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高平市地名志》全新改版上市

時間:2013-09-23 10:42   來源:文化中國

  二則是“車王的故事”,補充了趙括孤注一擲的誘因:糧草被毀,軍心浮動,而不是小勝張狂,心氣浮躁。

  你知道“車王”這個地名嗎?它是一個古老的村莊,確是兩千年前長平古戰場遺留下來的真跡。車王,位於伯方村西,焦家山村南,趙家山村東,伯方煤礦大劇場的北面。它是一個四不靠邊的獨院獨戶,具有悲慘遭遇的經歷,又是古戰場遺址中,所謂“殺谷”中的遺留至今的古村。

  在伯方有句世代相傳的話:“先有車王,後有伯方”。這是怎麼回事呢?相傳在戰國時這裡有村子叫白城,住著幾十戶人家。村西邊是山,南北是嶺崗,方圓這一片,只有白城一個村落。西元前260年長平之戰爆發,廉頗帶兵來到這裡,看中了這裡的地形,就將輜重車馬及軍需草料堆放在這裡,在西山上駐守重兵,並從柏子莊往南的整個一條山築壘設防,作為趙軍的第一道防線。白城地勢平坦、視野開闊、南北適中,便於丹河川地的軍事調動。

  秦軍重點在丹河西邊的山上,築壘與趙軍對陣。在山梁西邊的相公山、野川一帶便是秦軍防區。秦將王龁曾多次來此攻擊,都被趙軍擊退。直到雙方相持不下,秦施反間計,趙王錯誤地免去廉頗任趙括為將。趙括召集眾將於長平大營,商討戰事,由於趙括新到任,進攻派與防守派對其戰略方針有分歧,久議不決。軍中人心浮動,被白起派出的斥兵(偵察兵)乘夜幕悄悄越過兩壘防線,放火燒了糧草堆。熊熊烈火,映紅了大地。當西山大軍一部前來救火時,西壘防區又被秦軍偷襲,一場惡戰,西壘被秦軍突破,趙軍退守丹河以東。廉頗精心安排的防地,化作一片灰燼。

  事後,一位倖存者,趙軍的劉姓老兵到此處住了下來,將原來大家叫慣的車旺戰地,改叫為車亡村。時至漢朝,西山原兵營住上了人家,為紀念趙軍營所在,就將村名叫作“趙家山”了。原草料場土都給燒紅了,薰黑了,慢慢住上了人,開頭車亡村劉家稱那裏叫遭劫村,嫌其不好,便改叫焦劫山。隨著戶數增多,變來變去變成了“焦家山”了。這便是趙家山、焦家山的來歷。

  “後有伯方”的説法。據傳白城大片土地成了農田,直到東晉永嘉年間,山東掖縣有位書生叫蘇峻乘永嘉之亂,糾集流民(逃難民眾)數千家,揭竿而起結壘于本縣,遠近推為王。元帝聞之,就封蘇峻為安集將軍。後來王敦逆反,峻率兵赴京師,大破王敦,因功加封為持節冠軍將軍。到成帝時,峻望漸著,有銳卒萬人,器械甚精,庾亮徵峻為大將軍。峻疑亮素欲害己,遂舉兵反,興王師,陷官城,自為標騎領軍將軍,錄尚書事。庾亮與陶侃會師討之,峻戰死。皇帝嘉獎滅峻功臣,時亮亦死,封其兄褚筮為長平伯。褚氏選領地管轄村,就在車王村東原白城地建立了新村,起名伯封村又稱方伯村。永嘉三年即西元309年,劉聰、王彌寇上黨。圍壺關,褚筮的封位便名存實亡。但村名未變。

  時至唐朝,玄宗李隆基回潞巡視過高平,在王報、義莊等殺谷地看見骸骨暴曬,於心不忍,便下旨將骸骨收集起來,挖墳埋之並設祭壇。在谷口收頭顱築臺建廟祭祀。當玄宗在車王戰地問及村名車亡時,説:“改叫車王吧。回頭又問那個東村叫什麼名?”地方官答:“伯封,亦叫方伯村。”玄宗説:“叫官爵名不好,叫伯方吧。”就這樣,唐玄宗給車王、伯方起了名。

  考證:在20世紀70年代伯方煤礦新建大樓挖地基時,發現了屍骨坑,骨層厚80公分,只有軀幹骨而無頭,證明秦軍坑殺降卒後,拿頭到別地領賞去了。金王庭直《省冤谷掩骼記》説殺谷距城十五里,伯方距舊城長平十五里,今于高平城也是十五里,故可以説是殺谷中心。省冤谷以殺谷為中心,是唐玄宗起的名。從近五十年來不斷出土的骸骨坑來看,狹義所指應是王報、義莊、伯方等村,廣義講泛指今高平城北、丹朱嶺以南、丹河兩岸的廣大地區。

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