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商服務中心  >   人物

弘法利生大慈大德—聆聽星雲大師

2014年01月17日 11:11:23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圖:“星雲大師畫像”由本報編輯郭紅松所繪,並由文化部部長蔡武在“星雲大師一筆字書法展”期間作為禮物贈送給了星雲大師

星雲大師為中國紫檀博物館館長陳麗華題寫“佛”字本報記者 馬曉毅攝

  由文化部、國務院新聞辦、中央電視臺、國務院僑辦、對外友協、孔子學院總部/國家漢辦等主辦的2013“中華之光——傳播中華文化年度人物評選”頒獎典禮近日在北京舉行。獲獎的十位個人和一個團體來自世界各地,代表了不同的文化領域,其中就包括為世界和平與文化交流貢獻卓著的星雲大師。

  在星雲大師下榻的中國紫檀博物館,記者有機會聆聽了他的開示,並現場親識了其“一筆字”書法的神韻。

  星雲大師已87歲高齡,當天見到他時,雖然行路緩慢,但神朗氣清,思維敏捷,言談清晰睿智。他的眼睛雖因糖尿病致視物模糊,但與多人對坐而談,誰坐何處,盡在其心中。可謂:面對大千世界,依然神閒氣靜;處於紛紜世事,卻是滿懷信心。

  前些年,星雲大師試寫“一筆字”書法,而後竟一發而不可收。觀其近作,更感到信筆任墨,收放自如,靈動自然,自成體式。

  星雲大師的筆法樸拙中融入圓轉流動,法不求與古人同,而神亦自足。胸中無塵埃,自有藝術澄明之境界。對於大師本人,尚屬獨闢蹊徑,弘法利生,傳播佛教和中華優秀文化;對於觀者,則是可盡享藝術之美,提升道德境界,感悟人生智慧。

  一幅油畫

  2000年初春,記者到洛杉磯專程採訪中國留美畫家李自健,他因創作油畫《南京大屠殺》在國際上引起強烈反響。

  儘管此前已通過各種途徑看到過《南京大屠殺》,但在李自健的住處,當記者親臨現場目睹這幅巨作時,還是被其強烈的表現力震撼住了。

  李自健在談《南京大屠殺》的創作過程時,反覆提到一個名字——星雲大師。“如果沒有星雲大師的支援和理解,我不可能有這種能力創作這樣一幅作品,並如此引起世人的關注和日本人的恐慌。星雲大師是我的指路明燈。”

  隨後,記者在李自健的引領下,前往西來寺參訪,不巧星雲大師外出弘法,但西來寺恢宏的場面和靜穆的氣勢讓記者印象深刻。

  此後,光明日報率先濃墨重彩地報道了李自健創作油畫《南京大屠殺》的過程,以及這幅油畫在世界各地展出過程中與日本右翼分子鬥智鬥勇的故事。這在國內媒體是第一家。

  至於星雲大師與油畫之間的故事,以及他心中那種面對民族災難永志不忘的悲憫情懷,記者限于當時版面沒有給予過多的筆墨。恰值此次星雲大師在京停留,不期然,他與記者再次講起了這段故事。

  星雲大師説:“我出家的時候,師父給我起名叫‘今覺’,後來我在寺院讀書,偶然在圖書館翻到一本王雲五的辭典,裏面有‘星雲’兩字,‘星雲’是時空裏面最大的。所以,我就想,我人雖還小,但應該將來在虛空天地之間有所作為,我就叫作‘星雲’吧。”

  在星雲的生活中,對他影響最深的人是外婆。星雲出生於1927年,據説生下來一邊臉是紅的,一邊臉是白的,獨特的外貌一度嚇得母親不敢喂他。

  星雲大師説:“我有個很好的外婆,她是做園田的,很勤勞,每天早上三四點起來鏟菜挑到早市上賣,我也起來幫她的忙。我雖然年紀小,卻很喜歡做家務。外婆喜歡我,我也喜歡她。外婆是信佛的人,我後來出家完全是受她的影響。我覺得,像她那樣慈悲,那樣善良,那樣祥和,在人間也是很不容易的。怎麼樣才能像她那樣做人呢,出家做和尚可能就跟她一樣了。”

  星雲從小就跟外婆出入寺廟,吃齋唸佛。在他幼小的心靈裏,外婆是一盞溫暖的明燈。

  然而,寧靜的生活很快就被戰亂打破。1937年12月13日,大雪紛飛,日寇攻佔南京。10歲的星雲披著被單,跟著外婆隨逃難的人群一路向北方跑。回望南京城,火光沖天——日寇正在進行南京大屠殺。逃難中的星雲和外婆在路上碰到了日軍,苦難就此降臨。

  星雲大師回憶道:“日本兵來了以後,在我的家鄉揚州,四處燒殺搶掠,一個鬼子把我的外婆摔倒在稻草裏,正要點火時,突然聽到另一個鬼子説了句什麼話,就走開了,外婆萬幸躲過一死。類似這樣的情況,我還經歷過好幾次。後來,年近60歲的外婆又被日本鬼子抓去煮飯,結果寒冬季節,外婆又不知什麼原因被他們殘忍地扔到長江外的運河裏,水滔滔地流,外婆不會水,但因為冬天穿著棉衣,就在水上漂,她使勁撲騰抓住了一艘船的鐵絲,才沒有被衝到江裏淹死。”

  戰爭的陰雲不斷影響著星雲的生活,殘暴的日寇燒燬了他的家鄉江都小鎮,四間草屋蕩然無存。星雲的父母都是老實農民,育有四個子女。動蕩的戰亂,讓星雲的父親杳無音信,生死未卜。

  1939年,憂心忡忡的母親帶著星雲沿著長江不斷尋找父親,可是仍沒有任何消息。饑寒交迫的母子倆走進了南京棲霞寺,星雲的命運就此發生了徹底的改變。

  星雲大師説:“我遇到了一個師父,他問我:小朋友,你要出家嗎?我被他問得很突然,彼此也不認識,怎麼就問起你要不要出家呢?我説,要了。就有一個人來找我,説現在有一個人要收你做徒弟,你拜他做師父吧。就這樣,我就看到了我的師父,莊嚴、清高。我心嚮往之,所以就親近他。他問我,你出家嗎?我説,出家。從此我就沒有反悔過。”

[責任編輯:孟雅詩]

商情快遞
精彩推薦
疑難救助
相關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