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 陳輝
昨天下午的上海展覽中心中央活動區,多了一份斑斕的色彩。回族、滿族、維吾爾族、朝鮮族、蒙古族、拉祜族的6個少數民族同胞身著各自民族的服飾,作為我國56個民族的代表,出席由上海文藝出版集團所屬上海文化出版社與上海國際文化傳播協會等單位聯合創作、編纂的大型圖文出版物《和諧中華——中國56個民族剪影》的首發儀式。人們紛紛從書堆中抬起頭,圍攏過來與這些少數民族同胞合影。
該書由攝影家陳海汶帶領的14位攝影師組成的專業攝影創作團隊歷時一年,縱橫10萬公里,深入我國56個民族的主要聚居地考察、採訪,拍攝了5.7萬多張照片。記錄了56個民族的個性和共性、基本風貌和生存現狀,弘揚了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體現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
精心策劃 影像記錄
為深入挖掘寶貴的民族文化並用影像進行真實記錄,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創意發起了“行走中國 中華56個民族文明攝影探訪活動”。活動由上海國際文化傳播協會主持並籌劃組織,上海市民族和宗教事務委員會的專家學者提供了大量史料,詳細審慎地規劃探訪線路。
拍攝組以一絲不茍的嚴謹態度,夜以繼日地進行拍攝創作,輾轉28個省、直轄市、自治區,途經554個縣市,他們跨越千山萬水,攀越海拔5000多米高度,拍攝了1125位非物質文化遺産民族傳承人及民族代表,真實記錄了56個民族幸福生存的現狀,定格出56個民族的永恒記憶,共同組成了彌足珍貴的中華民族“全家福”。
深度探訪 艱辛創作
此次行走,從東到西、由南到北,地勢如階梯,氣候更是四季紛呈,讓拍攝探訪更增添了一份不可預測性。“行走中國 中華56個民族文明攝影探訪活動”首站登上雲貴高原。“5 12”大地震後的雲貴川陜地區,余震、山體滑坡等災害頻發,讓人猝不及防。攝影小組在貴州遭遇凍雨等惡劣天氣,公路結冰,車輪打滑,只能徒步行走,人走在冰面上稍有不慎就會摔倒。直到現在,攝影小組的成員們翻看許多當初拍攝的照片時,仍有一種劫後余生的感覺。
攝影小組在雲南遭遇到兩次山體滑坡災害。一次是去拍攝傈僳族,沿著狹窄的山間小路行走,旁邊就是深深的瀾滄江峽谷,此時突遇江對面山體發生大面積滑坡,山崩石落,大小山石夾著塵土從百米高的山體傾瀉而下,遮天蔽日,將近10分鐘伸手不見五指。第二次是探訪獨龍族,拍攝完畢下山途中遭遇塌方,亂石如雨擦肩飛落,等大面積滑坡停歇的間隙辟出一條汽車可以行駛的路後才脫離了險境。
生死一瞬,得到的卻是中華民族在時間長河裏生生不息、綿延不斷的震撼。然而,在物質文明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我們不得不正視這樣一個嚴峻的現實:豐富多樣的民族性正在融合中漸漸失去。攝影小組走過越多的地區、拍攝越多的民族,心中的急迫感就越來越強烈。2009年的2月14日,對於攝影小組的成員來説,是一個永生難忘的情人節。這一天在內蒙古錫林郭勒盟草原探訪蒙古族,遭遇攝氏零下47度的極寒天氣。拍攝時,白亮的天邊有一道彩虹。回到上海,民俗專家看到蒙古族的合影后説,這道彩虹其實是極光。這道極光永遠定格在了底片之上:光著膀子的彪悍蒙古族大漢,在如此寒冷的天氣裏鎮定自若,彰顯著蒙古族人民彎弓射大雕的勇者氣魄和堅毅不屈的精神。
通力合作 共譜佳話
《和諧中華——中國56個民族剪影》得以順利出版,是社會各界通力合作的結果。圖書的編輯創作在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的部署、指導和支援下展開;上海市民族和宗教事務委員會的專家學者提供了大量史料並全程進行具體指導與專業審讀;在拍攝過程中,創作組得到了全國159個政府部門和專家的全力支援;來自全國167位攝影師將一生珍藏的民族圖片傾情奉獻,精挑細選出了767張呈現于畫冊之中;上海文藝出版集團及其所屬的上海文化出版社全力以赴,精心編排,撰寫文稿,為攝影活動收穫的圖片最終成書提供了紮實和富有創意的出版策劃方案;著名設計家袁銀昌不辭辛勞為該書進行了恢宏大氣的裝幀設計和平面指導……各方合作,共同促成了這本圖書精品,譜寫了一段出版佳話。(記者 陳熙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