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王石接受記者採訪。新京報記者 王嘉寧 攝
王石 63歲,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1999年辭去萬科總經理職務,現任集團董事會主席。
王石在中國企業家中一直被視為一個標桿型人物。他的清醒、內省在企業家群體中顯得格外突出。他曾經因為房價拐點論和汶川捐款遭到質疑,也因為投身公益和環保得到認同。
在現場,記者看到的王石謹慎幹練。在前期的溝通中,他明確表示不涉及家庭與房價預測的話題。他最愛談的話題是一個企業家對自我身份的認知和思考。
■ 對話動機
王石新書記錄了他從2000年到2014年的經歷和思考。
在書裏,他談登山、談環保、談遊學,也談企業家的身份與階層定位。在外界眼裏,他的身份多樣,但他終究定位自己為一名企業家。我們採訪王石,希望了解一個企業家對自身和公共事務的思考,他對自我身份和階層的定位,他希望企業傢具備怎樣的精神,他如何看待企業家的創新精神和如何思考未來。
【回憶】
做雞飼料生意驚心動魄
新京報:這次出版《大道當然》,是對自己經歷的一個梳理。作為一個企業家對自己影響最大的經歷是什麼?
王石:我1983年到深圳創業做雞飼料,那8個月的經歷對我來説受益無窮,驚心動魄。
十年之後,有一次我跟劉永好對話,我説我做雞飼料的時候你還沒開始做呢,但是我放棄了。劉永好後來成為中國首富,如果我不放棄的話,這首富應該是我的。
做雞飼料生意有兩個特徵:第一,它很難賺錢,從雞屁眼兒裏賺錢,摳的是幾厘錢,但賠錢狠,飼料是大宗貨,一發黴潮濕,就會賠錢。遇到雞瘟,更容易賠錢。但是它消費量非常大。
我沒看好這個市場,所以我放棄了。這是我經歷過最難賺錢的生意,所以劉永好做多元化的時候我説沒問題,你能從雞屁眼兒裏賺錢,做其他賺錢都容易,因為太難賺錢了。
另外就是萬科的股份制改造。
新京報:這些經歷怎麼改變了你?
王石:早期做雞飼料的經歷,就像一場賭博,大起大落的過程讓人更容易保持平常心;股份制改造的經歷,讓人見識了股票資本市場的競爭,並購與反並購的慘烈,這些都是我寶貴的財富。
新京報:你一直強調自己企業家的身份,那個時候就有這種身份的自覺嗎?
王石:改革開放我到深圳想過渡一下。我從沒想成為企業家。我當過兵、工人、政府公務人員,將來自己能做什麼不是很清楚。到深圳就是個做生意機會,進去了,才發現最後自己的出路就是企業家。你這個身份是沒法改變的。除非你非要走一個極端,要改到另外一個活法,我沒有這個想法,我也知道我的局限性。
[責任編輯:孟雅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