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臺商雜誌&網路

吳志揚 立足桃園 促進兩岸交流

2012-03-13 16:19     來源:臺商     編輯:王思羽

  桃園縣佔盡地利之便,有機會也有義務讓大陸朋友感受到臺灣的文化和人民的熱情。在未來兩岸交流的發展過程中,桃園將成為臺灣一個重要的“點”,與大陸每一個地方形成一個快速的交流平臺。

  他出身名門,學經豐富,雖然生在臺灣長在臺灣,卻與大陸有著割不斷的血脈淵源。他是重感情、重道義的謙謙君子,他是頭頂“政治家族” 光環的國民黨後起之秀,他就是臺灣桃園縣縣長——吳志揚。

  在大陸,也許吳志揚這個名字沒有他的父親吳伯雄更為人所熟知,可是在臺灣,這位政壇新星卻已經遠非“嶄露頭角”了。從原本無意政壇,到擔任5年時間的“立法委員”,再到如今的一縣之長,吳志揚以嚴謹且正直寬厚的政風深得民眾讚揚。“身體裏有為人民服務的基因”的他,“在其位謀其政”,以發展桃園縣為使命,致力於做好他的“吳氏品牌”。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吳志揚以“禮運大同篇”裏描繪的境界為政治理想,立足桃園縣,服務民眾,發展優勢經濟,同時更致力於以桃園為平臺,以更開闊的視角連線大陸和臺灣。

  從無意政壇

  到服務民眾

  提到臺灣,不能不想到在臺當政數十年的蔣氏父子;而提起桃園,就自然要提起吳氏家族——吳鴻麟、吳伯雄、吳志揚,祖孫三代先後擔任過同一縣之長,這可是臺灣官場的一段佳話。

  然而,你知道的是這些,不知道的卻是——年輕時,職業律師吳志揚並不喜歡政治,“覺得很亂”。但後來卻慢慢發現,做律師對社會的影響力是有限的,只有從政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才更能帶動氣氛、照顧到全體的利益,所倡導的運動才有人來積極響應,個人的言行舉止才能更有影響力。服務民眾最好的方式,還是從政。

  2009年底,吳志揚代表國民黨參選桃園縣長,以領先5萬票的成績戰勝了對手,成為吳家一門第三位接掌桃園縣的“掌門人”。

  古語有雲:“人道公門不可入,我道公門好修行。”吳志揚打了個恰當的比喻:如果把廚房假設成政治環境,民眾吃的就是廚房煮出來的菜。

  面對父親“怕熱就不要進廚房”的告誡,吳志揚卻反駁説,“一方面要不怕熱,一方面,誰規定廚房要是熱的呢?”讓廚房清爽乾淨,菜也自然乾乾淨淨而且養生,這樣民眾才會信任這個廚房,政府與人民之間的信賴關係就自然建立起來了。“政府充分為民眾服務,不要因為現實的
關係妥協。如果違背自己的道德、服務的初衷,我寧可退出政壇。”吳志揚説。

  吳志揚的爺爺吳鴻麟當桃園縣長是五十多年前的事,其父親吳伯雄當桃園縣長時離現在也已經三四十年了,即使是在桃園這同一個地方,在不同的時間段會有不同的發展需要。“我們就是把當前人民最需要的做好。”吳志揚説,“總有一天,我的縣長職位也會卸任,我希望人家認為我是好縣長,是值得懷念的縣長,這樣就夠了。不為名也不為利,我只希望把‘品牌’做好,在這塊土地上的奉獻能夠持續,應該不會有辱家風。”

  佔盡地利之便 

  發揮優勢特色

  桃園縣位於臺灣的西北部,臺北縣以南、新竹縣以北。過去因縣內遍植桃花,繽紛馥鬱,而有桃仔園或桃澗之稱,清光緒12年(1886年)正式以桃園為名,1941年建制為桃園縣。

  “去臺灣一定要去桃園縣,不然肯定會有遺憾。”吳志揚笑道。由於臺灣作為海島的特殊地理形態,多數來臺遊客都是搭乘飛機。“而臺灣最重要的國際機場就在桃園。”吳志揚説。作為整個北臺灣的中心,桃園縣無疑成為了臺灣對外最主要的門戶和樞紐之地。

  在“大溪老街”品臺灣的個性小吃和美麗的工藝品;到“龍潭”感受特有的客家文化;訪“三坑老街”嘗嘗著名的石門活魚和花生糖;遊“後慈湖”回味歷史的氣息;攀“角板山”讓眼睛接受洗禮;賞“拉拉山神木群”,漫步在含氧量最高的天然氧吧裏……吳志揚為大陸游客推介了這一條有歷史、有人文、有各色小吃和美麗風景的遊覽路線,保準大家來了“不虛此行”!

