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古
抑鬱症雖然是一種病,但它在健康生活中絕不是不可避免的。更重要的是,患者可以學習一些簡單的情緒調節方法來戰勝它。在《伯恩斯新情緒療法》這本書中,作者戴維 伯恩斯醫學博士在認知療法的基礎上,結合自身20多年的臨床和研究心血,總結和創造出一套系統的抗抑鬱療法,向患者展示快速、有效地克服日常不良情緒的治療技術。
《伯恩斯新情緒療法》的理論基礎就是認知療法,認知療法在“過去二十多年裏被專業團體視做是對大部分抑鬱形式最好的治療方式”。
什麼是認知治療呢?“認知療法的第一條原則,你的所有情緒都是由你的認知或思想創造出來的。”你如何處理進入大腦的資訊,決定你會有怎樣的感受,如何去行動。
扭曲的認知創造扭曲的情緒,比如,一個希望自己很瘦的女孩,每天都要去照鏡子,但她的鏡子是面哈哈鏡,會將鏡像拉寬,即使她已骨瘦如柴,但她看到的仍然是肥胖的自己,她沮喪、絕望。扭曲的認知就是一面生根在內心的哈哈鏡,人們只相信從鏡中看到的東西,而不相信旁人所謂客觀的評價和勸導。
如果你的認知或思想是消極的,就如同戴著一副黑色的墨鏡,看到的世界永遠蒙上了陰影,而你並不自知,因為你戴上這副墨鏡已經很久了,已經習慣黑色的世界。
讓我們來做個測試,感受下認知是如何影響情緒的。
當你讀到這裡,你是什麼感覺?你或許在想:“我還是不理解什麼是認知療法,它對我太難了,我學不會的”,你或許在想:“認知療法説得這麼懸乎,即使它對別人有效,但對我肯定是沒用,我已經病入膏肓了”。倘若你沿著這些想下去,你自然會懷疑、沮喪甚至絕望。
是什麼導致你沮喪這些負面情緒?正是你自以為“正確”的想法和認知。
許多病人對本書作者説“我不管其他成千上萬的抑鬱病人是否變好——我相信我的問題肯定是無望的”,作者寫道:“這種斷言,我每週要聽上五十遍之多!幾乎所有的抑鬱病人都認為自己是特殊的,沒有希望了。這種錯覺代表了某種心理狀態,而這正是你的疾病之所在。”
讀到這裡,如果你是這麼想的:“以前沒試過認知療法,既然説得這麼有效,也許我該去嘗試一下,我只是生病了,而不是絕症,太好了,我又有希望了。”心情會不會好一點呢?
認知療法是試圖通過訓練,讓人們了解自己那些轉瞬即逝的想法,了解這些想法是如何影響我們的心情,影響我們的決策,讓我們認識到這些想法哪些是不正確的,通過轉變想法來改變我們的情緒和行為。
認知療法有一套可操作的方法,比如如何記錄一份你的思想日誌,如何逐一反駁那些扭曲的認知,這使得認知療法不似精神分析那樣不可捉摸,難以實踐。
這本書雖然封面強調針對抑鬱,但內容很廣泛,基本上你若情緒異常,有些性格缺陷,它都試圖幫助解決,比如你太容易發怒或很悲傷?你總是因尋求他人贊同而做個辛苦老好人?你太渴望愛而老是交些可惡的男友?你認為自己必須完美而活得太累?
用不夠時髦的話説,認知療法就是一種解構,解構內心那些摸不著、看不到的恐懼、虛榮。
伯恩斯抑鬱狀況自查:抑鬱還是情緒低落?
一般人揮別抑鬱症會求助心理專業人員或依靠藥物,不過根據美國研究指出,閱讀療法也具有十分不錯的效果,而由中國城市出版社引進出版的《伯恩斯新情緒療法》即是此類自助書籍中的首選。書中首先提供了一個測試抑鬱程度的量表,你可以快速準確地確定自己處在抑鬱的什麼程度。
在填寫這份問卷時,請務必仔細閱讀每一項,並根據你在過去幾天之中的感受在框中打鉤(√)。注意:這25項之中,每一項的答案只能選一個。
如有疑問,請儘量回憶推測,每一項問題都必須回答。無論結果如何,至少你已踏上了改善情緒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