韆鞦助學行動標識
地震留給我們的不止是一片瓦礫的廢墟,對那些從大災難中倖存下來的兒童來説,另一種精神的災難隨時可能傷害成長中的他們。所以關注他們的精神生活是災後重建工作中的重要一項。在這個方面我們看到眾多的NGO在行動,值此迎接災後第一個兒童節之時,我們聯線這些在前方的NGO工作人員,深入了解對兒童的精神救助工作,希冀得到更多人的關注和良策。
NGO對災區兒童的精神救助
在眾多的震災故事中,有這樣一個故事令人唏噓:什邡市鎣華鎮中學的鄧清清小姑娘被埋入廢墟後,在黑暗裏,她打著手電,靠讀書驅散恐懼、等待救援。書,給了她希望和力量。
六一兒童節即將到來之際,社會各方都在關注這些經過災難洗禮的花朵,希望他們能過一個快樂的兒童節。可喜的是,眾多NGO特別關注渴望讀書的孩子們。為了讓孩子們過好震後的第一個六一,他們在積極行動著……
“我要讀書”
如果不是無情的大地震,災區的兒童可以和往年一樣享受他們快樂的節日。然而,災難將常規全然打亂,瞬間令很多“平常”成為“奢侈”。親人被奪走,學校被夷平,圖書和玩具被掩埋、毀壞,還有些孩子註定要在病床上度過六一……地震讓孩子們的內心也在霎那間遭受強擊。沒有學校可上,沒有書可讀,悲痛、孤獨、空虛和恐懼攫住了他們的心靈。
然而,他們對書的渴望難以抑制,劫後余生的孩子,渴望返回學校,重新拿起書本。“我要讀書”,是孩子們的心聲。本報前往救災前線的記者發現,災區兒童普遍渴望讀書,重返校園,恢復讀書,對不同的孩子意義不同。年級高些的學生有應試壓力,需要讀書;復課讓年紀小些的回到老師、同學之中,意味著返回熟悉的生活軌道。
書,是對孩子們心靈的撫慰。四川廣元的一位副鄉長,聽説有人為他所在鄉的兒童捐書時,連説幾個“太好了”,他説,孩子心靈受到了重創,現在沒有那麼多人力照顧他們,這個時候他們確實非常需要讀物。
書,驅散孩子們心頭的陰影,帶來安慰和疏解。原本平常無奇的讀書,因為特殊的背景,具有了非同尋常的意義。
以英雄的名義
譚韆鞦,在地震中以他最後的姿態,保存了四個學生的寶貴生命,成為了永生於人們心中的英雄。在他的精神感召下,眾多NGO關注災區兒童的閱讀,為孩子們的精神重建盡一份力量。
在英雄的名字下,南都公益基金會、天下溪教育研究所、非工委、奕陽教育研究所和出版商務週報等組織聯合發起了“韆鞦助讀行動”,根據災區兒童的年齡階段特點和目前的需要,募集圖書、文具和玩具,優質少兒圖書;心理健康類讀物和經典、健康、淺顯和有趣的一般性讀物是韆鞦助讀行動重點募集的三類圖書。
“韆鞦助讀行動”項目召集人徐曉,在採訪中一再表達她對各方的感謝。令她特別感念的是,兒童教育研究專家、奕陽教育研究所的張守禮擔任這次捐助書目的統籌,為捐贈書嚴把品質關。選書,按照一定的尺規,不是片面追求數量,而是嚴把品質和品質;絕不把庫存書、陳舊書給這些孩子,而是要給他們有益的、能見效的新書,成了這次行動的一大特色。
這次行動順利推進,高效率令徐曉感到吃驚。“週一有想法,週五就搭建好了捐贈平臺”。高效來自合作。“這些高素質、低調的人,理念一致,這次做得好,表明他們是有心理準備的。”
在成都負責後方儲運配發統籌的志願者王曦一直忙得無暇接受採訪。夜間九點之後,他才抽出時間。他説,“這次行動就像一個接力”。北京的組織籌募和發送,成都民營書業負責接收、分發和轉運,民間志願者們完成最後的遞送。據他介紹,目前第一批1000余種6萬餘冊圖書和1.4萬件玩具已于5月29日從北京運抵成都,這些圖書和玩具總價值約為120萬元。王曦表示,下一步最重要的工作是根據各地的需求進行分發,最後由志願者們把圖書和玩具傳遞到孩子們手中。
首批參與韆鞦助讀行動的機構有奕陽教育研究所、北京市楓林苑特價圖書公司、華夏出版社課外編輯部,北京博集天卷圖書發行有限公司、北京天卷圖書有限公司、北京漢唐陽光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北京淘天堂資訊技術有限公司等七家。此外,詩人李亞偉捐贈了3000元現金,玩具廠商(已聯繫王曦,他要稍後給我發短信)捐贈了個玩具,又以成本價向韆鞦助讀行動銷售玩具。
讓徐曉、王曦等人感動的是,成都書業的朋友特別熱情,他們不辭辛苦跑腿,調用當地資源、人際關係的速度之快令人驚嘆。徐曉告訴記者:“四川星洋文化有限公司的郭應成,這次慷慨地提供了幾百平方米的庫房,也解決了在這邊的運力問題,這些都是無償的。”
他們同樣感謝志願者們。來自基層的志願者深入到邊緣、角落,從資訊蒐集到圖書分發,發揮了超出人們想像的“草根”作用。
“只要讓孩子們在六一之前收到一個小禮物,輕鬆快樂幾分鐘也好。”王曦這句很平實的話,代表了“韆鞦助讀行動”各方的心願。
應急之舉與長期之策
災區的精神救助,不僅是眼下的當務之急,也是一件需要長期投入的事業,這是所有的參與救援和重建的民間組織的共識。
麥田計劃,是國內最早關注鄉村兒童閱讀世界的民間志願組織之一。這次赴災區救災的負責人種子在往來各個災區的途中,接受了記者採訪。他介紹説,麥田計劃的志願者從14日起就一直堅守在災區一線,除了為災民帶來礦泉水、速食麵等生活必需品之外,他們正積極行動,在映秀災區建一所帳篷學校。他們也在考慮未來幫助災區做流動圖書室。此前,他們在援助鄉村小學的圖書室建設方面積累了很多經驗,在災區重建時期,他們會用這些經驗把圖書室長期做下去。
北京中青未來國際文化交流中心與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合作,致力於“中華古詩文經典誦讀工程”已經十年。其中,四川省參加他們的誦讀工程的希望小學有70所,“青川兩所學校受災嚴重”,説到這裡北京中青未來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的趙小華女士語調有些沉重。他們正在組織北京的小學生給四川省對口學校的學生寫信,用這種交流方式幫助災區兒童度過精神上的難關。北京中青未來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的圖書集中中國傳統文化方面,他們準備在解決圖書發送等方面的困難後,及時把這些讀物送到災區兒童手上。
“韆鞦助讀行動”的參與者,強調這個項目既是一種應急的行為,也是災區重建過程中需要長期做下去的事業。他們還會加緊募集,廣泛發動出版行業力量,持續地援助災區兒童的閱讀事業。
無情的地震,給孩子們的身體和心靈造成了難以抹去的傷害,而有情的NGO,不容許廢墟壓在孩子們心頭。在災區兒童的精神援助中,NGO紛紛利用自身優勢,彌補政府公共服務的薄弱之處,與政府的力量形成合力,共同促進災區的重建。(張春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