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印發《生鮮乳生産技術規程(試行)》的通知
農業部辦公廳關於印發《生鮮乳生産技術規程(試行)》的通知
農辦牧〔2008〕68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畜牧(農牧、農業、農林)廳(局、委、辦),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畜牧獸醫局,中國奶業協會:
生鮮乳生産環節品質控制與乳品品質安全緊密相關。為進一步規範生鮮乳生産,推進標準化規模養殖,提高生鮮乳品質安全水準,按照《乳品品質安全監督管理條例》的要求,我們組織制定了《生鮮乳生産技術規程(試行)》。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生産實際,參照執行,並及時向農業部畜牧業司反饋執行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二〇〇八年十月二十九日
附件:生鮮乳生産技術規程(試行)
附件:
生鮮乳生産技術規程(試行)
為嚴格實施《乳品品質安全監督管理條例》,規範生鮮乳生産過程中環境控制,飼料與飼養管理,擠奶操作,貯存與運輸,疫病防治等技術環節,特製定《生鮮乳生産技術規程(試行)》。該規程以《生鮮牛乳品質管理規範》(NY/T 1172-2006)、《奶牛飼養標準》(NY/T 34-2004)、《奶牛標準化規模養殖生産技術規範(試行)》等標準為基礎,重點對生鮮牛乳生産技術加以規範。其他奶畜生鮮乳生産參照此規程實施。
1 奶牛場選址設計與環境
奶牛場的建設與環境控制是生鮮牛乳品質安全的保障。奶牛場的規劃建設要利於生産發展,符合動物防疫條件要求,不污染周圍環境。鼓勵適度規模的奶牛養殖小區向奶牛養殖場、各種形式的奶牛合作社過渡。
1.1選址
1.1.1原則符合當地土地利用發展規劃,與農牧業發展規劃、農田基本建設規劃等相結合,科學選址,合理佈局。
1.1.2地勢選擇總體平坦、地勢高燥、背風向陽、排水通暢、環境安靜,具有一定緩坡的地方,不宜建在低凹、風口處。
1.1.3水源應有充足並符合衛生要求的水源,取用方便,能夠保證生産、生活用水。
1.1.4土質以沙壤土、沙土較適宜,不宜在黏土地帶建設。
1.1.5氣象要綜合考慮當地的氣象因素,如最高溫度、最低溫度、濕度、年降雨量、主風向、風力等,選擇有利地勢。
1.1.6交通交通便利,但與公路主幹線距離不小于500米。
1.1.7周邊環境應距居民點1000米以上,且位於下風處,遠離其他畜禽養殖場,周圍1500米以內無化工廠、畜産品加工廠、畜禽交易市場、屠宰廠、垃圾及污水處理場所、獸醫院等容易産生污染的企業和單位,距離風景旅遊區、自然保護區以及水源保護區2000米以上。
1.2佈局奶牛場一般包括生活管理區、輔助生産區、生産區、糞污處理區和病畜隔離區等功能區。養殖小區實行集中機械擠奶,統一飼養管理。
1.2.1生活管理區包括與經營管理有關的建築物。應建在奶牛場上風處和地勢較高地段,並與生産區嚴格分開,保證50米以上距離。
1.2.2輔助生産區主要包括供水、供電、供熱、維修、草料庫等設施,要緊靠生産區。乾草庫、飼料庫、飼料加工調製車間、青貯窖應設在生産區邊沿下風地勢較高處。
1.2.3生産區主要包括牛舍、擠奶廳、人工授精室和獸醫室等生産性建築。應設在場區的下風位置,入口處設人員消毒室、更衣室和車輛消毒池。生産區奶牛舍要合理佈局,能夠滿足奶牛分階段、分群飼養的要求,泌乳牛舍應靠近擠奶廳,各牛舍之間要保持適當距離,佈局整齊,以便防疫和防火。
1.2.4糞污處理、病畜隔離區主要包括隔離牛舍、病死牛處理及糞污儲存與處理設施。應設在生産區週邊下風地勢低處,與生産區保持100米以上的間距。糞尿污水處理、病牛隔離區應有單獨通道,便於病牛隔離、消毒和污物處理。
