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著名作家王安憶 中經網記者 馬藝文攝
中國經濟網3月11日訊 專訪王安憶前,許多圈中的“老記者”勸我放棄這個念頭,據説她的“難搞定”程度一點都不亞於歌壇天后王菲。於是,喜歡挑戰的我在精心準備了一份採訪提綱後撥通了王安憶的電話。電話那頭快人快語的她在了解我的採訪意圖後同意接受專訪,但一再強調只談文學不談風雲。
初見王安憶,還是有些意外——素面朝天、一身休閒,這與我想像中的上海女人有很大不同,但在貌似隨意的裝束中,仍不難發現她的精緻,頭髮整齊地別在腦後,頸上的項鍊恰到好處地點綴了黑色的外套。
於是,我們的專訪就在一種極為輕鬆的氣氛下開始了。
我沒有仔細研讀過張愛玲的作品
作為“海派文學”的傳人,王安憶時常被拿來與張愛玲相提並論,這似乎已經成為媒體、大眾的一種習慣。“總説我像張愛玲,其實她的作品傳到我們這裡的時候,我的文學觀念已經形成了,所以我沒必要去學她,當然,也沒必要去刻意回避。”王安憶告訴記者,她們的立場、時代、價值觀統統不一樣,如果非説哪像的話,大概就是她們的作品多以上海為寫作背景,多以小人物為寫作對象,如此而已。
講到底我還是個作家
如今的王安憶,已不單單是一位作家,她是全國政協委員,是上海作協主席,還是復旦大學的教授,面對如此多的頭銜,她坦言自己更喜歡別人稱呼她為“作家王安憶”,當被記者問及諸多社會角色是否影響創作時,她表示這些工作都與寫作有關,尤其是擔任復旦的教授,更能促進思想,啟發寫作。
欲寫“常銷書”而非“暢銷書”
無論是當年的文學熱,還是現在的文學冷,王安憶似乎總能在藝術和市場間找到很好的平衡點,這一切都源於她立志做“常銷書”作家而非“暢銷書”作家。她認為市場不是一個壞東西,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閱讀的需要。一本藝術性非常好的書,市場也不會太差,“比如張恨水的作品,就是兩者兼備。”
我沒有風格魯迅才有
很多文學評論家在面對王安憶的作品時都有些“頭疼”,因為她可以寫小人小事的《長恨歌》,也可以寫大背景下的《啟蒙時代》,每一部作品都讓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覺,王安憶笑稱“魯迅才有風格呢,而我只是變換一下寫作對象、故事情節而已”,她表示改變風格是件非常隆重的事情,而她尚未形成風格,何談改變。
罵人需要底氣,王菲比我“艱苦”
在談到去年王朔掀起的“罵人”風波時,王安憶表示罵人是需要底氣的,她不敢隨便去批評別人,“同樣80後也是不好惹的,所以我也不敢隨便去招他們”。談到目前活躍在文壇上的女性作家時,她坦言最欣賞遲子建,並稱自己不是“文壇王菲”,“王菲比我艱苦多了,她每天要面對那麼多狗仔隊”,王安憶一臉同情地説。(馬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