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壩州

時間:2013-08-06 15:00   來源:阿壩州人民政府

  政區位置  位於四川省西北部,緊鄰成都平原,北部與青海、甘肅省相鄰,東南西三面分別與成都、綿陽、德陽、雅安、甘孜等市州接壤。是四川少數民族自治地方中距省會城市最近的地方,具有相對較好的區位優勢。   

  政區沿革  戰國時,西元前316年秦置湔氐道(今松潘),阿壩州始有建制。西漢置汶山郡。晉、隋襲舊制有所拓展。唐代建置時有興廢,演變頻繁。宋置茂州通化郡、威州維川郡。元為土司制度之始,明置於茂州、威州、松潘衛,分轄各土司及千戶所。清設茂州、理番廳、松潘廳、懋功廳。民國之初改廳州為縣,繼後設松理懋茂汶屯殖督辦公署,後改為四川省第十六行政督察區,轄松潘、茂縣、汶川、理縣、懋功(今小金)、靖化(今金川)6縣及草地65部、20個土司、11個屯守備。1935年至1936年,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在州境內轉戰停留達16個月之久,創建了各級蘇維埃政府和少數民族革命政權,阿壩州是紅軍長征途中中央召開政治局會議最多的地區。長征途中,黨中央先後在阿壩州召開了兩河口、卓克基、蘆花、沙窩、毛兒蓋、巴西等10次政治局會議(含擴大會議、常委會議、非正式會議),這些會議確定了紅軍北上抗日等關係中國革命命運的重大戰略方針。全州13個縣被四川省政府認定為革命老區縣。1950年1月,建立川西人民行政公署茂縣專區專員公署, 1953年撤茂縣專區建立四川省藏族自治區,1955年更名為阿壩藏族自治州,1987年更名為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   

  政區劃分  轄馬爾康、金川、小金、阿壩、若爾蓋、紅原、壤塘、汶川、理縣、茂縣、松潘、九寨溝、黑水等13縣,223個鄉(鎮),1354個行政村。    

  政區面積人口  幅員8.42萬平方公里。2010年末戶籍總人口898846人,其中:農業人口697255人、非農業人口201591人。總人口中,藏族佔56.6%,羌族佔18.5%,回族佔3.3%,漢族佔21.4%,其他民族佔0.1%。是四川省第二大藏區和我國羌族的主要聚居區。   

  政區自然特徵  地處青藏高原東南緣,橫斷山脈北端與川西北高山峽谷的結合部,地貌以高原和高山峽谷為主。東南部為高山峽谷區,中部為山原區,西北部為高原區。長江上游主要支流岷江、大渡河縱貫全境,是黃河流經四川惟一的地區,是黃河上游的重要水源地。   

  氣溫自東南向西北並隨海拔由低到高而相應降低。西北部的丘狀高原冬季嚴寒漫長,夏季涼寒濕潤,年平均氣溫0.8℃~4.3℃。山原地帶夏季溫涼,冬春寒冷,乾濕季明顯,年平均氣溫5.6℃~ 8.9℃。高山峽谷地帶,隨著海拔高度變化,氣候從亞熱帶到溫帶、寒溫帶、寒帶,呈明顯的垂直性差異。   

  政區資源特點  旅遊、水能、生物和礦産資源優勢明顯。世界自然遺産九寨溝、黃龍及臥龍四姑娘山大熊貓棲息地等世界級旅遊景區聞名遐邇。有馬爾康卓克基土司官寨、松崗直波碉樓(含羌寨碉群)、松潘古城墻、壤塘棒托寺、錯爾機寺、營盤山和姜維城遺址、日斯滿巴碉房、阿壩州紅軍長征遺跡等8處(22個點)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黑水卡斯達溫、九寨溝舞、羌笛演奏及製作技藝、羌族瓦爾俄足節等12 項民族文化遺産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目錄。獨特的藏、羌民族風情、神秘的藏傳佛教文化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中外遊客。水能理論蘊藏量1933萬千瓦,可開發量1400萬千瓦,河流落差大,距離負荷中心近,年發電小時長,造價低。立體氣候明顯,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是名、特、優、稀水果和反季節蔬菜良好的種植區。有優質天然草場422萬公頃,為全國五大牧區之一的川西北牧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綠色食品資源開發前景廣闊,2010年末,牛存欄205.42萬頭、羊存欄115.81萬隻、豬存欄35.66萬頭。野生中藥材1900余種,年生長量8.5萬噸,貝母、紅豆杉、黃芪、紅景天、黨參等地道名貴藥材和羌活、秦艽、大黃等大宗藥材十分豐富,素有“天然藥庫”之稱。礦産資源極其豐富。迄今為止,已發現礦種54個,大型礦床12處,中型礦床10處,小型礦床36處。優勢礦種有金、鋰、花崗石、大理石、水泥用石灰石、泥炭、礦泉水、石榴子石、泥炭、溫泉等。    

  經濟發展簡況  改革開放30年來,阿壩州經濟發展步伐不斷加快,農業和農村經濟穩步發展,工業經濟不斷壯大,城鄉市場蓬勃發展,交通通訊網路日臻完善,社會事業欣欣向榮,人民生活不斷提高,綜合經濟實力明顯增強。30年間,全州經濟總量翻了五番,到2007年,全州地區生産總值達105.1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1978年增長7.5倍,年均增長7.2%。每人平均GDP由1978年的523元增加到2007年的11725元,增長5.9倍,年均增長6.3%。産業結構全面優化,經濟運作品質和效益明顯提高,三次産業結構由1978年的40.4:48.1:11.5演變為2007年的18.6:42.3:39.7,2007年全州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達8.78億元,較1978年增收8.52億元,是1978年的33.6倍,年均增長13%。   

