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要聞播報

臺商盼“正名”隱名投資門診 開放臺商門診傳後人

2014-03-12 10:46     來源:海西晨報     編輯:孟雅詩

  臺灣醫師在大陸門診部受聘,最主要的問題是沒有辦法完全按照自己的意願來執行,在診所管理、經營理念等與法人也存在磨合問題。也因此,越來越多來廈創業的臺灣醫生呼籲政策能早日開放,允許臺商開設獨資醫療機構。

  上周,記者從廈門市臺灣同胞聯誼會獲悉,市臺聯當前正全面展開在廈定居臺胞的調查摸底工作,在此間了解到多位在廈執業的臺灣醫師訴求———希望《廈門市深化兩岸交流合作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總體方案》中“允許臺資在廈設立獨資醫療機構”的有關措施能早日落實,讓“臺商門診”名副其實。

  廈門市臺灣同胞聯誼會常務副會長陳永東告訴記者,根據相關法令,臺灣醫師在大陸創業,只能以被聘任的方式在醫療機構工作,尚無法自行擔任法人創業。此前相關部門積極運作,爭取臺商私人診所在廈門先試行,但現在還遲遲未能具體落實。

  記者在走訪中了解到,越來越多來廈創業的臺灣醫生呼籲政策能早日開放,讓兩岸醫療交流蹦出火花,開花結果。

  [期盼]

  用自己的名字當招牌

  來自臺北的中醫師黃靖右在湖濱西路開設了一家“思明長河中醫診所”。這家診所的實際投資人是他,但囿于相關法令,法人代表填的不是他的名字,他以被聘任的方式長期在此坐診。

  這樣的操作方式已經持續了六年多,黃靖右一直爭取能以臺商身份直接登記開辦私人診所,無奈未被允許。對此,黃靖右非常遺憾。他説,在診所無法當法人,不僅自己心裏沒底,前來看診的患者也擔心。如果能成為獨立法人,至少風險可控,錢、責、利相統一,也方便做後續的發展規劃。

  同樣的,高雄醫師陳新川在祥店路上也投資了一家診所,原先叫“振謁診所”,現在改名“長國門診”,都是以他在大陸的合夥人當法人登記。作為隱名投資人,陳新川期盼能用自己的名字當招牌。

  [傳承]

  開放臺商門診傳後人

  臺灣中醫博士林坤岳也樂見此政策成行,如果開放臺資獨立經營私人診所,他也不用這麼折騰了。

  最開始來廈門發展時,林坤岳在德善堂坐診,後來又到臺馨門診部,去年底,他在南京同仁堂國醫館看診。這期間的多次更疊,正是由於他在醫療設備投資、診所管理、經營理念等與法人存在理念磨合問題。

  林坤岳説,在門診部受聘,最主要的問題是沒有辦法完全按照自己的意願來執行。尤其對中醫師來説,藥材品項、炮製規範無法符合個人需求,因為每個醫生都有自己的慣用藥。

  現在,林坤岳的兒子在福建中醫藥大學中醫繫念書,畢業後計劃子承父業,留在大陸發展。也因此,如果能開放臺商診所,對他們來説就是一個很好的傳承。

  [交流]

  可緩解醫療資源緊張

  “小病為要。”陳新川説,對臺商來説,重病、慢性病就會回臺灣診治,所以診所不用太大。對於在地民眾而言,小診所的遍地開花也有利於解決基層就醫問題。

  林坤岳也認為,其實開個診所並不複雜,有個40平方米左右門面就可以開了,尤其像他們這種在臺灣已有多年從業經驗又取得大陸行醫執照的醫師來説,熟悉在地醫療環境,有自己的進藥渠道,萬事俱備,只待政策東風。

  陳永東指出,如果能吸引越來越多的臺灣優秀醫療專業人才在廈門紮根,可以帶動好的醫療風氣,引進好的醫療技術,拓展對臺交流合作,緩解目前醫療資源緊張、看病難的問題。(記者 陳成沛)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責編信箱:tsfwzx@taiw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