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寫給大家讀的美術史

時間:2008-08-18 08:50   來源:台灣網
 

《西方美術史話》


  寫給大家讀的美術史——記遲軻的《西方美術史話》

    遲軻教授著述的《西方美術史話》是“寫給大家讀的美術史”。從1983年問世以來,再版10多次,印刷達到40萬冊之多,這在同類“史話”、“史略”、“史綱”、“史要”的美術史著作中,獨領風騷,成為廣大青少年必讀的藝術書籍,也是廣大青年美術工作者案頭必備的參考讀物。中華全國文明讀書委員會將它列入百種圖書必讀之物,這或許是作者始料未及的。遲軻教授用嚴謹的治學態度,以駕輕就熟的翔實史料斐然成章,將藝術史上的藝術運動和思潮,畫派的興衰和畫家命運的榮辱,名作的誕生和經典藝術的魅力,變革與創新,原始到現代,東方到西方相互比較,“表現自我”到“夢幻象徵”等,用華採樂章的藝術語言,妙趣橫生地與你品讀史話;用深情的感悟進行中西比較,備感親切;用哲學的思辯,將畫家創作情思,深入到時代精神中去檢驗;用美學的意蘊闡述經典名畫美輪美奐的內涵……看出遲軻教授對藝術史的功力和深厚學術修養,再用文學濃厚的色彩妙筆,將千年厚重的藝術史書寫得簡潔到極致。

    遲軻教授善於吸收我國古代文學藝術的表現方法,把你引進到藝術史殿堂。在我們閱讀“史話”之前,呈現在我們面前的全書標題,就別開生面,欲看不止。尤如我國京劇藝術人物出場“自報家門”和古代繡像小説前有畫家將書中人物用“繡像”放在書前,使觀眾和讀者對人物和情節有“先入為主”的概念,從而達到“寓教于樂”的效果。“史話”的標題確立,具有獨具風采的“史識”。如原始藝術用“孩子們的偶然發現”就有懸念;對希臘古典文化用“永恒的魅力”給人以美的神韻;講述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美術用“人的覺醒”,給你看不夠的“神秘微笑”;對荷蘭、法國藝術運動的涌動,用激蕩的“革命風雲與藝術思潮”,展現西方藝術流派異彩紛呈;將勇於藝術創作革新的“拉斐爾前派”和“巡迴畫派”,放到“社會問題和民族生活”大視野中去探索思考;對羅丹的雕刻藝術“給石頭以思想”,賦予哲理和鮮活的人性;對“自然美的發現”、歌頌勞動者的創造與生活以及對紛彩繚亂五光十色的現代藝術都賦予藝術趣題。西方藝術歷史進程中的重大事件,躍入我們眼簾,真是“落筆驚風雨,下筆如有神”。

    “史話”的另一個特色是用中國古代文化藝術與西方美術的理念、現象、創作、風格、技巧進行比較,使你感受到“徜徉在西方藝術長廊中,時時回顧中國文化”。東西方藝術的藝術特徵和藝術規律、相互互補,沒有陌生的感覺。如在分析義大利畫家提香筆法時,用沈括評董、巨山水畫“情思幽遠”、波提切利的繪畫有中國畫“神韻”風味、對凡高繪畫線條強勁有力,有中國畫的“傳神”運用之妙。中國古代畫論中的“情思”、“神韻”、“傳神”術語,分析西方藝術家的創作實為“點睛之筆”,“惜墨如金”、“字字珠璣”。更使讀者動情的是,作者用情真意切的情感對荷蘭畫家倫勃朗——這位被恩格斯譽為“用尼德蘭農婦來描繪聖母”的藝術大師,貧困一生的同情,用杜甫的詩“文章憎達命”來敘述畫家的辛酸屈辱生涯。倫勃朗最後一幅自畫象,披著舊衣,窮困潦倒。那苦笑而又似冷笑的臉,刻下人生的艱辛和滄桑,令人想起我國明末畫家將“哭笑”二字拼寫成“八大山人”的朱耷。對繪畫技巧有獨特技藝修養的弗美爾,作者用清代畫家鄭板橋畫竹題詩“繁沉枝葉刪削盡,畫到生時是熟時”,見解獨到;對封建中國獨尊的“文以載道”不能登“大雅之堂”的明清古代版畫藝術插圖,來讚賞德國畫家丟勒插圖廣為傳播,使人惋惜;對現代藝術未來派,以照相底版上發現連續曝光産生重疊影子而創造的運動感,用二千年前我國哲學家周莊説:“飛鳥之影未嘗動也”。書中還有不少類似對比例子,有待我們細心地去思索、去品讀、去鑒別。

    《西方美術史話》是一部通俗易懂、圖文並茂、視角新穎、見解獨特的美術史著作,沒有嘩眾取寵的“野史趣事”來取悅讀者,而是用畫家心靈情感創作的不朽傳世名畫,為你品讀名畫的內容、藝術表現、藝術風格、藝術思想、形象塑造、繪畫色彩、繪畫技巧等,以次來提升讀者對美的追求和美的理念、美的素質,因此,被廣大讀者稱為一座“不設墻的博物館”。

    我國美術史著作正方興未艾,像遲軻教授著述的《西方美術史話》經久不衰確是“鳳毛麟角”。近來該書又用大開本形式,配以精美彩圖,修訂再版,看後更使人賞心悅目,美不勝收。所以,我們既需要王朝聞、王伯敏二老主編的多卷本具有科學性、學術性、藝術性、資料性的中外美術史專著,也同樣需要像遲軻教授著述的《西方美術史話》那樣,寫給大家讀的美術史。

編輯:胡珊珊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