  2010年,是阿壩州基本完成“512”汶川特大地震災後恢復重建、全面實現“十一五”發展目標的關鍵年、決勝年。全州實現地區生産總值132.76億元,比上年增長18.1%,增長速度居全省第一。其中,第一産業實現增加值25.12億元,比上年增長5.5%;第二産業實現增加值58.53億元,比上年增長31.2%;第三産業實現增加值49.11億元,比上年增長10.6%。三次産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4.9%、69.4%和25.7%。  

  人民生活  2010年末,全州城鄉居民儲蓄餘額達97.44億元、農牧民每人平均純收入3741元、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15939元,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1%以內。全州13縣啟動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參保農牧民達18.2萬人。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實現州級統籌,養老保險人月均待遇高於全省平均水準。22.18萬人享受城鄉最低生活保障,發放低保金1.99億元,實現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  

  財政金融  2010年,全州財政一般預算總收入實現24.8億元,比上年增加11.2億元,增長82.4%,其中,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實現16.67億元,比上年增長108.2%。年末,全州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425.96億元,增長26.6%;各項貸款餘額136.87億元,增長10.5%。   

  招商引資   2010年,全年招商引資協議合作項目66個,協議資金400億元,履約執行項目89個(含續約項目),國內省外實際到位資金45億元。新批准外資項目2個,批准外資增資項目1個,實際利用外資670萬美元。在第十一屆西博會上,簽訂合作項目21個,協議資金350億元。全年共完成進出口總值1475.6萬美元,比上年增長74.2%。其中,出口總值856.3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4.9%;進口總值619.3萬美元,比上年增長5倍。   

  交通通信  公路:到2010年末,行政區劃面積內公路總里程達11698公里,比上年末增加2383公里。機場:開通京、滬、杭直飛九寨黃龍機場航線。通信:實現了全州1353個行政村通信實現全覆蓋,全州223個鄉鎮寬頻網路實現全覆蓋率,同時,有效解決了937個行政村的寬頻通信,覆蓋率達70%。2010年末,年末固定電話用戶10.07萬戶,行動電話用戶62.22萬戶,網際網路用戶4.70萬戶。全州共有郵路29條,總長度2692公里。   

  生態農牧業  阿壩州是著名的“生物基因寶庫”,是名、特、優、稀水果和反季節蔬菜的優良種植區,同時,又是全國五大牧區之一,有優質天然草場422萬公頃,綠色食品資源開發前景廣闊。初步形成了釀酒葡萄、優質蔬菜、特色果業、特色馬鈴薯、優質高原中低溫食用菌和道地中藥材産業六大種植業特色産業。2010年,全州特色農産品達126萬噸、糧食總産量達17.1萬噸、肉産量9.7萬噸、奶産量10.8萬噸。   

  工業  阿壩州擁有兩大省級經濟開發區,一是四川阿壩工業園區,二是成都—阿壩工業園區,兩大園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已經初具規模,正在成為四川經濟發展的新亮點和新的增長極。形成了水電、鋁、鋰、硅、晶體新材料、電子磁材和鹽化工等七大産業優勢,低碳經濟、迴圈經濟框架基本形成。2010年末,全州擁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87戶、資産346.18億元,全州水電裝機容量388萬千瓦、發電量132.35億度,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34.9億元。   

  旅遊業  形成了“北看九寨黃龍水、南觀臥龍四姑娘山、中游村寨大草原、重走紅軍長征路、再嘗民族人文景觀”的旅遊大格局,旅遊業成為阿壩州的主導産業。2010年,全州接待海內外遊客850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73.78億元。   

  生態建設  全州365.4萬公頃 天然林實施了有效管護,森林覆蓋率由1998年的21.6%提高到2009年的24.2%。全州已建立包括森林類型、濕地類型、野生動植物類型自然保護區24處(其中,國家級4處),面積達205.51萬公頃,佔全州幅員面積的24.4%。已建立九寨溝、夾金山、雅克夏等3處國家森林公園。若爾蓋高原濕地被列為國際重要濕地。大熊貓、金絲猴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得到了有效保護。   

  教育文化衛生  2010年末,全州有大專院校1所,有專任教師383人,在校生6845人,當年招生2479人,當年畢業1946人;有中等職業學校5所,專任教師295人,在校生3595人(含“9+3”州內學生136人);電大1所,在校生2458人;有小學校312所,專任教師5963人,在校生82292人;初級中學40所(含九年一貫制12所),專任教師1605人,在校生38762人;高中18所,專任教師1848人,在校生14022人;幼兒園57所,在園幼兒10813人。小學、初中階段入學率分別為99.2%和101%。就讀“9+3”藏區免費教育的學生6390人,全部免除學費,同時享受每學年3000元的生活補助。   

  2010年末,全州有國有藝術表演團體2個,文化館14個,文化站110個,公共圖書館9個。  

  2010年末,全州有廣播電臺1座,電視臺1座,廣播電視臺12座,調頻轉播發射臺361座,電視轉播發射臺938座,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75.5%、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1.8%。  

  2010年末,全州有衛生機構410個,其中醫院、衛生院250個,婦幼保健站14個,採供血機構1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4個,衛生監督所14個,醫學科學研究機構及在職培訓機構各1個。衛生機構擁有床位3026張,衛生技術人員3422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1365人,註冊護士826人。 (阿壩州人民政府辦公室)

編輯:王思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