1.3奶牛場內環境
1.3.1道路場區內凈道和污道要嚴格分開,避免交叉。凈道主要用於牛群週轉、飼養員行走和運料等。污道主要用於糞污、廢棄疫苗藥物和病死牛等廢棄物出場。
1.3.2牛舍牛舍內的溫度、濕度和氣流(風速)應滿足奶牛不同生長和生理階段的要求;保證牛捨得自然採光,夏季應避免直射光,冬季應增加直射光;控制灰塵和有毒、有害氣體的含量。
1.3.3牛床牛床應有一定厚度的墊料,坡度達到1 -1.5 。
1.3.4水質牛場用水水質要達到《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 5749-2006)。
1.3.5運動場地面平坦,中央高,向四週方向有一定的緩坡或從靠近牛捨得一側向外側有一定的緩坡,具有良好的滲水性和彈性,易於保持乾燥。可採用三合土、立磚或沙土鋪面。應經常清理運動場的糞便,防止飲水槽跑、冒、滴、漏造成飲水區的泥濘,保證奶牛體表的清潔。四週應建有排水溝。
1.3.6牛場排水場內雨水可採用明溝排放,污水採用三級沉澱系統處理。
1.3.7糞污堆放和處理糞污應遵循減量化、無害化和資源化利用的原則,安排專門場地,採用糞尿分離方式處理。糞呈固態貯放,最好採用硬化地面。固態糞便以高溫堆肥發酵處理為主,遠離各類功能地表水體(距離不得小于400米),並應設在養殖場生産及生活管理區的常年主導風向的下風向或側風向處,最好在農田附近。
2 選育與繁殖
2.1母牛選留要求
2.1.1母犢牛初生重應達到品種標準要求,身體健康,發育正常,無任何生理缺陷,三代係譜清楚且無明顯缺陷。
2.1.2後備牛根據母牛的體尺、體重、生長髮育和係譜資料進行選留和淘汰。主要指標包括6月齡、第一次配種(15-18月齡)的體尺、體重。各項指標須達到品種標準。
2.2凍精選擇
2.2.1種公牛提倡選用優秀種公牛,最好選擇有後裔測定成績的公牛。
2.2.2細管凍精細管冷凍精液應符合《牛冷凍精液》標準(GB 4143-2008),標注生産種公牛站名稱或代碼、種公牛號和生産日期等內容。
2.3繁殖
2.3.1發情配種配種員要定時觀察母牛發情情況,並及時進行配種。
2.3.2繁殖障礙防治對發情異常與久配不孕的母牛進行直腸檢查,及時對症治療。
2.3.3産後監護包括産道損傷、胎衣排出、産後癱瘓、惡露排出和炎症檢查等。
3 飼料與日糧配製
飼料與日糧是奶牛生産的基礎,直接關係生鮮牛乳的品質。飼料配製必須以滿足奶牛健康為前提,根據奶牛生産各階段的營養需求加以調整。
3.1飼料類型在生産上常用飼料一般分為粗飼料(包括青綠飼料、青貯飼料、乾草和秸稈等)和精飼料(指玉米等能量飼料、豆粕等蛋白類飼料以及礦物質飼料和維生素等飼料添加劑)等。
3.2全年的飼料需要量為確保奶牛飼料常年均衡供應,盡可能採用適合本地區的經濟、高效的平衡日糧。根據各階段牛的飼料需要量,制定全年飼料生産、儲備和供應計劃。各階段奶牛年頭均主要飼料需要量見下表。
3.3粗飼料的收穫、加工、調製與儲存管理優質粗飼料是保證奶牛高産、瘤胃健康以及改善生鮮牛乳品質的重要飼料。在奶牛生産中,鼓勵增加優質牧草的使用量,滿足奶牛合成乳脂和乳蛋白的需要。
3.3.1乾草禾本科牧草應在抽穗期收割,豆科牧草應于初花現蕾期刈割。割後應及時晾曬,打捆後放在棚內貯藏,也可露天堆垛,應避免發黴變質。垛基應用秸稈或石頭鋪墊,垛頂應封好。
3.3.2青貯飼料主要有玉米青貯和半幹苜蓿青貯兩種。我國目前製作的青貯飼料多為玉米青貯。
3.3.2.1原料要求青貯玉米適宜收割期為乳熟後期至蠟熟前期。入窖時原料水分應控制在70%左右。青貯原料應含一定的可溶性糖(>2%),含糖量不足時,應摻入含糖量較高的青綠飼料或添加適量澱粉、糖蜜等。
3.3.2.2鍘切長度青貯前,原料要切碎至1-2釐米,不宜切得過長。
