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要聞播報

臺灣“中研院”將臺灣GDP增率預測調至不足2%

2012-07-26 08:05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編輯:王思羽

  臺灣“中研院”經濟所近日公佈對臺灣2012年經濟增長率的最新預測值,將今年臺灣實質GDP年增率由去年底預測的3.81%下調至1.94%。這是臺灣首家研究機構將該預測值下修至2%以下。

  對比年初,臺當局“主計處”當時尚預測今年經濟增長率為3.85%,連任成功的馬英九還表示,今年要很拼,因為臺灣年經濟增長率已不到4%。6月,臺灣綜合研究院、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已將經濟增長率預測值調降至2.5%。從保四、到保三、再到如今的保二,半年內臺灣經濟增長的預測數字近乎“腰斬”,救經濟的呼聲又起。

  最悲觀預測

  臺“中研院”不到2%的經濟增長率預測,被島內媒體稱為目前為止“最悲觀的預測”,“中研院”經濟所所長彭信坤甚至直言,當局“保三”幾乎成為不可能的任務。學界也有持相同觀點的。臺灣中央大學經濟係教授邱俊榮甚至認為,臺灣企業不敢投資、內需疲弱,今年經濟增長恐保不住2%。

  “中研院”的預測已被臺當局視為警訊,馬英九已要求行政當局儘速提出短期振興經濟措施。事實上,島內救經濟的呼聲由來已久。中國社科院臺研所研究員王建民接受採訪時表示,經濟問題成為馬英九上臺執政後面臨的最大問題,也是考驗馬英九連任的最大挑戰。馬英九上任伊始即寄希望於“兩岸經貿牌”扭轉臺灣經濟。

  兩岸經貿往來,實實在在地加溫了寒冬中的島內經濟。

  2009年以來,炒熱島內股市行情,同時帶動房市回穩,直至今日島內商界都在大打“陸資牌”。大陸游客赴臺遊貢獻良多,截至今年6月底,大陸來臺遊客預計已為臺灣經濟帶來2022億元新台幣的收益。由美國著名智庫“傳統基金會”與《華爾街日報》發佈的《2012全球經濟自由度指數》報告還指出,臺灣地區今年名列經濟自由度第18名,是歷年來最佳成績。報告肯定了ECFA對臺灣經濟的貢獻,表示ECFA有助臺灣經濟從金融危機中復蘇。

  大陸支援能否拯救臺灣經濟?對此,王建民的看法是,大陸的惠臺措施與兩岸經濟合作,有利於改善臺灣經濟困難,但不可能徹底拯救臺灣經濟。臺灣經濟問題的癥結在島內。

  “保三”焦慮

  臺灣經濟的“保三”焦慮實實在在地存在。癥結在哪?“中研院”經濟所稱,大幅下修預測值的主因在於諸多外在經濟環境難有起色。

  對此,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經濟所副所長唐永紅接受採訪時分析指出,長期以來臺灣對外貿易佔其GDP達70%以上,臺灣經濟與國際經濟形勢息息相關;當前,臺灣最主要的經貿夥伴中國大陸經濟增速減緩;另外兩大經貿夥伴美國經濟基本沒有明顯好轉,歐盟經濟更在持續震蕩中。一方面是“拼出口”主動權不在臺灣,另一方面是,臺灣出口太過集中于電子、面板、資訊産業的經濟結構問題迄今未見改善。

  想要通過刺激消費、促進投資來提振經濟恐怕也不被看好。

  尼爾森公佈的最新調查顯示,臺灣第二季消費者信心指數較第一季大幅下跌12點至72,遠低於全球消費者信心指數的91點,主因是就業市場、財務展望等指標下滑。臺“主計處”最新數據顯示,今年當局投資為4271億元新台幣,較去年減少449億元新台幣。《中國時報》評論稱,“當局自身都對經濟沒信心,卻要廠商擴廠、買機器設備,如何讓企業信服”。

  找到“活水”

  救經濟,島內“擴張財政”呼聲漸高。

  “中研院”經濟所研究員周雨田提出,民間投資、消費及貿易需求已不足以保持臺灣經濟增長動能,當局介入是最快改善經濟前景的方法。據島內媒體報道,臺行政當局主管在“經濟繼續慢冷下去對臺灣相當不利”、“加碼公共建設額度”方面已有共識。

  島內知名學者江岷欽認為,臺灣經濟面臨轉型的關口。“經濟轉型呼聲早在20年前就響起,但當局一直沒有很好地面對,如今,危機或許是一個轉機。産業轉型若能成功,就能夠在全球化的競逐中,替臺灣找到新的活水。”

  據臺灣有關部門的資料與研究,臺灣經濟增長最重要的不是技術與人力因素,而是資本的投入。但臺灣方面對大陸企業赴臺投資卻長期採取嚴格限制與管制辦法,開放的範圍太小,而且主要是利潤偏低、缺乏競爭力的傳統産業與非發展潛力的産業。這樣的開放,是不可能吸引大陸企業擴大在臺投資的,自然達不到通過投資促進就業與經濟增長的目標。王建民説,“臺灣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受到不成熟的臺式民主制約與藍綠政治對抗的影響。採取更加務實與積極的兩岸政策才會進一步拉動臺灣經濟。”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責編信箱:tsfwzx@taiw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