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掘金大陸“銀發經濟”正當時
據預測,2020年大陸6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達2.48億人,佔總人口17.2%,但目前服務老年人的相關産業發展卻明顯滯後。如今大陸市場每年為老年人提供的産品與服務總價值不足4.5萬億元新台幣(下同),一些大城市入住養老機構需要排隊等上好幾年。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到來,老年人已形成了一個有其特殊需求的市場群體。老年人對商品和服務業的需求構成、以及如何滿足這些需求,不斷引發關注。老齡産業的異軍突起,就像一個具有強大感召力的“陽關産業”,觸發著大陸産業結構的又一次重大變革。這種變革,也為臺企掘金大陸“銀發經濟”提供了無限想像空間。
大陸老齡産業“水已到,渠未成”
2012年11月底,一場有關大陸休閒調理食品及老齡銀發商機的論壇在臺北舉行,與會的臺灣商界人士對潛力巨大的大陸老齡産業表示出濃厚興趣。
其實,與旺盛的市場需求和老年人的消費願望相比,有接近9成的老年人對現有老年消費品不甚滿意,超過7成的老年人難以買到稱心合適的産品或服務。
在各大城市街頭,童裝店、時尚店比比皆是,可專門的老年人生活用品商店卻“一店難覓”。在一些超市商場,即便有少部分老年用品專櫃,也基本以按摩器、輪椅為主,不但品種單一,價格也不便宜。大陸目前的老齡産業尚處於“水已到,渠未成”的狀況。
在天津紅橋區洪湖北路的一家裁縫店內,不時有老年顧客前來取衣、定做。裁縫馬師傅介紹説,多年來店裏的顧客八成是老年人。“目前很少有服裝企業將老年人服裝列為生産重點,老人在商場買不到合適的衣服就只能來定做了。”
再以老年家用醫療器械産業經營模式為例,目前家用治療儀、家用檢測器械、家庭保健器械等,其經銷渠道一直還是以藥店、商場兼營模式為主,根本無法滿足因社會進步和老年人消費特點轉變而帶來的需求。
上述種種弊端,為老年市場的發展提供無限空間和潛力,為企業開發老年人市場提供絕佳機遇。老年服裝、食品、生活用品、老人公寓、老年休閒旅遊等産業都具有巨大的發展前途,也是投資的著力點。
大陸正朝著老齡化社會發展,銀發市場的消費需求是無限增長的。有人説“白銀時代”到來了,抓住銀發市場其實就是抓住了大把的商機,尤其是在現今銀發市場尚有大量空白點的時候,準確定位適時出擊,定能掘到金,成為銀發市場的最大獲利者。
一條巨大的經濟鏈
目前,兩岸都面臨産業轉型升級,服務業是兩岸未來産業合作的重點方向,在大陸跑步進入老齡化社會的今天,投資老齡産業商機無限。相對於大陸來説,臺灣老齡産業的發展有著成熟的經營及管理經驗。在大陸加速發展服務業的過程中,面對前景如此廣闊的“銀色商機”,臺商發揮自身優勢、利用自己的專長進駐大陸老齡産業市場,搶佔“銀色商機”有著明顯的競爭優勢。
老年人從物質到精神消費的需求構成了一個巨大市場,“銀發經濟”可謂是一條巨大的經濟鏈。而且作為新興産業,老齡産業涉及的領域也在不斷擴寬。據中國老齡産業協會的劃分,老齡産業涵蓋了從養老服務業、老年衛生保健業、老年日常生活用品業,到老年文化娛樂業、老年金融保險業、老年教育産業等十個門類。
未來的老年人(現在40、50多歲的人)是一股不斷增長的經濟力量,在經濟上將比現在的老年人更為寬裕。消費觀念上,未來老年人也將更加自主,消費慾望和能力更強,他們的重點正在逐漸從“低價”向“物有所值”的方向發展。據上海銀視網路資訊服務有限公司,在上海對老年人家庭親屬和老年人的購物慾望、需求的一份調查顯示,12%的人認為價格不是問題,關鍵是商品要真正適合老年人使用。
臺灣老齡産業相較大陸起步較早,有著成熟的經營管理經驗及完善的業務運營模式。在大陸老齡産業尚處於初步發展階段的同時,臺灣已擁有先進的服務技術,如臺灣正在推行的小區化養老,即將養老院建在住家附近的小區,子女下班後看望父母就很方便,也不會讓父母有一種被“遺棄”的感覺,這樣既可以讓子女安心工作,又可讓父母幸福的安享晚年,這種成功的“養老”經營模式就很值得大陸所借鑒。
其次,健康照護産業也是目前島內積極推到的重點産業之一,且擁有非常成熟的經驗與優勢,目前兩岸已有在遠距離醫療照護産業方面的合作設想,透過“遠距照護聯盟”等平臺,聯結産業界、醫療照護機構和學術研究機構,促進相關業者的交流合作,並且大陸擁有可觀的市場和相對廉價的人力資源,兩岸遠距離照護産業合作應該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適時出擊,分切蛋糕
到2020年,大陸老年人的儲蓄金額可能會達到9.45萬億元人民幣。據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介紹,大陸城市老人中42.8%的人擁有存款,每位老年人的離退休金、再就業收入、親友的資助,更是數千億元,面對如此巨大的市場前景,臺資企業如想在大陸拓展領域可謂“正當其時”。為防止貿然入市,有意向的臺企應充分了解大陸市場,掌握相關政策及投資導向,充分做好前期調研。
臺灣的養老産業相對於大陸起步較早,一些觀念較為先進。但是如果將臺灣整套産業模式“複製”到大陸,會不會被大陸的老年人所接受?大陸民眾的養老觀念是怎樣的?臺灣發展成熟的老齡産業經驗是否同樣適用於大陸老齡市場?兩岸在文化、生活及社會環境中存在差異,在臺灣已經有先進的資訊技術被廣泛應用到老年人的照護中,而大陸市場是否也同樣能夠接受這種“先進服務”?這些問題兩岸都有差異。
其次,還要充分了解和把握大陸老年消費市場的特點。目前,大陸老齡産業還處在初步發展階段,大陸的老年人喜歡從事的休閒活動是什麼?他們的餐飲嗜好如何?只有探索一條適合大陸老齡産業發展規律之路,臺企“搶灘”才不會嗆水。
臺灣《聯合報》大陸新聞中心財經組召集人林則宏建議,臺商在提供老齡産業服務的時候需要考慮文化、生活、社會環境上的差異,此外還有法規的問題,比如大陸對臺商經營大陸養老機構有無詳盡的政策法規等。
目前兩岸交流形勢趨好,臺企“登陸”投資“銀發經濟”,既能帶給更加科學的管理經驗,也能促進大陸老齡産業的發展走向成熟化、規規範化。(文/陳靜)
專家點評:社科院臺研所經濟研究室主任 朱磊
大陸社會未富先老,相應的政策和社會價值觀還沒有形成,創造各類針對老年人、發揮他們社會價值的服務市場,是未來很有潛力的剛需市場。從發展速度來看,這也是未來發展最快的市場之一,有人就評估到2020年,大陸中老年人的市場規模會達到近10萬億新台幣。
“十二五”明確提出,將養老服務全覆蓋,推動人人享有最基本的經濟保障、醫療保障和養老服務,要動員全社會的力量來參與養老産業的發展,所以,大陸的老齡産業發展前景大好。兩岸在老齡産業合作上有很大的空間,包括保健産業,每年都以15%到30%的速度增長,這種高增長速度在其他産業都很罕見。如果兩岸能夠抓住發展勢頭,在這個産業上的合作前景是很看好的。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