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要聞播報

09年1-10月我國商務工作運作有關情況通報

2009-11-17 13:31     來源:商務部     編輯:張蕾

  11月16日,商務部召開例行新聞發佈會,新聞發言人姚堅發佈新聞並回答記者提問。實錄如下:

  姚堅:歡迎各位出席今天的例行發佈會,首先我向大家通報今年1-10月我國商務工作運作的有關情況。

  一、關於國內市場運作情況

  10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7萬億元,同比增長16.2%,增速比9月份加快0.7個百分點。商務部監測的千家重點零售企業零售額同比增長11.8%,增速比9月份加快1.2個百分點,創下今年以來的最快增速。

  消費市場保持加速回升態勢。一是今年“十一”黃金周恰逢中秋、建國六十週年,節日消費、旅遊消費帶動效果明顯。二是消費信心大幅提升,據有關消費者信心調查結果顯示,三季度我國消費者信心比二季度進一步提升,創近兩年來新高。三是擴大內需等一系列宏觀經濟政策的作用效果進一步顯現。據商務部統計,截止到10月底,“家電下鄉”生産企業發貨6587萬件,銷售2788萬件,金額508.4億元。截止11月13日,開展家電“以舊換新”試點的9省市合計回收舊家電近230萬台,銷售新家電近193萬台,銷售金額約76.3億元,拆解舊家電約65萬台,拆解率為28.21%。

  消費對國民經濟的拉動作用進一步增強。1-10月,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14萬億元,同比增長15.3%,比1-9月提高0.2個百分點。前三季度,GDP增長7.7%,其中消費拉動4個百分點,貢獻率為51.9%,比去年提高6.2個百分點。11、12月份是商品銷售的傳統旺季,加之去年金融危機以後,消費品市場一段時間出現了低迷,同期消費處於低位運作,預計後兩個月消費有望繼續加快。

  近期,我國出現大範圍雨雪天氣,北方部分地區遭遇大到暴雪,交通運輸大範圍受阻,部分蔬菜批發、農貿市場垮塌,生活必需品運輸和銷售受到一定影響,蔬菜價格漲幅較大。為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大範圍雨雪天氣,商務部11月12日做出工作部署併發出通知,對今冬生活必需品特別是蔬菜供應做出安排,主要採取以下措施:一是積極組織貨源,保障市場供應。組織引導地方和骨幹企業,加大糧油、肉禽蛋、蔬菜等生活必需品貨源組織力度,有序增加商品投放量,切實保障市場供應。指導大型流通企業、運銷大戶等做好與生産企業的産銷對接,並積極幫助企業解決相關困難和問題。二是啟動應急預案,做好應急準備。加強儲備商品管理,對豬肉等重要儲備商品進行檢查,確保應急時能夠調得動、用得上。加強與應急商品數據庫企業聯繫,核實應急商品産、銷、存情況,做好應急調運準備。三是加強市場監測,做好資訊引導。對受雨雪影響嚴重地區生活必需品市場進行重點監測,及時掌握蔬菜、糧油、肉禽蛋等生活必需品供應和價格情況。

  二、關於對外貿易情況

  1-10月,全國進出口總額17554.9億美元,同比下降19.9%,其中出口9573.6億美元,下降20.5%,進口7981.3億美元,下降19%,貿易順差1592億美元,下降27.2%。10月當月,全國進出口總額1975.4億美元,下降10.7%。其中,出口1107.6億美元,下降13.8%,進口867.7億美元,下降6.4%,順差239.9億美元,下降33%。今年前10月呈現如下特點:

  一是進出口降幅持續收窄。10月當月,出口1107.6億美元,連續4個月超過千億美元,雖然下降13.8%,但降幅比上月收窄1.4個百分點。值得指出的是,月度進口由2009年1月份下降43.1%,回落到已經連續兩個月為個位數下降,同時一般貿易進口已連續2個月實現正增長。

