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孔廉提議港臺互設辦事機構
中新網3月4日電 臺灣海基會副董事長兼秘書長高孔廉日前接受香港《亞洲週刊》專訪時表示,臺港在經濟開放度、司法體制等方面最接近,但兩地卻又最遙遠,主因是兩地高層人員往來不便。他主張,港府應到臺設辦事機構,也讓臺灣綜合在港機構。
應亞太臺商聯合總會之邀,高孔廉上月旋風式訪問香港。這是高孔廉出任海基會副董事長、秘書長之職後首次訪港,也是他第三次來到香港,但他對臺港關係有深深的期待。高孔廉表示,以往兩岸不往來時期,香港是很重要的仲介的地位,“兩岸融冰,有了往來,我想香港的地位,將來是會有衰退的。我們希望臺港之間維持一個更為密切的關係。”
高孔廉認為,臺港、大陸三地,經濟體、開放度、資訊流動、司法體制等,臺港是最接近的,但兩地好像又變得最遙遠,他指出,主要原因是現時兩地人員往來很不方便。
他主張,人員往來應更大幅放開,更自由。即使不能免簽,至少給一年多次簽注,讓往來更方便。他還提出,港府應該到臺灣設立辦事機構,還應該讓臺灣在香港分散設立的機構綜合,“叫什麼名稱可以商量”。
另外,臺灣和大陸大學往來很多,跟香港的大學反而很少有往來。高孔廉強調,人員往來要放開,越高層次越好,你才能去找學習經驗的地方。他表示:“去年底,香港貿發局在臺灣設立機構,但和要求距離太遠。它是一個民間公司,又不跟官方往來。因此,香港方面有必要到臺灣設立官方機構,加強雙邊的往來。”
坊間擔心香港是否會在兩岸三地的金融發展中被邊緣化,高孔廉指出,其實,臺灣與大陸的金融中心的功能都沒有香港的好。香港還是扮演重要的角色,陸資來臺,恐怕香港的金融機構也具相當的功能,包括融資、匯款、直接金融、公司債等,香港的金融機構作用仍然很大。不會因此削弱,而且這三地的金融機構是可以合作的。
高孔廉還透露,海基、海協的第三次會談會約定在前一次後的半年內,那就是今年5月前。當然有可能提前,不會那麼準。從雙方現在準備情況看,可能還是5月比較合適一些。要簽協議的幾個內容包括銀行、證券、期貨、貨幣交換等。
在被問及臺當局“陸委會”會否擔當“剎車皮”時,高孔廉稱覺得沒有這個問題,現在兩會的溝通非常順暢,兩岸問題的最終決策是提到馬英九的層面來解決。最高決策有一個六人小組,一討論就馬上作決定,不存在有某一單位要“剎車”的問題。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