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線上諮詢

被誤為“三無奶” 臺商咋交涉

2009-06-09 15:33     來源:廈門網     編輯:張方翼

  王乃玲/圖
 
 
  

  知名臺企生産的鮮乳製品推廣時,被當地某媒體誤曝光為“三無産品”,導致該公司的銷售市場大受打擊。臺商諮詢:如何尋求法律援助,挽回所蒙受的經濟損失?商報記者 | 陳懷安  

  “不經調查,竟誣陷我們的鮮奶是‘問題奶’,你説氣人不氣人?”日前,廈門知名臺企臺農乳業生産的鮮乳製品在閩西推廣時,被當地某媒體大篇幅地“曝光”為“三無”産品。近日,臺農乳業負責人吳先生向《臺商週刊》記者投訴説:“最近這一階段正是鮮乳熱銷的季節,被媒體這麼沒根據地一寫,顧客和經銷商看了,退貨都來不及,還有誰會來買?”吳先生表示,該公司的銷售市場從而大受打擊。他想諮詢:如何尋求法律援助,挽回所蒙受的經濟損失?

  臺農乳業是以經營鮮奶為主的臺資農場,在廈門經營了10多年,目前業務已經擴展到福建全省各地。閩西地區是臺農乳業今年計劃重點開拓的市場之一。

  3月9日,人在廈門的臺商吳先生卻突然接到閩西一帶經銷商的電話,説是有許多客戶前來要求退貨、退訂,“他們都拿著報紙,指説臺農的産品是‘三無産品’,這是怎麼回事?”面對經銷商的疑問,吳先生一頭霧水。

  第二天,吳先生趕到閩西才知道,自家的鮮奶被當地的一家媒體“曝光”了。原來,在2月份,臺農乳業龍岩經銷商在某幼兒園門口擺攤推銷時,有記者前來拍照,隨後離開。經銷商當時並沒有發現什麼,結果過了約20天,才看到當地的某報突然大篇幅登出“強烈要求取締”的報道。

  吳先生看到,報紙上赫然印著帶有“臺農乳業”商標的圖片,是經銷商在擺攤推銷的場景;文章標題為《小販叫賣灌裝奶家長強烈要求取締》;再細看內文,寫著“小販叫賣私自灌裝的牛奶,該牛奶未經食品衛生檢疫,存在較大的食品安全隱患”,並直稱其為“問題奶”,“這很可能是地下加工、包裝而成的牛奶。記者還注意到,該牛奶瓶上沒有註明生産廠家、生産日期、有效期、生産地址等”、反覆強調“未經有關部門的食品衛生檢驗”。雖然文中沒有指名道姓,卻用“如圖”字樣標識。

  “真不知道文章所説的情況是從哪來的。若不是看到圖片,我真不敢相信是在寫我們的産品。”吳先生説:“我們馬上到報社,但是只找到一個主任。我們要求他登報道歉消除不良影響,卻不被接受。”報社只答應刊發更正啟事,不同意吳先生所提出的用同等篇幅刊登道歉啟事的要求。雙方無法達成一致,吳先生只好先回到廈門。

  到了3月18日,吳先生又趕到當地找這一家報社理論。就在這10天時間裏,退訂、退貨鮮奶的客戶不斷,甚至還有經銷商要求解除合作。吳先生再次向該報社提出登報道歉的要求,不想對方卻説:“你難道沒看今天的報紙嗎?更正啟事都已經登了!”

  吳先生翻開報紙,看到內頁有一個很小的更正啟事,上面寫道:3月9日,本報第七版“讀者熱線”刊登了《小販叫賣灌裝牛奶家長強烈要求取締》一文,文中所述“該牛奶瓶上沒有註明生産廠家、生産日期、有效期、生産地址等……未經有關部門的食品衛生檢驗”的內容,後經報社與廠家重新核實,該牛奶瓶上有註明生産廠家、生産日期、有效期、生産地址等標識,且經過了廠家當地有關部門的食品衛生檢驗,“臺農”乳業所生産的牛奶屬合格産品。

  “沒有任何道歉的意味在裏面,而且那麼小的篇幅、那麼不明顯的位置,誰會去注意?”吳先生當即表示不滿意,認為這樣的啟事根本無助於消除已造成的不良影響。

  “現在,我們在龍岩的業務變成是負增長了。”吳先生告訴記者,該報道讓他們在龍岩的市場嚴重受挫。“無端遭受了這樣的損失,我們一定要告上法庭。”據悉,吳先生已經委託律師向該報發出了律師函。

  律師點評

  福建天勝聯盟律師事務所律師李小軍:

  “三鹿事件”對乳業的影響和衝擊是史無前例的,對消費者的影響更是顯而易見。目前,消費者對乳業的品質及安全更為挑剔及敏感。此時此刻,作為媒體,在未經核實的基礎上發表的損害臺農乳業名譽了不實文章,已經至少在龍岩及整個閩西地區産生了不良影響。這一後果就如臺商吳先生所述的那樣:廣大消費者誤以為臺農乳業生産的乳製品品質有問題,係“問題奶”,銷售不但嚴重受挫,甚至要求退貨、下架等更為不利的後果接踵而來,整個企業陷入被動。

  顯然,不管是有意而為還是無意的,這種不實報道行為已嚴重侵害了臺農乳業的名譽權,並造成了一定的經濟損失。鑒此,本律師認為,臺農乳業完全可以拿起法律的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等法律、司法解釋相關規定向這家媒體主張權利,即要求該報社承擔立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並賠償經濟損失等侵權責任。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責編信箱:tsfwzx@taiw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