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3”計劃為我國分子育種提供理論和技術支援
“863”計劃現代農業技術研究克隆鑒定了一批水稻、小麥、玉米、油菜、家蠶、家雞等主要農業動植物重要功能基因和調控因子,為動植物優良性狀的多基因聚合及遺傳改良提供了寶貴的基因資源。
克隆鑒定了多個在生産中具有重要應用前景的功能基因,並闡明其對作物性狀影響的分子機理及其調控規律,精細定位和篩選了多個優良性狀基因,為現代分子育種提供理論基礎和技術支援,有助於高效、多抗、優質、高産的新品種培育。
分離克隆了包括控制穗粒數、抽穗期、株高的多效性基因Ghd7、秈粳廣親和基因S5、水稻成花轉換的分子開關基因RID1、抗逆新基因OsBZIP23和OsSKIP1、抗病基因GH3-8 等有重要應用前景和理論研究價值的基因,並完成了基因的功能鑒定工作。克隆並功能驗證了GIF1基因,結果表明GIF1控制光合産物在胚乳中的卸載,從而控制灌漿過程。分子遺傳分析表明GIF1是一個馴化的基因,並且位於産量的QTL區域,野生稻的GIF1位點降低灌漿性能與千粒重,適當過表達GIF1可以顯著增加千粒重,提高産量。以上結果在國際頂級刊物Nature Genetics(影響因子25.5分)上發表3篇高水準論文,在影響因子9分以上的PNAS、Plant Cell雜誌發表7篇高水準論文。
克隆和分析了大豆廣適應性基因GmCRY1a。闡明瞭大豆品種緯度分佈差異的分子機制,證明了是GmCRY1a基因的表達差異決定了大豆品種的緯度分佈,結果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上。這一結果為培育大豆廣適應性品種提供了理論基礎。
在家蠶基因組精細圖和全基因組晶片表達數據基礎上,鑒定了多個具有家蠶特色的多基因家族,並分析了其相應的功能,這些結果為進一步闡明家蠶以及鱗翅目昆蟲的抗逆性等的分子機制奠定了重要基礎,相關文章發表在《Insect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的“家蠶基因組特刊”上。同時還精細定位了一批家蠶形態突變基因,如家蠶附肢發育相關基因Ekp-1。
此外,從水稻、玉米、小麥等農作物中分離克隆了一批調控抗旱、抗鹽、氮磷營養高效、抗病蟲、産量、品質、生長髮育等性狀的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重要功能新基因及調控因子,並初步開展或完成了功能鑒定的工作,為下一步改良動植物産量、品質、抗性等農藝性狀提供了豐富的基因資源。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