  二是宏觀經濟政策效果明顯。今年以來,中國政府出臺了一系列金融和財政政策,其中以出口信用保險政策為最突出,還有出口退稅政策。出口退稅政策是符合國際慣例和符合國際規則的。而今年的出口退稅,能夠保證在較短的時間內及時退給出口企業,減少了出口企業融資的成本。調高出口退稅率的服裝、鞋類、傢具、玩具、箱包等勞動密集型産品出口分別下降9.1%、6.0%、8.4%、11.3%和10.2%,均低於整體出口降幅。在金融危機時期,由於壞帳比較多,國外延期付款的現象比較嚴重,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加大了對出口信用險承保力度,1-10月,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承保短期出口信用保險701.6億美元,同比增長108%,為企業對外成交提供了保障。

  三是主要大宗商品進口價格下跌,數量增長。1-10月,進口額居前6位的原油、鐵礦砂、初級形態的塑膠、銅材、鋼材、大豆進口價格分別下跌46.6%、44.9%、28.5%、36.4%、26.4%和27.9%,進口數量分別增長9.4%、36.8%、30.6%、70.2%、10.3%和13.2%。

  總的來看,對外經濟形勢初步呈現了好轉態勢,從106屆廣交會成交情況也印證了這種趨勢。本屆廣交會累計出口成交304.7億美元,比今年春交會同期增長16.2%,比去年秋交會同期下降3.4%;境外到會客商累計18.8萬人,比今年春交會同期增長13.7%,比去年秋交會同期增長7.8%。但當前世界經濟的不確定因素仍然較多,為鞏固我國經濟企穩回升的勢頭併為全球經濟復蘇創造條件,我們仍然要繼續保持對外貿易相關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為廣大企業提供可預期的貿易政策環境。

  三、關於吸收外資情況

  10月當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71億美元,同比增長5.7%,新批設立外商投資企業1815個,下降6.2%。自8月份以來,我國實際使用外資額連續三月出現了增長。1-10月,全國新批設立外商投資企業18163家,同比下降20.1%;實際使用外資金額708.7億美元,同比下降12.6%。

  1-10月,對華投資前十位國家/地區(以實際投入外資金額計)依次為:香港(410.62億美元)、臺灣省(56.07億美元)、日本(36.09億美元)、新加坡(29.85億美元)、美國(28.31億美元)、韓國(22.61億美元)、英國(11.68億美元)、德國(10.88億美元)、加拿大(7.7億美元)和澳門(6.43億美元),前十位國家/地區實際投入外資金額佔全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的87.5%。

  從行業分佈看,2009年1-10月份,製造業實際使用外資金額同比下降12.5%,佔實際使用外資規模的53.75%,製造業吸收外資主要集中于通信設備、電腦及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和通用設備製造業等行業;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金額同比下降14.48%,佔比為40.68%,其中房地産領域實際使用外資額同比下降26.72%。服務業吸收外資主要集中于分銷服務業、運輸服務業、電腦應用服務業、資訊諮詢服務業、旅遊和與旅遊相關的服務業等行業。

  四、對外經濟合作情況

  1-10月,我國對外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572.3億美元,同比增長33.3%;其中10月份當月完成營業額63.4億美元,同比增長26.8%。1-10月,我國對外承包工程新簽合同額1001.5億美元,同比增長22.7%,其中上億美元的項目有178個,較上年同期增加18個,10月當月新簽合同額124.8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36.4%。

  在今年我國海外承包工程業務中,項目技術含量明顯提高。技術含量和利潤率較低的一般房建和道路項目比重進一步回落,技術密集、利潤率和帶動出口比例較高的石油化工、軌道交通、電力和電子通訊等領域項目佔比已升至新簽合同額的一半以上。此外,我國企業開拓發達國家市場取得積極進展,正在跟蹤和已簽約項目的規模和水準顯著提高,葛洲壩集團、中航技公司和中建總公司等企業海外項目業務不斷取得重大進展。

