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傑出“低産”詩人張棗的詩歌出版

時間:2010-08-03 09:29   來源:鳳凰網讀書

  張棗(1962-2010),湖南長沙人,先後就讀于湖南師範大學、四川外語學院。文學激情燃燒的20世紀80年代初,少年張棗頂著詩歌的風暴入川,二十詩章驚海內,以《鏡中》、《何人斯》一舉成名。詩人柏樺説,他20齣頭寫出的《燈芯絨的幸福舞蹈》,就足以讓他的同行膽寒。他精確而感性的詩藝,融合和發明中西詩意的妙手,也風靡無數詩歌愛好者。他22歲寫的詩作《鏡中》,成為當代詩歌中的萬人迷作品。

  張棗1986年赴德留學,後長期寓居西方,獲德國特裏爾大學文哲博士,曾任教于德國圖賓根大學,為歐盟文學藝術基金會評委和“當代中國學”通訊教授。21世紀初回國,曾在河南大學任教,後任中央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2010年因肺癌去世。出版過詩集《春秋來信》,《中國文化現代性研究》(德文),主編有《德漢雙語詞典》,《黃珂》等書。另有英語、德語詩歌和童話譯作若干。出版譯作《史蒂文斯詩文集》(與陳東飚合譯)、童話繪本《月之花》、《暗夜》等。

  今年3月8日張棗去世後,詩歌愛好者們才發現,張棗留下的詩作很少,是一個對寫作極其嚴格的詩人。生前出版的作品只有《春秋來信》,大量的作品散落在各處,還有許多批評和學術作品有待出版。經過張棗生前的朋友們的努力,將張棗的詩歌作品基本收集齊全。由人民文學出版社7月下旬正式出版的《張棗的詩》,正是這一蒐集工作的成果。

  這本詩集首次結集了張棗迄今為止所見的全部詩歌作品130多首,展示了這位當代最“低産”的傑出詩人的全部詩歌面貌。其中首次收集了詩人《鏡中》之前的許多作品,比如,作者在八十年代油印詩集《四月詩選》中的作品,給讀者展示了一個《鏡中》之前張棗。也收入了張棗後期的全部重要詩作,如《大地之歌》、《父親》、《告別孤獨堡》以及諸多短詩。這些作品中,有的是90年代發在《今天》上的作品,有些是八十年代寫的,但沒有收入《春秋來信》。另外,詩集還包括了張棗在病中的絕筆詩和若干成型的未完詩稿。

  在編排上,編者按照現有的材料和資訊,把張棗的詩歌寫作生涯大致分為三個大的時期:四川時期、德國時期和北京時期。三個時期的作品有比較鮮明的特徵。有些作品雖然不一定是在這三個地方寫完的,但從風格上,也可以劃分到這三種詩人自我的地域性風格中。此外,許多沒有時間標記的作品,按照張棗詩友和學生提供的資訊,大致判斷出寫作時間,排列好了《張棗的詩》的基本次序。

  《張棗的詩》的及時出版,給廣大詩歌愛好者和研究者提供了一個全面的詩人肖像和詩歌善本。

  代表作:鏡中

  只要想起一生中後悔的事

  梅花便落了下來

  比如看她游泳到河的另一岸

  比如登上一株松木梯子

  危險的事固然美麗

  不如看她騎馬歸來

  面頰溫暖,

  羞慚。低下頭,回答著皇帝

  一面鏡子永遠等侯她

  讓她坐到鏡中常坐的地方

  望著窗外,只要想起一生中後悔的事

  梅花便落滿了南山

編輯:李丹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