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要聞播報

國臺辦新主任:對臺政策要變只會變得更好

2013-03-25 08:58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編輯:王思羽

  倪永傑説,所謂兩岸政治對話,只是一種政治互動的形式,一個增進了解、縮小分歧、尋找共識、增進互信的過程而已,只是兩岸就雙方關心的政治議題交換意見、梳理分歧、增進共識,探討雙方可接受的解決方案,尋找合適的途徑、渠道。但是政治對話不能等同於正式政治談判。

  國臺辦副主任兼海研中心主任孫亞夫表示,兩岸關係往前走,會碰觸到政治。“雙方要繼續為解決今後的政治難題創造條件”。

  張志軍就解決兩岸政治問題提出三點看法:一是要正視這些問題,不應有人為設置的禁區;二是要積極思考,努力探尋解決之道;三是要先易後難、循序漸進,逐步累積共識。他指出,當前,由兩岸民間開始對話,是一條可行途徑。由兩岸智庫共同召開和平論壇進行研討,也是一個很好的倡議。

  綠營學者表達與中共對話意願

  兩岸關係全面發展,當然包含大陸與臺灣綠營改善關係。6名綠營學者參加了此次研討會,成為媒體焦點。他們包括謝長廷係的“臺灣維新基金會”學術顧問謝敏捷,研究員朱政騏,蔡沐霖,前民進黨“立委”、中國文化大學副教授郭正亮,專欄作家吳子嘉及前陳水扁辦公室主任陳淞山。

  民進黨不承認“九二共識”,由此關上了與大陸的對話之門。去年謝長廷訪京提出“憲法各表(臺灣和大陸各依‘憲法’來表述兩岸關係)”,希望以此代替“九二共識”。朱政騏在研討會上提出,中共十八大把“九二共識”放進了政治報告,所以應該以“憲法各表”取代國民黨的“一中各表”,而不是取代“九二共識”。朱政騏批評,“一中各表”縮小了“九二共識”內涵,是一種“零和遊戲”。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責編信箱:tsfwzx@taiw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