  據商務部統計,1-10月,我國對外勞務合作完成營業額70億美元,同比增長6.8%。1-10月份累計派出各類勞務人員31.7萬人,同比下降8.6%。

  據商務部統計,今年1-3季度,我國境內投資者共對全球112個國家和地區的1612家境外企業進行了直接投資,累計實現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下同)328.7億美元,同比增長0.5%;其中3季度當季對外直接投資204.7億美元,同比增長190.4%,較上季環比增長135.3%。第3季度對外直接投資額超過了前兩季度的總和,這也是今年以來我國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首次出現增長。1-3季度, 對外投資並購比較活躍,以收購方式實現的直接投資143億美元,佔到我國同期投資總額的43.5% , 主要涉及採礦業、製造業和商業行銷網路。這幾個領域的投資都是和中國經濟發展的現狀是吻合的,比如中國企業現在大量投資海外行銷網路。中國是一個製造業大國,我們生産能力非常強,但是在整個生産價值鏈過程中,我們的盈利環節主要集中在比較低端的生産製造環節,而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都會在前端的設計、融資,後端的運輸和行銷獲得盈利。中國企業這幾年投資也反映出這樣一種趨勢,進一步擴大在海外的行銷網路,包括品牌的佔有、品牌的輸出,這些都是中國企業進一步延伸自己的産業鏈,擴大自己的盈利規模,積極主動應對當前危機的表現。

  五、中國貿易投資促進團情況

  為進一步深化中歐經貿合作,11月21日-12日4日中國貿易投資促進團將訪問塞爾維亞、法國、荷蘭、愛爾蘭四國。促進團由中國機電産品進出口商會組織,由來自約170家企業的300多位企業家組成,涉及能源、航空、汽車、金融、通訊設備、機械、電子、食品加工、資訊技術、軟體、輕工、物流、節能環保、五礦、化工等領域。在四國訪問期間將舉行經貿合作論壇、企業家對口洽談、參觀當地企業、經貿項目簽約等一系列活動,以深化我與四國在傳統領域的合作、開闢新的合作領域。

  同時,商務部陳德銘部長將於11月26-28日訪問法國,除與法國經濟工業就業部長拉嘉德舉行會談外,還將出席中國貿易投資促進團在法的一系列活動。我部仇鴻部長助理將陪同陳德銘部長參加在法國的有關活動,並將率中國政府經貿代表團訪問塞爾維亞、荷蘭、愛爾蘭三國。

  借此機會,我想回顧總結一下今年以來,中國向各國和各地區派出貿易投資促進團的總體情況。 2009年年初,溫家寶總理在訪問歐洲五國期間與有關國家領導人達成的“密切合作,攜手應對危機”的共識並宣佈即向歐洲國家派出經貿團。商務部作為牽頭單位,積極和有關部門協商組織落實,連同此次團組,全年共組織貿易投資促進團13批次,600多家次企業參加,共出訪英、法、德、意、美、加、阿根廷等33個國家。

  我國組織貿易投資促進團是在全球各國面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採取的主動措施,體現了中國與國際社會合作共克時艱的信心和決心,是與有關國家合作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的切實舉措。貿促團在出訪期間開展了層次豐富、內容廣泛的經貿合作與交流活動,與對方國家在政府、行業組織和企業三個層面展開了充分交流,達到了雙贏的結果。尤其是參加貿易投資促進團的企業來源於國內20多個省市的不同行業,在金融、化工、電子、能源、醫藥、通訊及文化産業等領域達成了大量投資項目和意向,簽訂了多項進出口協議,引進了一大批先進技術和生産設備,有利於我國企業設備更新和轉型升級,也進一步深化了中國與有關國家的經貿合作,受到了有關國家和國際社會的普遍歡迎和讚譽。

  此外,我部海峽兩岸經貿交流協會于5月、7月、8月組織經貿團分三批赴臺開展經貿合作,共有160多家大陸企業參加。經貿團赴臺不僅惠及到兩岸的大型企業,給小中小企業和廣大臺灣同胞帶來了實惠,也為兩岸企業交流搭建了新的平臺,促進了兩岸貿易的擴大,增進了兩岸經貿交流與合作。據臺灣方面統計,2009年7月以來,臺灣自大陸外銷接單持續恢復增長,7-9月分別增長2.2%、7.3%、9.5%。

  日本經濟新聞記者:請問關於人民幣匯率的問題。央行最近報告中有關人民幣匯率的表態,在目前中國經濟有所好轉的情況下,人民幣升值會不會對中國經濟造成傷害?商務部又如何看待人民幣匯率的問題?

