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要聞播報

商務部舉行發佈會介紹國內消費市場等情況並答問

2010-03-17 09:39     來源:商務部     編輯:張蕾

  3月16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在介紹情況。姚堅介紹,2009年,中國國內消費市場實現了較快增長。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53萬億元,同比增長15.5%。農村消費同比增長15.7%,增幅比城市高0.2個百分點,是1987年以來首次超過城市。新華社記者邢廣利攝

  3月16日,商務部召開例行新聞發佈會,新聞發言人姚堅發佈新聞並回答記者提問。實錄如下:

  姚堅:大家好,歡迎大家參加今天的新聞發佈會。我先介紹幾項商務工作的進展情況,之後回答大家的提問。

  一、加快農村流通體系建設和擴大農村消費

  2009年,國內消費市場實現了較快增長。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53萬億元,同比增長15.5%,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6.9%,增幅比上年提高2.1個百分點。其中,農村消費同比增長15.7%,增幅比城市高0.2個百分點,是1987年以來首次超過城市。去年農村消費規模突破4萬億,雖然目前農村市場消費只佔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近1/3,但增長潛力巨大,商務部將進一步做好農村流通體系建設各項工作。

  第一,積極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擴大農村消費。商務部于2005年開始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在推進我國農村市場體系建設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截至目前,在全國已建設42萬家農家店和1467個配送中心,覆蓋65%鄉鎮和50%行政村,對改善農村流通環境,保障消費安全,拉動農村消費、促進農民增收發揮了積極作用。截至2009年底,中央財政累計投入補助資金27.1億元。“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推動了連鎖經營的現代流通模式向農村延伸,把農民需要的日用消費品和質優價廉的農業生産資料送下鄉,在促進農民安全、便利、實惠消費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農家店在2009年實現了銷售額2375億元。

  相對城市而言,農村市場具有消費分散,流通設施落後的特點,農村商業經營成本高。2010年“萬村千鄉市場工程”的工作重點是:

  一要擴大覆蓋面,再建設改造10萬家連鎖化農家店,農家店鄉鎮、行政村覆蓋率分別提高到80%和65%。力爭經過3到5年的努力使“萬村千鄉市場工程”農家店基本覆蓋全國的行政村。

  二要提高統一配送率,強化配送中心功能,增加統一配送商品品種,把農家店商品的統一配送率提高到50%以上,確保農家店商品品質。

  三要發展農家店的連鎖經營。以縣級店為龍頭、鄉鎮店為骨幹、村級店為基礎,建立農村現代商品流通網路。

  四要以農家店帶動農村服務業,大力推進“一網多用”,在農家店引入電信、郵政服務、藥品等業務,拓寬農家店經營範圍,提高承辦企業和農家店經營效益。

  第二,健全農産品批發市場體系,支援重點農産品批發市場建設和改造,促進農産品銷售。

  目前,商務部已累計支援903家農産品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和農産品流通企業的1419個項目進行了建設改造。2010年的重點是:

  一是將繼續推動農産品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升級改造,擴大農産品批發市場和農貿市場的覆蓋面,爭取在“十二五”期間使每個縣都建設改造一個農産品批發市場或農貿市場。

  二是加強農産品冷鏈物流建設。我國農産品冷鏈物流發展嚴重滯後,冷鏈設施短缺,加上不合理的包裝、運輸和儲存,鮮活農産品流通損耗很大。目前我國冷鏈設施匱缺,食品冷藏運輸率只有10%左右,而發達國家在80%左右;果蔬在採摘、運輸、儲存等物流環節損耗率達25%,而發達國家的果蔬損失率在5%以下。

  完善産地預冷、銷地冷藏和保鮮運輸等設施設備,能夠有效降低農産品流通損耗。為了推動鮮活農産品冷鏈物流體系建設,商務部近年來不斷加大對農産品冷鏈建設的支援力度,目前已累計支援農産品批發市場和農貿市場建設冷鏈項目378個,新增冷庫庫容229萬噸。這些工作在降低農産品損耗、延長農産品銷售期、穩定銷售價格、增加農民收入和保障農産品品質安全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2010年,我們將加大扶持力度,支援農産品産地冷庫等設施建設,增加農産品冷庫庫容,提高農産品産地預冷比重,增加農産品保質期,降低農産品流通成本。

  三是加強品質安全可追溯、加工配送中心等農産品流通基礎設施建設。改造農産品批發市場和農貿檢驗檢測市場的資訊、結算、廢棄物處理、安全監控等交易設施設備,完善市場商品集散、價格形成、資訊傳遞、保障安全等基本功能。

