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要聞播報

廈門檢驗檢疫局推廣落實上海自貿區創新措施

2014-12-26 15:36     來源:你好臺灣網     編輯:趙燕
  讓職能轉變更加徹底

  今年來,廈門檢驗檢疫局持續推動“管檢分離”改革,通過“購買服務”和“採信第三方檢驗結果”將原有核心施檢環節交由第三方檢驗檢測機構完成。目前已率先在散裝貨物數重量鑒定、政府協議檢驗產品、進口設備和出口玩具的檢驗中採信第三方檢驗結果試點,已有6家檢驗機構納入採信范圍,累計1525批、貨值5180.36萬美元的貨物以採信方式進口。

  進口食品是檢驗檢疫最嚴格的對象,然而,金門酒廠卻是第三方檢驗結果採信制度最早的受惠者。原因是,在經過對金門酒廠嚴格的風險評估後,廈門檢驗檢疫局採信了第三方檢驗認證機構認證結果和金酒實驗室檢測結果。金門高粱酒的通關時間便由原來的10-15天下降至最少2天時間,廈門已經成為金門高粱酒進入大陸市場的集散地。在金酒模式的基礎上,廈門局進一步對臺灣輸大陸食品採取“源頭管理、結果採信、抽查驗放”的檢驗監管新模式。

  在實行第三方檢驗結果採信制度的同時,廈門檢驗檢疫局還加強對第三方檢驗機構的監管。通過監督抽查、採信項目比對試驗等手段,強化對第三方檢驗機構的事中監管和事後追責,建立檢驗監管責任追究機制。

  “採信第三方檢驗結果充分表明了政府轉變職能、簡政放權的決心和力度。”廈門檢驗檢疫局檢驗監管處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局將繼續擴大這項政策的實施范圍,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促進第三方檢驗市場健康、規范、有序發展。

  為保稅園區提升含金量

  象嶼保稅區是廈門最早的海關特殊監管區。為支持該區發展高新技術檢測維修業務,近年來,廈門檢驗檢疫局不斷創新監管模式。幾年前,該局就根據貝萊勝進口維修升級舊醫療電路板業務爭取質檢總局支持,開創了先行先試的先例。舊醫療電路是國家禁止進口貨物,該局基于企業在保稅區及維修後產品全部出口的實際,對這些電路板全部實施免裝運前檢驗措施。同時,幫助企業解決了墨西哥生產線轉移後,之前生產產品進口到保稅區維修的問題。得益于這些制度舉措,該企業發展成為保稅區最大的納稅大戶(年超5000萬元)。

  今年初,廈門局全面對特殊監管區進口檢測維修舊機電實行“簡化備案、免裝運前檢驗”的便捷措施,受惠企業擴大到6家,給企業帶來極大的利好,大幅降低了企業的成本,促進檢測維修產業發展。如,大北歐進口耳麥維修,原來從備貨、裝運前檢驗、發貨需要2個月,現在為一周,許多原來無法開展的維修業務也因這一政策可以做了,業務量成倍增加,企業發展了,非常感激。聯達科技、萬利達、柯達等一批“廈門造”企業因此大大提升了售後服務水平;大北歐、戴爾等企業逐漸將廈門確定為全球研發和維修中心;象嶼保稅區正在打造成為全球高科技檢測維修中心。先行落地的自貿區政策在廈門口岸不斷發酵,為這里的外貿發展帶來了積極成效。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責編信箱:tsfwzx@taiw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