  姚堅:關於人民幣匯率的問題,我想貨幣政策部門會有比較權威的回答。在此我結合中國對外經濟的情況談一談對匯率問題的看法。

  大家知道,金融危機發生以來,中國的出口出現了持續下滑,同時國際市場也出現了比較劇烈的萎縮。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政府出臺了一系列宏觀經濟政策,既保持了國內經濟的健康發展,同時也為出口經營創造了一個較好的環境。從本次廣交會很多企業反饋的資訊看,企業接到的訂單還是以短期的為主。因此,企業對於當前經濟危機的普遍看法還是謹慎的樂觀。在當前的背景下,無論是從促進全球經濟穩定發展的角度,還是從促進中國出口復蘇的角度,都有必要為企業創造一個穩定、可預見的環境,所以必須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穩定,包括人民幣匯率政策的穩定。事實上,中國自2005年以來實行了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改革,已經實現了19%左右的升幅。而在金融危機期間,中國保持了人民幣匯率的基本穩定,也是為全球經濟的復蘇做出了貢獻。

  我們最近看到一些輿論評論,認為中國應當讓人民幣升值,但是我們也同時注意到,美國卻在讓美元持續貶值,以提升出口競爭力。在應對危機的背景下,如果只要求他國貨幣升值,而不斷地貶值美元,不僅不利於全球經濟的復蘇,也是不公平的。現在圍繞人民幣匯率的問題,有兩個相關的觀點。

  第一個觀點認為中國對於美國有巨大的貿易順差。今年以來,根據中國的統計,1-10月份,中國對美貿易順差下降了18%,對全球貿易順差下降了27%,而美方的統計則是美對華貿易逆差下降了15%,雙方的統計都顯示中國的貿易順差是在下降的,中國的貿易平衡狀況正在改善,這為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創造了一個好的條件。同時,以貿易平衡的狀況來論斷人民幣匯率,也是不全面的。美方的經濟學家也明白,在經濟全球化的情況下,對貿易順差、貿易平衡狀況的評估和十年前、二十年前已經完全不同了。最近世貿組織總幹事拉米有一個論斷,就是要重新解讀貿易統計數據。貿易順差並不等於貿易利益。中國出口大量勞動密集型産品,但是中國只是一個製造環節,行銷環節全部在美國進口商,美國通過這個環節獲得了大量的利潤。在這種情況下,以貿易順差為由來判斷人民幣匯率是沒有意義的。同時,事實也表明,人民幣匯率對於改變順差的狀況影響甚小。

  另外一個觀點,就是所謂世界經濟失衡的問題,把世界經濟失衡説成是中國和東亞國家出口,美國消費,我認為是沒有道理的。事實上,全球經濟失衡最突出的表現還是發展不平衡,如果我們看一看西方在二十年前、三十年前經濟高速增長的時候,那個時候的他們貿易順差是多大啊。而發展中國家剛剛開始加速發展的時候,取得了一點點順差,我們就聽到了西方的經濟學家在説世界經濟失衡了,你們應當少一點貿易順差。我認為最大的失衡是發展的失衡,應當在這個階段給發展中國家以發展的機會和權利。即便是這樣,中國在應對金融危機的過程中,仍然在大量進口美國的産品。説中國和東亞是出口,美國是消費,是沒有依據的。今年以來,中國在最近三四年消費連續增長的勢頭上繼續擴大消費,消費對GDP的貢獻已經超過50%。但是中國在每人平均GDP只有3300美元左右的時候,我們怎麼能和每人平均GDP47000美元的美國同樣去比較消費水準呢?所以,我的觀點是,人民幣匯率的問題與貿易平衡狀況是無關的,把世界經濟的所謂失衡,歸納為東亞和中國的出口,美國消費,也是沒有道理的。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責編信箱:tsfwzx@taiw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