3.3.2.3壓實和密封填料時,應邊裝料邊用裝載機或鏈軌推土機層層壓實,避免雨淋。可用防老化的雙層塑膠布覆蓋密封,不漏氣、不滲水,塑膠布表面應覆蓋壓實。
3.3.3農作物秸稈農作物秸稈的加工處理包括物理、化學和微生物處理方法。
3.3.3.1物理處理主要包括切短、粉碎、揉碎、壓塊、制粒和膨化。
3.3.3.2化學處理主要包括石灰液處理、氫氧化鈉液處理、氨化處理。氨化處理多用液氨、氨水、尿素等。
3.3.3.3生物處理主要是黃貯和秸稈微貯技術。
3.4保證生鮮牛乳品質的飼料原料控制
3.4.1飼料原料要求禁止在飼料和飲用水中添加國家禁用的藥物以及其他對動物和人體具有直接或者潛在危害的物質。禁止在飼料中添加肉骨粉、骨粉、肉粉、血粉、血漿粉、動物下腳料、動物脂肪、幹血漿及其他血漿製品、脫水蛋白、蹄粉、角粉、雞雜碎粉、羽毛粉、油渣、魚粉、骨膠等動物源性成份(乳及乳製品除外),以及用這些原料加工製作的各類飼料。禁止在飼料中加入三聚氰胺、三聚氰酸以及含三聚氰胺的下腳料。不飼喂可使生鮮牛乳産生異味的飼料,如丁酸發酵的青貯飼料、蕪菁、韭菜、蔥類等。
3.4.2飼料衛生要求使用的精料補充料、濃縮飼料等要符合飼料衛生標準。防止飼草被養殖動物、野生動物的糞便污染,避免引發疾病。不喂發黴變質的飼料,避免造成生鮮牛乳中黃麴霉素等生物毒素的殘留。
3.4.3飼料的貯藏要防雨、防潮、防火、防凍、防霉變及防鼠、防蟲害;飼料應堆放整齊,標識鮮明,便於先進先出;飼料庫應有嚴格的管理制度,有準確的出入庫、用料和庫存記錄。化學品(如農藥、處理種子的藥物等)的存放和混合要遠離飼草、飼料儲存區域。
3.5日糧配製
3.5.1配製原則應按照《奶牛營養需要和飼料成份》的要求,結合奶牛群實際,科學設計日糧配方。日糧配製應精、粗料比例合理,營養全面,能夠滿足奶牛的營養需要。
3.5.2日糧配製應注意的問題
3.5.2.1優先保證粗飼料尤其是優質粗飼料的供給日糧中應確保有穩定的玉米青貯供應,産奶牛以日均15千克以上為宜;每天須採食5千克以上的乾草,應優先選用苜蓿、羊草和其他優質乾草等,提倡多種搭配。
3.5.2.2精、粗飼料搭配合理,營養平衡日糧配合比例一般為粗飼料佔45%-60%,精飼料佔35%-50%,礦物質類飼料佔3%-4%,維生素及微量元素添加劑佔1%,鈣磷比為1.5-2.0:1。
3.5.3全混合日糧(TMR)指根據奶牛營養需要,把粗飼料、精飼料及輔助飼料等按合理的比例及要求,利用專用飼料攪拌機械進行切割、攪拌,使之成為混合均勻、營養平衡的一種日糧。TMR的水分應控制在40%-50%。
3.5.3.1飼料添加原則遵循先幹後濕,先輕後重的原則。添加順序為先乾草,然後是青貯飼料,最後是精料補充料和濕糟類。
3.5.3.2攪拌時間掌握適宜攪拌時間的原則是確保攪拌後TMR中至少有20%的乾草長度大於4釐米。一般情況下,最後一種飼料加入後攪拌5-8分鐘。為避免飼料變質,夏季應分2-3次攪拌投喂。
3.5.3.3效果評價攪拌效果好的TMR表現為精、粗飼料混合均勻,鬆散不分離,色澤均勻,新鮮不發熱、無異味,不結塊。以奶牛不挑食為佳。
4 飼養管理
4.1犢牛的飼養管理(0-6月齡)
4.1.1犢牛哺乳期(0-60日齡)
4.1.1.1接産犢牛出生後立即清除口、鼻、耳內的粘液,確保呼吸暢通,擦乾牛體。在距腹部6-8釐米處斷臍,擠出臍內污物,並用5%的碘酒消毒,然後稱重、佩戴耳標、照相、登記係譜、填寫出生記錄、放入犢牛欄。
4.1.1.2喂初乳應在新生犢牛出生後1-2小時內吃到初乳,每次飼喂量為2-2.5千克,日喂2-3次,溫度為38℃ 1℃,連續5天,5天后逐漸過渡到飼喂常乳或犢牛代乳粉。
4.1.1.3補飼犢牛出生一週後可開始訓練其採食固體飼料,促進瘤胃的發育。犢牛哺乳期日增重應不低於650克。
