也已經年過七旬,他跟隨京劇名丑蕭長華老師學戲多年,對於蕭派藝術的理解很深刻。”
在採訪這些老藝術家的過程中,封傑也遇到了不少趣事。“有一次我兩天去了三個地方,採訪了七位老藝術家,雖然很累但是很值得,這是在為國粹京劇搶救活著的史料。在上海還有一位老先生關松安,大家都知道上海正字科,但對松字科了解不多。松字科在京劇舞臺上演李白的戲有:《太白醉寫》和《馬金門》,《太白醉寫》還失傳了,現在只留下了一張照片。關松安先生把這兩個戲的本子原原本本地給我説了一遍,告訴我這個資料得有多重要。”
■商務印書館文津文化
京劇題材書也很可讀
除了出版《梅蘭芳紀念集壹編》和《京劇名宿訪談續編》,商務印書館今年還推出了李慧芳、李麗芳、李鳴盛三位京劇表演藝術家的傳記。作為有著百年傳統的老字號出版機構,一年內出版多部京劇題材書也引起了業內的關注。
這批京劇題材書是由商務印書館旗下的文津文化公司策劃出版。文津文化總編輯丁波介紹,《京劇名宿訪談續編》一書首印5000冊,目前庫存只剩下700冊左右,對於被看作“冷門”書的京劇書來説,這是一個不錯的銷量,甚至超過了不少理論學術書籍。
丁波表示,他跟京劇的緣分源自為北京戲曲職業藝術學院出版的一部史料書,後來無意中看到封傑《京劇名宿訪談續編》手稿,“我覺得這些書稿內容可讀性強,很多專業知識都是直白地表述出來,容易讓一般讀者所接受,而且還有很多故事在裏面。”丁波表示,該書出版後,還有讀者詢問之前《京劇名宿訪談》會不會再版,“這本書的版權還有幾年,到時看封傑老師的意願”。
京華時報記者田超京華時報製圖何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