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中國古籍總目》出版 共5部26冊耗時20年

時間:2013-01-22 08:49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報

  文化傳承, 亟須摸清古籍“家底”

  中華文化歷史悠久、底蘊豐厚,是民族的血脈,人民的精神家園。優秀傳統文化不僅鑄就了歷史的輝煌,而且在今天仍然閃耀著時代的光芒。作為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文化典籍的整理、出版和流傳,是繼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精神的重要途徑,構成了中華民族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最深層的精神追求和獨特的精神標識。

  以文化人盛世修典,是我國文化建設的好傳統。我國古籍極為豐富、數量龐大,繼承和弘揚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是一個系統工程,而《中國古籍總目》的編纂出版,是我國古籍整理出版事業基礎性、奠基性的工程,它的成功出版不僅標誌著我國古籍整理工作取得重大成果,而且標誌著我國在目錄學領域取得重要進展。這對於進一步推動我國古籍整理出版事業發展、建設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家底”清方向明

  中國大型圖書的編修,歷來就有官修與私修兩個傳統。《中國古籍總目》編纂的組織形態體現了這兩大傳統各自優勢的結合,可以歸結為:國家規劃,高層決策;學術為本,專家負責;打通學界、圖書館界、出版界三界畛域,匯集海內外各科學術英才于一隊:磨磐切磋,精益求精。這應當是作為百年大計的國家級文化出版工程的一種能充分調動各方資源而卓有成效的組織形式。

  《中國古籍總目》是現存中國漢文古籍的總目錄,旨在全面反映中國(大陸及臺港澳地區)主要圖書館及部分海外圖書館現存中國漢文古籍的品種、版本及收藏現狀。在傳統四部分類法的基礎上,以經、史、子、集、叢書5部,分類著錄各書的書名、卷數、編撰者時代、題名及撰著方式、出版者、出版時間、版本類型及批校題跋等資訊,同時標列各書的主要收藏機構名稱。《中國古籍總目》吸收了古代文獻研究的最新成果,通過迄今最大規模的調查與著錄,第一次摸清我國的古籍家底有20萬種,這一皇皇巨著必將載入古籍整理出版的史冊,為進一步做好古籍整理研究和出版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摸清“家底”是為讓“家底”更厚實

  作為第一部全國古籍收藏總目的《中國古籍總目》,具有重大意義,就其性質而言,堪稱與半個多世紀的《中國叢書綜錄》、二三十年前的《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相媲美,三者交相輝映,可以預見,中國圖書館目錄事業都將因此而獲益無窮。不僅如此,《中國古籍總目》的意義還在於,它開創了新世紀圖書館目錄事業的一種新模式。同時,站在保存民族永恒記憶、傳承中華優秀文化的高度,《中國古籍總目》的編纂出版對於新時期做好古籍整理出版工作也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目前,由全國古籍整理出版規劃領導小組組織編制的《2011~2020年國家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已頒布實施。《規劃》共列入491個項目,分為文學藝術、語言文字、歷史、出土文獻、哲學宗教、科學技術、綜合參考、普及讀物和古籍數據庫等九個門類。《規劃》的制定和實施,標誌著一個由國家主導、體現國家意志、代表國家水準的脈絡清晰的古籍出版體系已經逐步形成。此次編制的《規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古籍整理出版的第7個規劃。這部《規劃》明確未來10年古籍整理的五項重點內容,即全面梳理我國古籍資源、總結古籍整理出版成果的古籍整理基礎性出版項目;系統影印複製國內未見或稀見的重要古籍,促進散失海外中國古籍珍本回歸的整理出版項目;採用多種方式深入整理甲金、簡帛、石刻、寫本、文書等各類出土文獻整理出版項目;系統整理歷代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第一手檔案資料的社會檔案整理出版項目;創新技術手段,推進古籍數字化的出版項目。

  可以説,古籍整理工作是中華優秀文化傳承的基本體系,是保留中華民族永恒記憶的有效載體,是培養和造就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繼承和傳承者的廣闊平臺。可以説,在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中,古籍整理出版工作意義重大、使命光榮。未來10年古籍整理出版藍圖的繪就,標誌著一個由國家主導、體現國家意志、代表國家水準的脈絡清晰的古籍出版體系已經形成。

  而《中國古籍總目》的編纂出版,則以其獨有的開創性和總結性,必將成為我國古籍整理出版事業的又一里程碑,將會為我國未來10年古籍整理出版工作提供重要參考。可以預見,我國古籍整理出版工作由此將進入一個新階段。

  記者 馮文禮

編輯:劉瑩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