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區基礎地質調查取得豐碩成果
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十年來,國土資源部充分發揮國土資源開發的基礎性和先導性作用,加大西部地區地質調查評價力度,並重力投入礦産勘查,為西部礦産開發提供了有力的基礎支撐,形成了一批重要的資源基地。
10年來,西部地區基礎地質調查取得了豐碩成果。由於條件的局限,長期以來我國西部地區基礎地質比較薄弱,存在空白區。西部大開發實施以來,國土資源部在部署地質調查工作項目時重點向西部地區傾斜,加大西部地區基礎地質調查的力度。通過國土資源大調查,共安排地質調查工作項目3039個,完成1:25萬區域地質調查260多萬平方公里,特別是經過廣大地質工作者的努力,完成青藏高原空白區全部調查工作,實現了我國陸域中比例尺區域地質調查全覆蓋;加大了重要成礦區帶、重要經濟區1:5萬大比例尺填圖力度,完成1:5萬區域地質調查18.4萬平方公里、1:20萬區域重力78.12萬平方公里、1:20萬區域化探91.89萬平方公里;完成1:25萬多目標區域地球化學調查33.76萬平方公里,航空物探81.4萬平方公里,區域礦産資源遙感綜合調查工作面積達68萬平方公里;在西部地區12個省(區、市)開展農業地質調查,完成面積30.36萬平方公里。同時開展青藏高原生態地質環境遙感調查、西部重要農牧區土地品質地球化學調查等,地質調查評價工作的開展,不僅為西部礦産開發提供了基礎支撐,而且也有力地支援了西部農業、交通、水利、電力和城鎮化建設。
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期間,西部地區勘查明顯加大了投入力度。據不完全統計,累計投入地質勘查經費1700多億元,佔全國地質勘查經費投資的49.7%,新發現礦産地近900處,佔全國總數的70%。探明資源儲量明顯增多,煤炭比2001年增長近30%,石油超過50%,天然氣超過100%。
加強西部十大礦産資源集中區調查評價與勘查,開展了“青藏高原地質礦産調查和評價專項”等工作,發現並評價了一大批大型超大型重要礦産地,建成了西藏驅龍—甲馬銅礦、滇西北有色金屬、新疆東天山有色金屬和羅布泊鉀鹽等一批能源、重要金屬和非金屬礦産資源開發基地,這些找礦成果和新資源基地的形成,不僅促進了地區經濟發展,而且為全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重要資源保障。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