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要聞播報

山東濟陽積極爭創設立“國家級臺灣工業園”

2013-08-20 09:00     來源:你好臺灣網     編輯:王思羽

  從2003年到2013年的10年間,山東省第一家臺灣工業園花落“農業大縣”濟陽,並一步一個腳印地成長為“大陸最具臺資企業投資價值園區”之一。如今,濟陽又在期盼著創造另一個先河——爭創國家級臺灣工業園,儘管這在全國範圍內尚無明確標準。

  一扇“新大門”的開啟

  2002年,第一家臺資企業旺旺入駐濟陽,猶如金色的陽光隨著一扇大門的開啟傾瀉直下,預示著濟陽從此以後的發展,註定要有一些新的因子開始活躍其中。

  旺旺發展如魚得水,大魯閣、大自然、界龍等臺資企業陸續落地生根、茁壯成長,伴隨著這些臺資企業逐漸成為濟陽縣域範圍內一顆顆耀眼的新星,2003年,一家臺灣工業園在濟北開發區破土而出,並於2005年4月被山東省臺辦命名為山東(濟北)臺灣工業園,成為全省第一家省級臺灣工業園。

  這10年,是濟陽食品工業不斷壯大的10年,也同樣是臺灣食品企業由少而多、不斷集聚的10年。在濟陽縣臺辦主任張慶濤眼中,食品産業作為濟陽縣域經濟發展的支柱,“在保持全縣財政經濟穩定增長方面起到了突出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在臺資佔到濟陽全縣外資利用比重60%以上的同時,山東(濟北)臺灣工業園56家企業中的臺資食品企業,在整個食品産業中佔比也超過60%,成為濟陽這個支柱産業中的絕對“支柱”。

  臺商紛至的“秘密”

  2013年,旺旺集團在濟陽第14次追加投資,並新簽約PET生産線項目;

  統一一期總投資1億美元,追加投資6億元建設二期項目,並擬將其打造為“山東總廠”生産基地;

  臺灣500大企業之一、臺灣愛之味股份有限公司總投資6900萬美元在濟陽生産休閒食品和飲料;

  ……

  一個黃河之北的農業大縣,如何能吸引眾多頂級臺資企業的目光?

  這恐怕要追溯到上世紀90年代,濟陽縣臺辦副主任肖華回憶説,當時受金融風暴影響,臺灣企業在島內發展受限,開始向大陸地區尋求新的發展。此時,全國各地也都在尋找經濟發展的突破之道,並把招商引資作為頭等大事來抓。當時的濟陽縣委縣政府敏銳地覺察到了臺資北移、謀求在大陸地區佈局發展的新動向,並成功地抓住了這次機遇。

  當時在臺灣島內算不上“大塊頭”的旺旺首先“搶灘”登陸,並且在濟陽呈現出了出人意料的強勁發展勢頭。而這種發展與壯大,與濟陽對臺資企業的服務,就像將一杯水注入另一杯水中一樣,終將渾然難分。

  對於臺商為何在全國如此眾多地市中對濟陽“情有獨鍾”,肖華並沒有再使用“一站式服務”等媒體報道濟陽投資環境時通常採用的説法。他用自己的話概括稱,這更得益於濟陽的“細微服務”和“超前服務”——

  在政策條件相差無幾的情況下,細節往往成為制勝的不二法寶。對於臺商,無論是在子女入學還是就醫等方面遇到的難題,他們都是“盯著靠著,能幫到什麼程度就幫到什麼程度”;

  而“超前服務”更多時候需要意識超前。“統一濟陽分廠還沒建好時,我們提前在魯能領秀城給對方租了臨時辦公地點;施工人員還沒進場,我們已完成場地清理;等他們準備施工時,水電已經全部開通……”肖華用一句話總結他所理解的“超前服務”——“我們是在趕著企業往前走”。

  “出去招商,我們説10句話,還不如臺商説一句話。比如耐斯在決定是否來濟陽投資建廠前,一定要先去聽聽旺旺的説法。”肖華認為,臺商身上這種獨有的“注重感情、喜愛扎堆聚集”的特點,使得濟陽一流的投資環境在臺商間形成了口口相傳的口碑效應,並最終助力越來越多的臺資企業在濟陽滾雪球般地壯大起來。

  “再創先河”的新目標

  爭創國家級臺灣工業園,在這個目標要求下的濟陽視野變得很開闊——“一是我們本地的條件放到全國的大環境中還能否打動臺商,引起他們的興趣;二是臺商的項目落地後能不能發展起來,能不能盈利,只有讓人家盈利了,那才能叫你的優勢……”這些讓張慶濤反覆考慮的東西,和不少決策者的想法不謀而合。

  因此,對於即將9月初在濟陽召開的2013首屆濟臺食品飲料産業對接交流會,獲邀的基本都將是在臺灣島內位列前20的知名食品企業以及相關行業協會負責人。濟陽期望借助這樣的平臺,一方面讓自己充分了解臺商當前最具代表性的投資動向,另一方面也讓更多符合本地産業發展方向的臺資企業認識濟陽、認可濟陽。與這次産業對接交流會實際能簽下多少項目相比,他們覺得,可能前者才是更大的成功。(你好臺灣網和濟南市臺辦聯合報道)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責編信箱:tsfwzx@taiw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