4.1.1.4去角和副乳頭犢牛出生後,在15-30天用電烙鐵或藥物去角。去副乳頭的最佳時間在2-6周,最好避開高溫天氣。先對副乳頭周圍清洗消毒,再輕拉副乳頭,沿著基部剪除,用5%碘酒消毒。
4.1.1.5管理犢牛要求生活在清潔、乾燥、寬敞、陽光充足、冬暖夏涼的環境中。保證犢牛有充足、新鮮、清潔衛生的飲水,冬季應飲溫水。犢牛飼喂必須做到“五定”,即定質、定時、定量、定溫、定人,每次喂完奶後給牛擦乾嘴部。衛生應做到“四勤”,即勤打掃、勤換墊草、勤觀察、勤消毒。
4.1.2犢牛斷奶期(斷奶-6月齡)
4.1.2.1飼養犢牛的營養來源主要是精飼料。隨著月齡的增長,逐漸增加優質粗飼料的喂量,選擇優質乾草、苜蓿供犢牛自由採食,4月齡前最好不喂青貯等發酵飼料。幹物質採食量逐步達到每頭每天4.5千克,其中精料喂量為每頭每天1.5-2千克。犢牛斷奶期日增重應不低於600克。
4.1.2.2管理斷奶後犢牛按月齡體重分群散放飼養,自由採食。應保證充足、新鮮、清潔衛生的飲水,冬季應飲溫水。保持犢牛圈舍清潔衛生、乾燥,定期消毒,預防疾病發生。
4.2育成牛飼養管理(7-15月齡)
4.2.1飼養日糧以粗飼料為主,每頭每天飼喂精料2-2.5千克。日糧蛋白水準達到13%-14%;選用中等品質的乾草,培養其耐粗飼性能,增進瘤胃消化粗飼料的能力。幹物質採食量每頭每天應逐步增加到8千克,日增重不低於600克。
4.2.2管理適宜採取散放飼養、分群管理。保證充足新鮮的飼料和飲水,定期監測體尺、體重指標,及時調整日糧結構,以確保15月齡前達到配種體重(成年牛體重的75%),保持適宜體況。同時,注意觀察發情,做好發情記錄,以便適時配種。
4.3青年牛飼養管理(初配—分娩前)
4.3.1飼養青年牛的管理重點是在懷孕後期(預産期前2-3周),可採用幹奶後期飼養方式,日糧幹物質採食量每頭每天10-11千克,日糧粗蛋白水準14%,混合精料每頭每天3-5千克左右。
4.3.2管理採取散放飼養、自由採食。不喂變質霉變的飼料,冬季要防止牛在冰凍的地面或冰上滑倒,預防流産。依據膘情適當控制精料供給量,防止過肥,産前21天控制食鹽喂量和多汁飼料的飼喂量,預防乳房水腫。
4.4成母牛各階段的飼養管理
4.4.1幹奶期進入妊娠後期,一般在産犢前60天停止擠奶,這段時間稱為幹奶期。
4.4.1.1飼養幹奶期奶牛的飼養根據具體體況而定,對於營養狀況較差的高産母牛應提高營養水準,從而達到中上等膘情。日糧應以粗料為主,日糧幹物質進食佔體重的2%-2.5%,每千克幹物質應含奶牛能量單位(NND)1.75,粗蛋白水準12%-13%,精、粗料比30:70,精料每頭每天2.5-3千克。
4.4.1.2管理停奶前10天,應進行隱性乳房炎檢測,確定乳房正常後方可停奶。做好保胎工作,禁止飼喂冰凍、腐敗變質的飼草飼料,冬季飲水不宜過冷。
4.4.2圍産期指母牛分娩前後各15天的一段時間。産前15天為圍産前期,産後15天為圍産後期。
4.4.2.1圍産前期飼養管理日糧幹物質佔體重2.5%-3.0%,每千克飼料幹物質含NND 2.00,粗蛋白13%,鈣0.4%,磷0.4%,精、粗料比為40:60,粗纖維不少於20%。參考喂量:混合料2-5千克、青貯料15千克、乾草4千克,補充微量元素及適量添加維生素A、維生素E,並採用低鈣飼養法。典型的低鈣日糧一般是鈣佔日糧幹物質的0.4%以下,鈣、磷比例為1:1,減少産後癱瘓。但在産犢以後應迅速提高日糧中鈣量,以滿足産奶時的需要。
奶牛臨産前15天轉入産房。産房要保持安靜,乾淨衛生。晝夜設專人值班。根據預産期做好産房、産間、助産器械工具的清洗消毒等準備工作。母牛産前應對其外生殖器和後軀消毒。通常情況下,讓其自然分娩,如需助産時,要嚴格消毒手臂和器械。
4.4.2.2圍産後期飼養管理産後粗飼料以優質乾草為主,自由採食。精料換成泌乳料,視食欲狀況和乳房消腫程度逐漸增加飼喂量。每千剋日糧幹物質含鈣0.6%,磷0.3%,精、粗料比為40:60,粗蛋白提高到17%,NND為2.2,粗纖維含量不少於18%。
