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要聞播報

“農訂會”凸顯雙向功能 泉臺農産品有來有往

2012-09-05 08:06     來源:泉州晚報     編輯:王思羽

  計劃增投300萬元,閩臺農産品交易市場要開工漁産品深加工項目,屆時一天可向臺灣輸送20噸産品。這是繼今年嘗試把近海海域捕撈的雜魚進行初加工輸入臺灣當飼料魚後的又一個嘗試。借助海峽兩岸農産品採購訂貨會這個平臺,閩臺農産品交易市場一步步把泉臺農産品互通往來的蛋糕做大。

  “只進不出”格局改變

  “農訂會”正在凸顯雙向帶動功能,兩岸農産品“只進不出”的格局正在改變。閩臺農産品交易市場行銷部負責人陳小姐告訴記者,通過檢驗檢疫部門備案,飼料魚輸往臺灣的量不斷攀升。

  “蝦等甲殼類、魷魚等軟殼類的漁産品在臺灣本島很受歡迎。”業內人士稱,臺灣雖然盛産漁産品,但與祖國大陸東南沿海的養殖業還是有很大的互補性。正是盯上臺灣這個廣闊市場,閩臺農産品交易市場計劃投建漁産品深加工車間,將更多的近海捕撈漁産品輸送到臺灣乃至東南亞等地。

  而閩臺農産品交易市場的蔬菜加工出口今年已嘗到甜頭。“僅加工胡蘿蔔一項就超過1萬噸。”據相關人士介紹,除中國臺灣外,韓國成為胡蘿蔔最主要的出口目的地。還有部分蔬菜經過經銷商渠道銷往印尼等東南亞地區。“接下來準備開拓對蔬菜農殘要求最嚴格的日本市場。”閩臺農産品交易市場總經理林成績稱,目前已經在晉江簽約2個蔬菜基地,檢驗檢疫部門進駐種植基地、加工車間,全程跟蹤確保農殘達標,為開拓國際市場保駕護航。

  臺灣農産品登陸轉机站

  “這裡有泉州地區容量最大的2.3萬噸冷庫,其中低溫冷庫1.8萬噸、果蔬冷庫0.5萬噸。”林成績告訴記者,閩臺農産品交易市場成為臺灣農産品登陸的轉机站,一批批臺灣新鮮農産品從這裡走向祖國大陸各地。

  自2005年祖國大陸開放臺灣農産品輸入通道以來,尤其是在“農訂會”的帶動下,閩臺農産品交易市場對臺農産品貿易發展迅速。據統計,2011年第四屆“農訂會”現場銷售金額達1740萬元,洽談達成採購意向金額5.83億元,共簽訂農業合作項目及購銷合同72個,合同金額達25.97億元。僅南安,去年就引進涉臺農業合作項目4個,涉及農業項目投資598萬元,合同利用臺資514萬元。

  泉臺合開展館拓市場

  自成立以來,閩臺農産品交易市場共進出口農産品1000多航次,總量9000多噸,交易金額1300萬美元,銷往上海、杭州、昆山、深圳、廣州、武漢、重慶及省內各地。其中,通過市場輸入的臺灣檳榔和甲魚蛋均佔祖國大陸總量的三分之二,成為臺灣檳榔和甲魚蛋的主要集散中心。此外,閩臺農産品交易市場還與臺灣雲林農産物流中心股份有限公司合作設立了“臺灣真品館”,並分別在臺灣高雄、雲林設立了辦事處和“臺灣閩臺農産品有限公司”。其中臺灣真品館是一個集産品展示、商務洽談、文化和資訊交流等功能于一體的臺灣農産品展館,現已經完成初步規劃,將在祖國大陸幾個重要城市開設連鎖店。(記者邱和軍 通訊員侯錦超)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責編信箱:tsfwzx@taiw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