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個人都從自己生命的起點一路跋涉而來,途中難免患得患失,背上的行囊也一日重似一日,令我們無法看清前面的方向。在這場漫長的旅行之中,有些包袱一念之間便可放下,有些則或許背負經年,更有些竟至令人終其一生無法割捨。但所有這些,都不過是我們自己捏造出來的幻想罷了。
這是美國人比爾 波特所著《禪的行囊》(南海出版公司 2010年10月出版)一書中封底的話。波特在《禪的行囊》中找尋“禪”的地點,尋訪“禪”的人物,體會對“禪”的感悟,期待“禪”的降臨,回味“禪”的意境……
禪的起源與佛教有關,但這並非禪的全部。要達到禪的境界,關鍵在於“悟”——悟出人生、生命、萬事萬物的本源和意義所在。佛教講究“禪”和“悟”,禪有所得,悟就會有所得,禪與悟之得很需要傳承。正如書中所説,雖然“禪”本身並不注重傳,但傳世的作品卻多如星辰。這不能不説是“禪”的一種額外功勞。
禪,或許只是人的內心的體驗而已。拋開系統的宗教教義,禪其實並不複雜,只要心中有原則、真義、無私,是否是佛教教義裏的“禪”並不重要。普通人需要的是心中的“禪”,讓心靈安慰、安詳的“禪”,讓世界和諧、和平的“禪”。只要生命存在一天,就會追求真善美,就會有禪,就有禪的修行,就有禪的進步。
心中有“禪”,我“禪”故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