母牛産後開始擠奶時,頭1-2把奶要棄掉,一般産後第一天每次只擠2千克左右,滿足犢牛需要即可,第二天每次擠奶1/3,第三天擠1/2,第4天才可將奶擠盡。分娩後乳房水腫嚴重,要加強乳房的熱敷和按摩,每次擠奶熱敷按摩5-10分鐘,促進乳房消腫。
4.4.3泌乳早期(指産後16-100天的泌乳階段,也稱泌乳盛期)
4.4.3.1飼養幹物質採食量由佔體重的2.5%-3.0%逐漸增加到3.5%以上,粗蛋白水準16%-18%,NND為2.3,鈣0.7%,磷0.45%。加大飼料投喂,奶料比為2.5:1。提供優質乾草,保證高産奶牛每天3千克羊草,2千克苜蓿草的飼喂量。
4.4.3.2管理應適當增加飼喂次數,有條件的牛場和奶農最好採用TMR飼養,如果沒有TMR攪拌車,可以利用人工TMR。搞好産後發情檢測,及時配種。
4.4.4泌乳中期(指産後101-200天的泌乳階段)
4.4.4.1飼養日糧幹物質應佔體重3.0%-3.2%,NND為2.1-2.2,粗蛋白14%,粗纖維不少於17%,鈣0.65%,磷0.35%,精、粗料比為40:60。
4.4.4.2管理此階段産奶量漸減(月下降幅度為5%-7%),精料可相應逐漸減少,儘量延長奶牛的泌乳高峰。此階段為奶牛能量正平衡,奶牛體況恢復,日增重為0.25-0.5千克。
4.4.5泌乳後期(産後201天—停奶階段)
4.4.5.1飼養日糧幹物質應佔體重的3.0%左右,NND為2.0,粗蛋白水準13%,粗纖維不少於20%,鈣0.55%,磷0.35%,精、粗料比以30:70為宜。調控好精料比例,防止奶牛過肥。
4.4.5.2管理該階段應以恢復牛只體況為主,加強管理,預防流産。做好停奶準備工作,為下一個泌乳期打好基礎。
4.5DHI測定指奶牛生産性能測定,每個月對牛奶産量、乳成分和體細胞數等進行測定。為奶牛場提供泌乳奶牛的生産性能數據,是奶牛選種選配的重要參考依據,同時也是提高奶牛場飼養管理水準的重要手段。
4.5.1牛奶採樣每頭泌乳牛每月採集奶樣一次,採樣前,應先將牛奶充分攪拌,採樣管插到貯奶容器中間採樣,每個樣品總量應嚴格控制在40毫升以內,全天早、中、晚三次擠奶分別按4:3:3(早、晚兩次擠奶按5.5:4.5)比例採集。採樣時注意保持奶樣清潔,切勿使糞、尿等雜物污染奶樣。
4.5.2保存每班次採樣後,立即將奶樣保存在0-5℃環境中,防止夏季變質和冬季結冰,影響檢測結果的準確性。
4.5.3送樣時間奶樣從開始採集到送檢測室的時間應控制在:夏季不超過48小時,冬季不超過72小時。
5 擠奶操作與衛生
5.1擠奶方式與設備我國目前的擠奶方式分為機械擠奶和手工擠奶,鼓勵手工擠奶向機械擠奶轉變。機械擠奶分為提桶式和管道式兩種,管道式擠奶又分為定位擠奶和廳式擠奶兩種。廳式擠奶主要有魚骨式、並列式和轉盤式三種類型。
5.2擠奶設施
5.2.1擠奶設施組成擠奶設施包括擠奶廳、待擠區、設備室、貯奶間、更衣室、辦公室、鍋爐房等。
5.2.2擠奶廳位置擠奶廳應建在養殖場的上風處或中部側面,距離牛舍較近,有專用的運輸通道,不可與污道交叉。既便於集中擠奶,又減少污染。要避免運奶車直接進入生産區。
5.2.3擠奶廳的環境要求和衛生控制
5.2.3.1地面與墻面擠奶廳應採用絕緣材料或磚石墻,墻面最好貼瓷磚,要求光滑,便於清洗消毒;地面要做到防滑、易於清潔。
5.2.3.2排水擠奶廳地面沖洗用水不能使用迴圈水,必須使用清潔水,並保持一定的壓力;地面可設一個到幾個排水口,排水口應比地面或排水溝表面低1.25米,防止積水。
5.2.3.3通風和光照擠奶廳通風系統應盡可能考慮能同時使用定時控制和手動控制的電風扇,光照強度應便於工作人員進行相關的操作。
