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要聞播報

桂臺漁牧業合作漸入佳境 期待前景更廣闊

2014-04-04 13:10     來源:廣西日報     編輯:孟雅詩

  在2013年中國-東盟(南寧)漁業文化周臺灣水産精品展銷專區啟動儀式”上,臺灣花蓮縣原住民藝術團在表演民族舞蹈。(資料圖片)

  2013年桂臺休閒漁業垂釣友誼賽上,來自臺灣花蓮區漁會的參賽代表喜獲豐收。(資料圖片)

  編者按:

  在2014年桂臺經貿文化合作論壇上,水産畜牧獸醫小組成果豐碩:共簽署了5項桂臺漁牧業合作意向書,簽約意向總投資額20多億元,創歷年新高,且合作領域有了新突破。記者了解到,自治區水産畜牧獸醫局已連續6年參加桂臺經貿文化合作論壇,並以此為平臺,以漁業合作為主題,不斷深化與臺灣各級漁會、企業的交流合作,成效顯著。3月27日,記者採訪了自治區水産畜牧獸醫局相關負責人。

  1 兩地漁牧業互補性強

  “廣西和臺灣在漁牧業上的合作,可謂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自治區水産畜牧獸醫局局長梁雨祥介紹説。

  廣西與臺灣地處同一緯度,在氣候地理條件方面非常相近,這是雙方合作發展養殖業的基礎條件。

  廣西和臺灣在養殖業上具有較強的互補性。臺灣在精細漁牧業、育種和養殖技術、管理模式、行銷能力、休閒觀光漁牧業、無害化處理、有機漁牧業、遠洋漁業等方面都走在廣西前面,而當地消費市場有限、勞動力價格相對較高是其發展漁牧業的短板。相反,廣西地理位置優越,鄰近大陸粵港澳、珠江三角洲地帶及西南地區,又與越南等東盟國家比鄰。在産業結構不斷優化和承接轉移的情況下,廣西既是粵港澳地區農産品供應的主要來源地,産品又可輻射至西南和東盟國家,這對臺灣漁牧業的未來發展有較強的吸引力。同時,廣西的勞動力資源豐富,勞動力成本相對較低。這些都成為雙方開展合作交流的重要動力。

  近年來,廣西與臺灣的互動頻繁,雙方通過桂臺經貿文化合作論壇平臺建立了友好交往的長效機制。于2009年出臺的《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於支援臺資企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中,對支援桂臺大農業合作方面做了多方面的闡述,成為促進桂臺漁牧業交流合作的政策基礎。

  “廣西水産畜牧業代表多次到臺灣參觀考察特色漁牧業,他們先進的經營理念和技術水準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自治區水産畜牧獸醫局科技與對外合作處處長楊志武説。在花蓮漁港,代表們看到,這裡已經建成集生産、加工、觀光、科普、餐飲、産品銷售于一體的漁港園區,有餐館、咖啡廳,有供學生或市民觀摩、學習和體驗的水産品加工車間,有銷售各種加工産品的商店等,吸引了大批遊客。在鮪豐養殖場,代表們了解到,其先進的海水水質處理設備為養殖優質石斑魚提供了很好的水質,超低溫冷凍技術可使魚肉保持原有的鮮美。憑藉這兩項技術,該養殖場實現了石斑魚從育苗、生産到保鮮倉儲和運輸一條龍産業。在雲林縣口湖魚類生産合作社,臺灣鯛的深加工技術讓代表們深深折服。臺灣鯛與廣西羅非魚相類似,但因其養殖週期比羅非魚長,加工價值也大大增加:鯛肉可以加工成魚肉、魚丸和膠原蛋白,魚皮可加工成錢包等製品,魚鰭可加工成魚翅。在大開眼界的同時,代表們不禁思索,將如何借鑒和引進臺灣的先進理念和技術,才能加速廣西漁牧業的發展。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責編信箱:tsfwzx@taiw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