  受益於“個人遊”的開閘,打破了大陸游客只在桃園上下飛機的旅行社路線,如今有約70%的大陸旅客至少會在桃園住一個晚上,許多遊客的第一站和最後一站都是桃園。“桃園是全臺灣跟大陸的直航點最多的一個地方,共有35條航線,也是臺灣對世界最主要的空港之一,我們有高鐵
、高速公路,乘高鐵到南部,也是一個多小時就到了。”吳志揚推薦把桃園作為自由行的一個根據地,感受桃園的多元風光、體驗特色多元文化,發達的交通更能使遊客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能體驗到臺灣秀美的山水。

  坐擁臺灣最大的機場,吳志揚表示,整個桃園縣其實就是一個廣義的航空城,尤其在ECFA簽署後,桃園縣地位的重要性更加彰顯。

  桃園縣是全臺灣工業産值最高的地方,共有22個工業區,臺灣前500大的企業至少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主要工廠都在桃園縣。整個北臺灣8個縣市,從臺北市的內湖、南港工業園,到桃園,再到新竹各地的園區,這是臺灣整個科技産業的藍帶。曾經有報道説,“如果臺灣的這條産業藍帶
停産,全世界的高科技産業都停産。”而桃園縣就位於這條藍帶的正中心。

  “我們最適合做兩岸的佈局,甚至在這裡設置全球的運籌中心。” 吳志揚説,“桃園作為臺灣對大陸的一個最重要的門戶,我們要把相關的基礎來做好,以便我們可以提供兩岸的企業家來佈局全球,以桃園作為立足點是最棒的。”

  兩岸交流

  應跨出更大腳步

  自從2008年臺灣由國民黨執政,4年來,隨著“三通”的全面打開、ECFA的簽署、陸客自由行的開閘,兩岸的經貿合作不斷加深,文化交流不斷拓展,人員往來越來越密切。海峽兩岸一水之隔,距離,本就不應該這麼遠。

  “在大陸出臺了一系列惠臺政策以及兩岸簽ECFA協議後,臺灣的企業成為直接的受益方,企業的市場頓時有了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吳志揚説,“臺灣重要的産業鏈幾乎都在桃園,但是如果不是國民黨為緩和兩岸關係所做的努力,甚至在經濟上簽署了ECFA的話,我覺得臺灣的經濟是非常容易被邊緣化的。”

  吳志揚也曾多次走訪大陸,在感嘆大陸經濟水準、城市建設發展速度之快的同時,吳志揚也更堅信,東亞的經濟會再次騰飛,“這個趨勢是很確定的”。

  “大陸給臺灣各行各業提供了很多的機會。”吳志揚説,兩岸經濟優勢互補非常明顯,“臺灣所欠缺的是大的市場,而現在大陸廣闊的市場正可以讓我們充分發揮。”

  所以,兩岸交流的加強和深化乃大勢所趨,“越自然越好,不要去做限制。”同時,吳志揚強調,兩岸交流應邁出更大的腳步,民間交流的速度要趕得上政府之間的交流。“要讓民間自主性地做交流,讓民眾都能夠感受到交流不僅僅只是政府可以去做,老百姓也可以進行自由的溝通和交流。只有讓兩岸的交流更加自由,彼此間才可以從中找到更多可以學習借鑒的東西。”

  “比如旅遊,它的真正意義是老百姓互相了解和體會對方的生活方式,透過旅遊這種輕鬆的方式,他們會有他們的想法。”吳志揚認為應該要儘量加強這些軟性方式的一些交流,而桃園縣又因佔盡地利之便,將成為臺灣這邊一個重要的“點”,跟大陸每一個地方形成一個快速的交流平臺。“當然,我們要做好相關的準備,以及相關機制的配套。我們有機會也有義務使臺灣的文化跟人民的熱情讓大陸的朋友可以感受得到。”

  慎終追遠、飲水思源,是中華文化的精華。兩岸同根同源,攜手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也是要發揮中華文化影響力的時候。吳志揚説:“兩岸的交流有兩座基本的橋梁,一是經濟合作,這方面我們要手牽手;二是文化交流,我們要心連心。手牽手,要牽得更緊;心連心,要連得更近。我們一起來追求互助雙贏!” (劉醒)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責編信箱:tsfwzx@taiw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