5.2.3.4貯奶間只能用於冷卻和貯存生鮮牛乳,不得堆放任何化學物品和雜物;禁止吸煙,並張貼“禁止吸煙”的警示;有防止昆蟲的措施,如安裝紗窗、使用滅蠅噴霧劑、捕蠅紙和電子滅蚊蠅器,捕蠅紙要定期更換,不得放在貯奶罐上;貯奶間的門應保持經常性關閉狀態;貯奶間污水的排放口需距貯奶間15米以上。
5.2.3.5貯奶罐外部應保持清潔、乾淨,沒有灰塵;貯奶罐的蓋子應保持關閉狀態;不得向罐中加入任何物質;交完奶應及時清洗貯奶罐並將罐內的水排凈。
5.2.3.6外部環境保持擠奶廳和貯奶間建築外部的清潔衛生,防止滋生蚊蠅蟲害。用於殺滅蚊蠅的殺蟲劑和其他控制害蟲的産品應當經國家批准,對人、奶牛和環境安全沒有危害,並在牛體內不産生有害積累。
5.3擠奶操作
5.3.1健康檢查擠奶前先觀察或觸摸乳房外表是否有紅、腫、熱、痛症狀或創傷。
5.3.2乳頭預藥浴對乳頭進行預藥浴,選用專用的乳頭藥浴液,藥液作用時間應保持在20-30秒。如果乳房污染特別嚴重,可先用含消毒水的溫水清洗乾淨,再藥浴乳頭。
5.3.3擦乾乳頭擠奶前用毛巾或紙巾將乳頭擦乾,保證一頭牛一條毛巾。
5.3.4擠去頭2-3把奶把頭2-3把奶擠到專用容器中,檢查牛奶是否有凝塊、絮狀物或水樣,正常的牛可上機擠奶;異常時應及時報告獸醫進行治療,單獨擠奶。嚴禁將異常奶混入正常牛奶中。
5.3.5上機擠奶上述工作結束後,及時套上擠奶杯組。奶牛從進入擠奶廳到套上奶杯的時間應控制在90秒以內,保證最大的奶流速度和産奶量,還要儘量避免空氣進入杯組中。擠奶過程中觀察真空穩定情況和擠奶杯組奶流情況,適當調整奶杯組的位置。排乳接近結束,先關閉真空,再移走擠奶杯組。嚴禁下壓擠奶機,避免過度擠奶。
5.3.6擠奶後藥浴擠奶結束後,應迅速進行乳頭藥浴,停留時間為3-5秒。
5.3.7其他固定擠奶順序,切忌頻繁更換擠奶員。藥浴液應在擠奶前現用現配,並保證有效的藥液濃度。每班藥浴杯使用完畢應清洗乾淨。應用抗生素治療的牛只,應單獨使用一套擠奶杯組,每擠完一頭牛後應進行消毒,擠出的奶放置容器中單獨處理。奶牛産犢後7天以內的初乳飼喂新生犢牛或者單獨貯存處理,不能混入商品奶中。
5.4擠奶員要求
5.4.1必須定期進行身體檢查,獲得縣級以上醫療機構出具的健康證明。
5.4.2應保證個人衛生,勤洗手、勤剪指甲、不塗抹化粧品、不佩戴飾物。
5.4.3手部刀傷和其他開放性外傷,未愈前不能擠奶。
5.4.4建議擠奶操作時,應穿工作服和工作鞋,戴工作帽。
5.5生鮮牛乳的冷卻、貯存與運輸
5.5.1貯運容器貯存生鮮牛乳的容器,應符合《散裝乳冷藏罐》(GB/T 10942-2001)的要求。運輸奶罐應具備保溫隔熱、防腐蝕、便於清洗等性能,符合保障生鮮乳品質安全的要求。
5.5.2冷卻剛擠出的生鮮牛乳應及時冷卻、貯存。2小時之內冷卻到4℃以下保存。
5.5.3貯存時間生鮮牛乳擠出後在貯奶罐的貯存時間原則上不超過48小時。貯奶罐內生鮮牛乳溫度應低於6℃。
5.5.4運輸從事生鮮牛乳運輸的人員必須定期進行身體檢查,獲得縣級以上醫療機構的身體健康證明。生鮮牛乳運輸車輛必須獲得所在地畜牧獸醫部門核發的生鮮乳準運證明,必須具有保溫或製冷型奶罐。在運輸過程中,儘量保持生鮮牛乳裝滿奶罐,避免運輸途中生鮮牛乳振蕩,與空氣接觸發生氧化反應。嚴禁在運輸途中向奶罐內加入任何物質。要保持運輸車輛的清潔衛生。
5.6擠奶設備及貯運設備的清洗
5.6.1清洗劑的選擇應選擇經國家批准,對人、奶牛和環境安全沒有危害,對生鮮牛乳無污染的清洗劑。
5.6.2擠奶前的清洗每次擠奶前應用清水對擠奶及貯運設備進行沖洗。
5.6.3擠奶後的清洗消毒
5.6.3.1預沖洗擠奶完畢後,應馬上用清潔的溫水(35℃-40℃)進行沖洗,不加任何清洗劑。預沖洗過程迴圈沖洗到水變清為止。
5.6.3.2鹼酸交替清洗預沖洗後立刻用pH值11.5的鹼洗液(鹼洗液濃度應考慮水的pH值和硬度)迴圈清洗10-15分鐘。鹼洗溫度開始在70℃-80℃左右,迴圈到水溫不低於41℃。鹼洗後可繼續進行酸洗,酸洗液pH值為3.5(酸洗液濃度應考慮水的pH值和硬度),迴圈清洗10-15分鐘,酸洗溫度應與鹼洗溫度相同。視管路系統清潔程度,鹼洗與酸洗可在每次擠奶作業後交替進行。在每次鹼(酸)清洗後,再用溫水沖洗5分鐘。清洗完畢管道內不應留有殘水。