  第三,實施“農超對接”,以定單農業促進農産品銷售。

  2009年,商務部會同財政部、農業部在17個省區市開展“農超對接”試點,引導大型連鎖超市和農産品流通企業建設農産品直接採購基地,大幅減少農産品流通環節,建立新型農産品供應鏈。目前,商務部已累計支援了205個項目,據試點企業反映,通過“農超對接”,農民銷售農産品價格平均提高約15%,超市的售價下降15%,實現農民、消費者、企業三方受益。

  溫家寶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要“大力發展農産品加工業,推進農業産業化經營,支援批發市場和農貿市場升級改造,推動生産與市場對接。” 今年商務部將大力推動以生産和市場對接為主要內容的“農超對接”工作。

  2010年我們將擴大“農超對接”試點範圍,支援有實力的大型連鎖超市及農産品流通企業與農産品基地建立更緊密、穩定的農産品購銷關係,增加對接品種和數量,提高基地直接採購農産品數量,探索建立有效的農超對接模式,推進“訂單農業”發展。支援農産品産地冷庫等設施建設,增加農産品冷庫庫容,提高農産品産地預冷比重,增加農産品保質期,促進農産品流通成本降低。支援農産品品牌化、標準化,逐步形成了一批品質保證,市場反響好的農産品品牌,提高産品市場競爭力。鼓勵企業為農産品申請GAP等産品品質安全及服務方面的認證,促進農産品標準化生産。

  二、外商在華投資研發中心發展情況

  鼓勵外商投資企業來華開展研發創新活動是中國引導外資投向的重要內容之一。目前,外商投資企業已成為中國研發創新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據統計,2008年外商投資企業佔我國大中型工業企業R&D經費支出的比重,由2002年的19.7%上升至27.2%(年均增長21.2%),擁有的發明專利數佔全國的29%,新産品的開發經費、銷售收入和出口額分別佔全國的31%、41%和60%。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跨國公司在華設立各類研發中心超過1200家。截至2009年底,商務主管部門批准的獨立法人形式外商投資研發中心共465家,投資總額128億美元,註冊資本74億美元,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廣東、江蘇和浙江。外商投資研發中心主要集中在技術密集型行業,如電子通訊、生物醫藥、交通化工、軟體設計等行業。近年來,跨國公司在華研發投入不斷加大,而且外商投資研發中心的基礎型、創新型本地化研究所佔比重有所上升,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將在華設立的研發中心作為其亞太區研發總部,甚至升級為全球技術研發中心。

  外商投資企業在華的研發創新活動對推動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實現由“製造工廠”向“製造中心”、“創新中心”轉變,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商務部將會同有關部門進一步鼓勵跨國公司在華設立研發中心,提升外商投資企業在華研發水準,鼓勵內外資企業積極承接境外研發外包業務,為企業創造更加公平優良的研發環境。與此同時,我們也想指出,中國不僅有廣闊的市場,也已成為跨國公司面向全球的生産基地,還有著充足的研發人才和研發低成本的優勢,是最適宜的研發投資目的地之一,中國政府將一如既往地歡迎和保護企業在華開展研發創新活動。

  三、積極擴大進口促進對外貿易平衡發展

  在克服國際金融危機不利影響的過程中,我國不僅採取措施穩定出口,而且積極擴大進口。2009年全年出口同比下降16.0%,進口同比下降11.2%,進口降幅比出口少4.8個百分點,貿易順差下降34.2%。今年1-2月,出口增長31.4%;進口增長63.6%,進口比出口增速快32.2個百分點,貿易順差下降50.5%(其中一般貿易逆差68.1億美元,而上年同期為順差122.7億美元)。 可以預計,今年擴大進口的效果將進一步顯現,進出口貿易將更趨平衡。

  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穩定各項進口促進政策和便利化措施”。2010年來,我們將採取進一步擴大進口的政策措施:一是穩定各項進口促進政策,建立並完善進口促進體系,重點擴大先進技術設備、關鍵零部件和國內緊缺物資進口。二是進一步提高進口貿易便利化程度。清理有關進口管理措施,進一步放寬進口管理,調整實行自動進口許可管理商品。同時,會同海關、質檢等部門,推動提高海關通關效率,實施檢驗檢疫便利化措施。三是加強進口促進。在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等國內重要展會上舉辦進口展等貿易促進活動,對我順差較大的發展中國家提供優惠展位,對最不發達國家提供免費展位。加強公共資訊服務,為國外商品進入中國市場搭建平臺。四是加強區域合作推動雙邊貿易發展。目前我已簽署並執行8個自由貿易區協議,涉及16個國家和地區區域貿易的合作,有力的擴大了我自上述國家和地區的進口。如東盟自貿區今年1月1日全面建成以來,我自東盟六國的進口均遠遠大於我對其出口。對來自部分欠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商品進口實行零關稅待遇。五是繼續開展貿易投資促進活動。去年以來,商務部主動組織了13批貿易投資促進團,赴3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雙邊貿易投資促進活動。今年商務部會同有關行業商會繼續組織貿易投資促進團,解決對方重點關注,積極擴大進口。六是加強交流和交涉,敦促有關國家放寬對華高技術産品的出口限制。

