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7月3日常州消息 連續14年被臺灣電電公會評為“值得推薦城市”的江蘇常州,1988年便迎來了第一家臺資企業的入駐。截止今年5月底,全市累計設立臺資企業1238家,總投資87.41億美元,1000萬美元以上的項目248個。這座被稱為“宜居、宜遊、宜購、宜商、宜業”的城市,有何吸引臺商的訣竅?
該市副市長方國強日前接受兩岸記者聯合採訪時表示,常州與臺灣經濟交流合作有三大特點。一是大公司大項目集聚。已有20家臺灣上市、上櫃公司在常州投資了29個項目,逐步形成了以光寶、晶元為主題的新光源産業鏈,以及以中鋼、華新麗華為主體的新材料産業鏈。二是企業投資趨於長期化。2013年至今,僅光寶科技、晶品光電、臺灣中鋼、永祺車業等4家企業增資擴股就達6億美元以上。三是常州企業赴臺投資快速增長。已有江蘇盈天化學、常州蘇晶電子材料、常州亞瑪頓等3家企業赴臺投資。其中,第一家落戶臺灣中部科學園區的陸資企業、總投資3900萬新台幣的臺灣蘇晶股份有限公司已于2012年5月正式投産。
方國強特別強調,常州臺資企業在取得長足發展的同時,十分注重科技創新、品牌創建和新品研發工作,大中型企業自建研發機構的比例超過93%,近1/3的臺資企業擁有自主品牌。企業的研發投入不斷加大,部分企業的研發投入佔銷售的比重達到5%甚至8%以上。
的確有越來越多的臺資企業把研發中心建在常州。光寶科技華東營運中心管理部總監曹建民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位於常州的華東營運中心建立了電子零組件産品開發驗證、産品品質檢驗實驗室,共獲得105件産品發明專利,2010年以來,連續四年時間年均25%以上的增長,研發投入佔銷售收入比重達6%。
不僅高新企業如此,傳統行業亦抓住時機轉型升級。旭榮針織的主業是生産紡織布料,通過加大研發投入,近幾年實現了年均20%-30%的增速,每人平均銷售150萬元以上,利潤率為8%-10%,元超行業平均水準。旭榮針織印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國成表示,公司設立的針織布料産品實驗室,每年開發新産品達4000多個品種,與客戶的合作關係也從“接單式”轉變為“功能表式”,即:從原本的被動接單、行業比價、客戶掌握主動權,轉變為主動提供多種産品任客戶選擇,將主動權牢牢掌握在了自己手中。
企業的發展離不開政策環境的支援,臺資企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更是如此。常州副市長方國強表示,常州從2006年開始啟動創新型城市建設,為企業提供一系列政策支援,尤其是臺資企業,更有特別優惠措施。如:對獲得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建設省級以上研發平臺、成功申報智慧財産權的臺資企業給予現金、減稅等獎勵。僅2013年一年,全市臺資企業便享受科技減免稅4000多萬元。(台灣網記者 馬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