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我怎麼在美國上學》出版

時間:2011-05-04 09:18   來源:光明網

  書名:《我怎麼在美國上學》

  作者:艾蘋

  出版社:中國言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3-01

  簡介

  每一篇文章均透露著一個年輕人對人生道路的審視和抉擇

  每一句感言皆飽含了為人父母的殷切期盼與無限包容

  每一個故事背後都蘊藏著一段異域無人傾訴的經歷

  每一段文字亦充滿成長的陣痛和褪變的喜悅

  評論

  講述的不僅僅是“怎麼在美國上學”

  蔡丹諾

  近日,我一邊閱讀一本關於世界民族遷徙的圖書,一邊看著《我怎麼在美國上學》的書稿。從歐洲人數世紀頻繁征戰卻疏于文字記載的情況來看,中國人無論是在崇尚占卜的殷商時代還是電訊科技爆髮式增長的當下,一直在孜孜不倦地記錄著自己更或是別人。民族遷徙原因大致有二:戰爭或氣候變化,民族間的大範圍接觸也可粗略概括為融合與被融合。

  求學之路上的人們似乎是繼商貿往來之後溝通文化的又一支強大生力軍,且這支隊伍年輕且充滿可塑性。《我怎麼在美國上學》即是這樣一幅應景之作。當國內的家長們在各式補習班、提高班和興趣班的門外苦苦守候並互相慰藉養兒不易時,大洋對岸同為華人的家長們卻更加理性地看待著孩子們成長中遇到的諸多問題。他們或許也奔波在孩子的各式興趣輔導的路上,但從筆墨之間不難看出更多了一份規劃性和從容心。這其中不免因為教育體制和社會對更多職業具有包容性的差異,但在都市國際化程度愈加顯著的今天,中美從教育上引發的差異軌跡,已從民族性格的因素上越走越遠,而更加統一于如何通過教育手段塑造完整人格的理念。

  作為對留學持保守態度的我,一邊驚詫于美式教育在中高級教育階段的銜接竟然快速切換得讓人如此始料不及,一邊重新審視推動出國熱潮的家長們是否直觀認識到國外教育究竟優勝於何處。本書中13個年輕學子講述的求學經歷無一不透露的訊息在於中美對於學生在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重視程度是倒置的,這種倒置來源於家長、學校以及各方能夠影響學生的眾多環節。它不僅讓我們認識到一個在國內異常勤奮的學生通過層層選拔來到異域時,接觸到的極有可能是更加殘酷的知識競爭,從而使他前25年的生活一直處於拼命追趕之狀,而永久地失去了青少年時多姿多彩的生活樂趣,且這一節是無法彌補的課程;此書還讓我們對更多深層次的教育理念産生了新的看法。

  年輕作者們在文章中大多提到了童年以及大學之前的生活,讓我們更加完整地看到了美式教育體系下,高端人才是如何被塑造的。他們的講述可以讓國內的家庭盡可能地避免因割裂的教育系統造成的不適應感,讓我們近水樓臺地選取了更加適合自己的升學捷徑。部分先睹為快的親友們給了令我更加驚異的答覆:這本書顛覆了他們概念化的赴美留學印象!這是令人史料未及的,看來無論是對留學充滿熱忱還是一知半解的國內民眾,都只是將美好的願景當做月下剪影來欣賞,而真正親臨此景的人們,當他們曆盡千辛總結出有所得失後,這些或幸運或抱憾的經驗,又只能當做一江春水不可再來。所以看過本書的人,或許會認為這是一本家長之間交換靈感的生活總結,或許會認為它是連接大洋彼岸莘莘學子的成長見證,還會視它為一本開啟美國夢想之旅的啟蒙讀物,亦或是前往英語國家前必備的中英文對照教參。無論你出於怎樣的訴求翻開它時,你都將獲得前所未有的新體驗。

  而我想告訴大家的是,我們並僅是赴美留學熱潮中的一個推波助瀾的浪花,而更希望通過以此書有限的容量,傳遞最大的資訊,讓加入留學大軍的家庭能夠更加理性地看待國內外的教育特點,從而達到解惑世人多知良木可棲,然未嘗知何為良也之目的。就像奧巴馬在2011年的《國情咨文》中呼籲要提高美國教師的地位、強調父母在兒童成長中的督促作用,而不能採取放任自流的態度,以促進高中升學率時,美國同樣也在思考亞洲式,全家總動員式的嚴格教育對下一代成長的優勢。人類社會的文明不正是在這不斷融合、借鑒的道路上散發出新的光輝嗎?

編輯:李丹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