  四、關於産業損害預警和促進國內産業發展情況

  我國《對外貿易法》第49條明確規定,國家應建立預警應急機制,以應對對外貿易中的突發和異常情況。目前,這一機制包括産業損害預警資訊收集體系、産業損害預警分析決策體系、産業損害預警資訊發佈體系、産業損害預警專家體系、示範推廣應用體系。主要通過對國際經濟發展變化和重點行業、重點商品進出口異常情況的監測,分析其對國內相關産業的影響,及時發佈預警資訊,制定應對預案。

  我國産業損害預警系統自2001年建立以來,已經建成9000家監測企業産業損害預警直報系統,以及重點行業海關進出口數據庫、宏觀經濟數據庫、企業直報數據庫、海外競爭對手數據庫和專家評估數據庫等5大數據庫,約有數據1億5千萬條,監測行業覆蓋汽車、鋼鐵、紡織等16個重點行業。監測範圍涵蓋重點敏感商品456個大類、近5000個稅號,已覆蓋進出口額佔比超過70%的敏感商品。

  該機制通過中國産業安全指南網、石化、汽車、化肥、物流等産業損害預警資訊通氣會等載體和平臺向社會公眾發佈,發揮了為領導決策服務、為行業和企業服務,以及為對外磋商和運用貿易救濟措施服務的作用。

  我國産業損害預警機制建立以後,為減少貿易摩擦發揮了積極作用。我們與韓國、俄羅斯等一些貿易夥伴建立了預警磋商機制,加強溝通,交換各自的進口預警資訊,主動化解可能産生的貿易摩擦。我們也通過出口預警,引導國內企業加強市場調研,主動規範貿易秩序。與此同時,産業損害預警機制為保護國內産業做出了應有的貢獻。2001年迄今,根據産業界的申請,在遵守世貿組織規則和按照我國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和程式的前提下,我國對化工、鋼鐵、儀器設備等部分進口産品發起了相應的貿易救濟調查,其中70%的案源在産業損害預警監測中已有體現,成為貿易救濟案件立案的重要依據。

  面對貿易摩擦可能不斷加劇,國際貿易環境出現複雜變化情況,商務部將繼續完善産業損害預警機制,維護企業利益。一是加大對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的監測力度,及時發現和反映企業和産業受損害情況;二是加大對重點國別進出口産品監測力度,及時發現損害苗頭,通過多雙邊協商、産業間對話等措施及時避免摩擦;三是加大預警資訊發佈力度,為公眾和企業做好公共商務資訊服務工作。

  以上我是通過這些情況跟大家報告一下有關商務部最近比較關心的一些工作內容。下面我願意回答大家的問題。

  國際商報記者:今年以來,美國制定了一系列促進出口的計劃,3月11日,奧巴馬簽署了一個政令,成立了一個所謂的“出口促進內閣”,請問發言人如何看待美國這一系列舉措?這些措施會不會引起中美貿易未來更激烈的競爭?您認為現在美國對華貿易逆差居多的主要原因是什麼?謝謝。

  姚堅:我們注意到,前不久美國宣佈成立出口內閣,其由美國多個部門,包括財政部、農業部、商務部、USTR等的多位部長、高官組成。我想,出口內閣出臺的背景主要還是由於受到金融危機和美國經濟持續低迷的影響。大家知道,各國都把支援出口作為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之一,所以美國在金融危機背景下,出臺這項政策我們是理解的。

  中美互為第二大貿易夥伴,中美經貿關係在中美關係中處於重要地位,我們願意加強雙方在經貿領域的合作。目前,中國是美國的第三大出口市場,由2001年第11位變成了現在的第3位,在美國整體出口中,出口中國的佔6.7%。應該説中國市場還是有很大空間的,特別是技術貿易方面,2003年前後,中國進口的高技術産品18%來自美國,目前只有7%左右,如果美國在技術貿易中能夠進一步放寬出口管制,特別是放寬對華高技術出口管制,我想中美貿易會有更加平衡的發展。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責編信箱:tsfwzx@taiw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