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商服務中心  >   要聞播報

陳立恒與他的法藍瓷——"china is China"

2017年10月27日 15:29:39  來源:新華社
字號:    

  第九屆海峽兩岸文化産業博覽交易會4日在福建廈門開幕。作為文博會舉辦方之一,臺灣亞太文化創意産業協會理事長、法藍瓷總裁陳立恒已是連續第九年參加這一展會。

  于這位年過花甲卻保持著青年般熱情的臺商而言,每年帶來幾件兼具傳統元素與現代創意的作品,已經成為了他與兩岸文博會的一個“約定”。

  從2001年到現在,由陳立恒創立的藝術陶瓷品牌法藍瓷已走過了15個年頭。彼時,法藍瓷僅是臺北市郊的一座小型工廠,而今,法藍瓷已在景德鎮等著名瓷器産地設廠,擁有兩岸160余家直營櫃檯和全球6000多個銷售點。

  秦磚、漢瓦、唐三彩、宋青瓷、元鈞釉、清五彩……談及中華陶瓷歷代的發展,陳立恒如數家珍,細細道來。

  “以瓷器為代表的中華文明曾經領先世界時尚近千年,但近代以來,這一輝煌卻疏于精進、逐漸落後,反倒是歐洲名窯獨領風騷。”陳立恒説。

  “china is China(陶瓷即中國)”——這是陳立恒的信條。他執著地相信,只要給予充足的養分,中國瓷藝的千年文化魅力便不會斷送,進而重獲全球的青睞。

  有了方向,更需方法。他以法藍瓷入手,從豐厚的傳統文化中挖掘靈感,通過二次設計再現經典,希望以此來傳遞中華文化的精神。

  海棠在竹籬間嫣然一笑,兩隻黃鸝在枝頭鳴聲囀喉,錦鯉在水中逍遙倣若空遊……細觀法藍瓷的件件作品,中華文化最具代表性的意向和旨趣躍然于眼前。這些作品走進紐約第五大道,走進巴黎精品街,走進倫敦哈羅德,走向全球60多個國家,呈現在世人面前。

  “希望能夠通過我們的努力,讓中華文化伴隨精美的瓷藝漂洋過海,開花結果。”陳立恒説。

  “Franz”——陳立恒大學時曾就讀于德語專業,這是他的德文名,意為“自由、創新”,後來被陳立恒取做自己藝術陶瓷品牌的名稱。在陳立恒看來,Franz是法藍瓷發展的一座基石。

  “要重現中華文化的輝煌,並不是簡單地給産品加上‘中華元素’,而是要通過現代化的設計和創意表達方式,將中華文化精髓呈現給世界。”陳立恒説。

  3D設計、創新材料、倒角脫模專利、現代化的質控與管理……這是陳立恒對於法藍瓷的新嘗試,使得瓷器的立體造型更加清晰穩固,釉面更加晶瑩剔透。此外,包括凡高、羅丹、莫奈等在內的世界名家畫作,通過上色與雕塑技巧的創新,也在法藍瓷上得到了很好的展現,拉近了中國瓷器與西方的距離。

  “要用活在當下的心情去打造傳統産業,只有兼備中華文化的底蘊和世界觀,才能把市場做到最大化。”陳立恒説。

  創建之初,法藍瓷的産品以外銷為主,如今,法藍瓷的主市場已經由海外轉向大陸。目前,大陸市場的份額佔據法藍瓷整體市場份額的50%以上,而十年前,這一數字僅為6%。

  回想起當初來到大陸發展經營,陳立恒無不自豪。除了大陸的市場商機之外,他更看中的是文化之“根”的魅力。

  “我經常告訴臺灣的年輕文創人員要多來大陸,來了解中華文化之‘根’。兩岸以‘1+1>2’的觀念來作業,才可更方便地面向全球市場。”陳立恒説。

  “淬煉”,這是陳立恒很喜歡的一個詞語,其中十年磨一劍的長期沉潛與刻苦自勵之情令他感懷。于他而言,需要淬煉的不僅有法藍瓷,更有海峽兩岸的文創産業。

  在陳立恒看來,兩岸在文化産業方面有很多合作機會尚待挖掘。“一方面,臺灣文創與世界接軌的經驗可以為大陸所借鑒;另一方面,臺灣産業資金、市場與格局三個不足也可以通過大陸得以緩解。兩岸應當聯合起來,傳播我們的文化價值觀,讓世界認識到,我們也有很精緻的一面。”陳立恒説。

  “唯有經過沉潛與整合的淬煉,兩岸文創才能夠真正企及世界的高度。在這條道路上,我們並肩共勉。”陳立恒説。

[責任編輯:李帥]

商情快遞
精彩推薦
疑難救助
相關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