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農産品企業洽談合作 産銷對接謀雙贏

時間:2011-12-05 07:38   來源:台灣網

  台灣網12月2日北京消息 “大陸市場是任何一個企業都不能忽視的巨大市場。”2日,第二屆海峽兩岸臺灣優良農産品洽商大會舉辦貿易洽談會,為近200家兩岸農産品加工和流通企業代表搭建了深入交流與探討合作的平臺。

  來自臺灣屏東的蛋品加工企業代表歐芳榮告訴記者,這是他第一次來北京參加類似的洽商活動,目的就是希望找到合適的代理商,在大陸建立起銷售渠道,“把臺灣的好産品,介紹給更多的大陸消費者。”

  和歐芳榮一樣,這次來京參與洽商大會的大部分臺灣廠商都認為,渠道是臺灣優良農産品能否順利進軍大陸市場的決定性因素。

  新海草原(北京)凍品商行生産的深海魚漿製品,雖然早就開始特供給知名餐飲澳門豆撈,但在大陸零售市場上仍然難覓蹤跡。

  這家企業的大陸總代理設在北京知名的海鮮市場——京深海鮮批發市場,目前採用的銷售方式以批發為主,這一點從展臺出售的産品稍顯簡單的包裝就能看出來。六種不同口味的魚漿製品混裝,一公斤一袋,售價80元,買兩袋優惠價格是150元。

  “按照市場價,這樣的一袋要賣130元,這次是希望能讓更多的普通消費者認識我們的産品,所以價格特別優惠。”企業代表説,批發在提高産品知名度和市場認同方面並不比零售有優勢,“澳門豆撈,北京很多人都知道,但是我們的品牌就不見得有人知道了。”

  ECFA正式實施近一年,大陸開放準入並實行零關稅的臺灣農産品已達34項,納入ECFA早收清單並實施逐步降稅的農産品有18個品類。明年1月1日開始,將有94%以上的ECFA貨物貿易早收清單産品實現零關稅,其中包括不少臺灣農漁産品。

  面對13億人口的巨大消費潛力,臺灣農産加工企業深知早一天進入大陸市場早一天獲利,而部分臺灣優質農産品在試水大陸市場時引起的轟動效應,也讓大陸的農産品採購商看到了巨大商機。但,産銷雙方如何對接,一直以來兩岸間都缺少一個合適的平臺。

  2010年,首屆海峽兩岸臺灣優良農産品洽商大會順勢舉辦,大陸400余位農業專業人士、食品業者、採購人員專程赴臺北參觀洽談。第二屆洽商會移師北京,並特意舉辦貿易洽談會,為到會的150家大陸農産品採購商與45家臺灣企業提供一對一深入溝通的機會,歐芳榮也與幾家採購商進行了初步的接洽。

  “接觸的主要還是本地銷售商,北京的消費能力很強,我希望能夠借這次洽談會,把銷售網路先覆蓋北京,再拓展到更多地區。”歐芳榮説。

  貿洽會上,大會主辦方海峽經濟科技合作中心和臺灣優良農産品發展協會,還簽署了行銷合作意向書,將協助臺灣優良農産品業者在大陸推廣品牌;協助臺灣業者在北京周邊地區建立商品行銷據點與網路;協助臺灣農産品加工廠商在大陸地區投資設廠等。

  海峽經濟科技合作中心主任助理肖毅在致辭時説,希望兩岸農業界的深入合作,能在推動經貿合作、拓展行銷通路,引進臺灣農業科技創新成果方面有新的突破,同時對調整大陸農業結構、改進農産技術、改良農産品起到促進作用。

  臺灣優良農産品發展協會董事長張晁祥此前曾表示,希望本屆洽商大會能夠建立初步的行銷通路網路,整體洽商目標努力達到1億人民幣。今天,他再度強調了大陸市場對臺灣農業産業鏈的重要性,“廣闊的市場足以讓臺灣整個農業産業鏈蓬勃發展,大幅增加中小企業的發展規模及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記者 張瑞宸)

編輯:王思羽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