5.6.3.3奶車、奶罐的清洗消毒奶車、奶罐每次用完後應清洗和消毒。具體程式是先用溫水清洗,水溫35℃-40℃;再用熱鹼水(溫度50℃)迴圈清洗消毒;最後用清水沖洗乾淨。奶泵、奶管、閥門每用一次,都要用清水清洗一次。奶泵、奶管、閥門應每週2次沖刷、清洗。
5.7擠奶設備的維護擠奶設備必須定期做好維護保養工作。擠奶設備除了日常保養外,每年都應當由專業技術工程師全面維護保養。不同類型的設備應根據設備廠商的要求作特殊維護。
5.7.1每天檢查
5.7.1.1真空泵油量是否保持在要求的範圍內。
5.7.1.2集乳器進氣孔是否被堵塞。
5.7.1.3橡膠部件是否有磨損或漏氣。
5.7.1.4真空表讀數是否穩定,套杯前與套杯後,真空表的讀數應當相同,摘取杯組時真空會略微下降,但5秒內應上升到原位。
5.7.1.5真空調節器是否有明顯的放氣聲,如沒有放氣聲説明真空儲氣量不夠。
5.7.1.6奶杯內襯/杯罩間是否有液體進入。如果有水或奶,表明內襯有破損,應當更換。
5.7.2每週檢查
5.7.2.1檢查脈動率與內襯收縮是否正常。在機器運轉狀態下,將拇指伸入一個奶杯,其他3個奶杯堵住或折斷真空,檢查每分鐘按摩次數(脈動率),拇指應感覺到內襯的充分收縮。
5.7.2.2奶泵止回閥是否斷裂,空氣是否進入奶泵。
5.7.3每月檢查和保養
5.7.3.1真空泵皮帶鬆緊度是否正常,用拇指按壓皮帶應有1.25釐米的張度。
5.7.3.2清潔脈動器脈動器進氣口尤其需要進行清潔,有些進氣口有過濾網,需要清洗或更換,脈動器加油需按供應商的要求進行。
5.7.3.3清潔真空調節器和感測器用濕布擦凈真空調節器的閥、座等(按照工程師的指導),感測器過濾網可用皂液清洗,晾幹後再裝上。
5.7.3.4奶水分離器和穩壓罐浮球閥應確保這些浮球閥工作正常,還要檢查其密封情況,有磨損時應立即更換;沖洗真空管、清潔排泄閥、檢查密封狀況。
5.7.4年度檢查每年由專業技術工程師對擠奶設備做系統檢查。
5.8生鮮牛乳品質檢測
5.8.1生鮮乳化驗室和檢測設備鼓勵機械化擠奶廳和生鮮乳收購站設立生鮮乳化驗室,並配備必要的乳成分分析檢測設備和衛生檢測儀器、試劑。
5.8.2檢測指標和檢測方法按照《生鮮乳收購標準》(GB/T 6914-1986)的要求對生鮮牛乳的感官指標(氣味、顏色和組織狀態)、理化指標(密度、蛋白質、脂肪、酸度、乳糖、非脂固形物、幹物質等)進行檢測。有條件的可以進行微生物指標和體細胞數的測定。
6 衛生防疫與保健
6.1衛生防疫
6.1.1防疫總則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的規定,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凈化奶牛主要動物疫病,防止疾病的傳入或發生,控制動物傳染病和寄生蟲病的傳播。
6.1.2防疫措施
6.1.2.1奶牛場應建立出入登記制度,非生産人員不得進入生産區。
6.1.2.2職工進入生産區,穿戴工作服,經過消毒間洗手消毒後方可入場。
6.1.2.3奶牛場員工每年必須進行一次健康檢查,如患傳染性疾病應及時在場外治療,痊癒後方可上崗。
6.1.2.4新員工必須持有當地相關部門頒發的健康證方可上崗。
6.1.2.5奶牛場不得飼養其他畜禽,特殊情況需要養狗,應加強管理,並實施防疫和驅蟲處理,禁止將畜禽及其産品帶入場區。
6.1.2.6定點堆放牛糞,定期噴灑殺蟲劑,防止蚊蠅孳生。
6.1.2.7污水、糞尿、死亡牛只及産品應作無害化處理,並做好器具和環境等的清潔消毒工作。
6.1.2.8當奶牛發生疑似傳染病或附近牧場出現烈性傳染病時,應立即按規定採取隔離封鎖和其他應急防控措施。
6.2消毒
6.2.1消毒劑應選擇國家批准的,對人、奶牛和環境安全沒有危害以及在牛體內不産生有害積累的消毒劑。
6.2.2消毒方法可採用噴霧消毒、浸液消毒、紫外線消毒、噴灑消毒、熱水消毒等。
6.2.3消毒範圍對養殖場(小區)的環境、牛舍、用具、外來人員、生産環節(擠奶、助産、配種、注射治療及任何與奶牛進行接觸)的器具和人員等進行消毒。
6.3免疫奶牛場應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及其配套法規的要求,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對強制免疫病種和有選擇的疫病進行預防接種,疫苗、免疫程式和免疫方法必須經國家獸醫行政主管部門批准。
6.4檢測及凈化奶牛場應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和當地畜牧獸醫主管部門的具體要求,對結核、布魯氏菌病等動物傳染性疾病進行定期檢測及凈化。
6.5奶牛保健
6.5.1乳房衛生保健應經常保持乳房清潔,注意清除損傷乳房的隱患。擠奶時清洗乳房的水和毛巾必須清潔,建議水中加0.03%漂白粉或3%-4%的次氯酸鈉等進行消毒。
6.5.2蹄部衛生保健保持牛蹄清潔,清除趾間污物或用水清洗。堅持定期消毒,夏、秋季每隔5-7天消毒1次,冬天可適當延長間隔。每年對全群牛只肢蹄檢查一次,春季或秋季對蹄變形者統一修整。對患蹄病牛應及時治療。堅持供應平衡日糧,以防蹄葉炎發生。
6.5.3營養代謝病監控高産牛在停奶時和産前10天左右作血樣抽樣檢查,測定有關生理指標。應定期監測酮體,産前1周,産後1月內每隔1-2日監測1次,發現異常及時採取治療措施。加強臨産牛監護,對高産、體弱、食欲不振的牛在産前1周可適當補充20%葡萄糖酸鈣1-3次,增加抵抗力。每年隨機抽檢30-50頭高産牛作血鈣、血磷監測。
6.6獸藥使用準則
6.6.1禁止使用國家明文禁用的獸藥和其他化學物質;禁止使用禁用於泌乳期動物的獸藥種類。
6.6.2禁止使用未經國家獸醫行政管理部門批准的藥品。
6.6.3嚴格按照獸藥管理法規、規範和品質標準使用獸藥,嚴格遵守休藥期規定。
6.6.4預防、治療奶牛疾病的用藥要有獸醫處方,並保留備查。
6.6.5建立並保存奶牛的免疫程式記錄;建立並保存患病奶牛的治療記錄和用藥記錄。治療記錄應包括:患病奶牛的畜號或其他標誌、發病時間及症狀。用藥記錄應包括:藥物通用名稱、商品名稱、生産廠家、産品批號、有效成分、含量規格、使用劑量、療程、治療時間、用藥人員簽名等。
7 記錄與檔案管理
根據農業部發佈的《畜禽標識與養殖檔案管理辦法》和《生鮮乳生産收購管理辦法》建立生鮮牛乳生産收購等相關記錄製度,配備專門或兼職的記錄員,並逐步建立健全檔案管理制度。主要記錄包括:
7.1育種與繁殖記錄
7.1.1奶牛譜係記錄
7.1.2奶牛配種日誌
7.1.3奶牛繁殖和産犢記錄
7.2奶牛進出場記錄
7.2.1奶牛死亡、淘汰、出售記錄
7.2.2牛群異動臺帳
7.3飼料、獸藥使用記錄
7.3.1飼草料入庫和使用記錄
7.3.2奶牛疾病和處方記錄
7.3.3獸藥使用和休藥期記錄
7.4衛生防疫與保健記錄
7.4.1奶牛檢測和疫苗注射記錄
7.4.2隱性乳房炎監測記錄
7.4.3奶牛産後監控卡
7.4.4牛場消毒記錄
7.5生鮮牛乳生産和收購記錄
7.5.1擠奶設備保養維修記錄
7.5.2生鮮牛乳生産記錄
7.5.3生鮮牛乳檢測記錄
7.5.4生鮮牛乳貯存記錄
7.5.5擠奶、貯存、運輸等設施設備清洗消毒記錄
7.5.6生鮮牛乳運輸與銷售記錄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