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業者:兩岸新能源合作 可先“談戀愛”
兩岸經貿文化論壇
羊城晚報記者 薛江華 黃亮 尹安學
昨天,第六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在廣州開鑼,主題為:“加強新興産業合作,提升兩岸競爭力”。與往屆不同,這次在論壇全體大會之前,別出心裁設置了為期兩天的參觀訪問環節。昨日一早,100多名與會代表分成新能源組、節能環保組、文教組,分赴深圳、佛山、江門、東莞等地,深入企業一線,感受兩岸在新能源、節能環保等方面合作的前景和潛力。
新能源篇
在深圳,代表團先後參觀了兩家新能源企業———深圳市創益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和泰瑪風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這兩家企業的規模不算大,但都擁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核心競爭力。
缺乏溝通機制,影響産業佈局
創益的“光伏建築一體化産品”可以代替傳統的建築用玻璃幕墻,把建築變成一個小型的“太陽能光伏電站”。這一技術,吸引了一位臺商的注意,他在東莞虎門有一間照明設備生産廠,在進入今天夏季的用電高峰期後,他為每週二的錯峰用電感到苦惱,他希望能夠將一些類似的新能源設備和技術落戶到自己的工廠。
創益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董事會主席李毅坦言,和長三角相比,珠三角更適合他們這樣的創業型企業,因為這裡有適合企業從小到大發展的土壤。但他認為,廣東的企業,包括新能源企業在內,都存在與政府分得過開的問題,“喜歡悶聲發大財”。前來參觀的臺灣臺南大學綠色能源科技學系教授黃鎮江指出,如果缺乏與企業的溝通機制,政府在對於新能源産業的佈局上會受限。
泰瑪則是一家集研發和生産磁懸浮風力發電系統為一體的企業,在創立後的第七個年頭,研發出了第一代産品。現在,企業已經和美國客戶簽下了2億元的訂單,另外的一個大客戶,則遠在北方的遼寧。企業董事長林文奇認為,廣東的市場很巨大,但推廣起來不容易,“還存在著認識問題。”
新能源的合作,可先談談戀愛
“美國做什麼,臺灣就喜歡跟著做什麼。”黃鎮江精闢指出,儘管在全球的新能源産業技術地圖裏,廣東和臺灣所處的位置不同,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以代工為主。“再好的産品,生産線還不是從德國、美國買回來的?”
“第一代落後了,第二代要迎頭趕上。”黃鎮江説,新能源産業的市場其實很巨大,儘管國外已經遙遙領先,但仍有可以發展的空間。他舉例説,以風能、太陽能發電所需的蓄電池來説,臺灣已經在研發它的生産線,而不是局限于生産一塊塊的蓄電池。黃鎮江建議,廣東可以和臺灣合作,跳出代工的微利模式,以核心技術和品牌行銷為主,並肩站在産業發展“微笑曲線”的兩端。
臺灣幹布太陽能公司的總經理林江財先生也指出,2009年全球太陽能電池産量近五成來自大陸與臺灣,其中臺灣佔10%,大陸佔到了38%,而全球太陽能産業營收達到385億美金,“你説這市場有多大!”他認為,大陸與臺灣在新能源産業領域展開闔作,應該首先“將門打開”,像發展男女關係一樣,如果結婚尚早,就先談談戀愛。
對於政府在政策層面上的支援,黃鎮江教授認為大陸政府部門的認識都很一致,關鍵是從政策到真正實施的策略落實上能否有足夠的決心。此外,他也指出,臺灣在大力發展新能源産業的過程中,不能將相關的標準局限在島內,而是應該做到臺灣標準兩岸化,兩岸標準國際化。
文化篇
昨天早上8時半,文教組首先來到深圳文化産權交易所。該所是國內僅有的兩個國家級文化産權交易所之一,文化産品在這裡可以像證券交易所一樣買賣交易,已正式運營兩個多月。
據接待方介紹,目前文化産業最缺資本市場的支援,建立該所的目的在於將資本市場和文化産業結合起來。來訪問的臺灣同胞對此感到新鮮並提問:交易時産品是否一定要存放在交易所,如何鑒別交易品的真偽等等。臺灣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的潘錫堂稱:“我在美國時沒有找到類似的平臺。”
臺灣技校學生,有望內地實習
在下午舉行的座談會上,內地和臺灣的參訪組成員紛紛發表自己參觀的感受。臺灣新聞界的趙怡稱,20年前自己來內地是傳授經驗,20年以後不是傳授,而是觀摩學習,如今在臺灣,很多學生把來內地學習視為一種榮耀和進步。無獨有偶,東方技術學院董事長李福登在座談會上詢問能否允許該校學生到深圳實習,中臺辦交流局局長李維一當場表示:“此事正在與相關部門商討,我們將積極努力,在論壇結束前給予明確答覆”。
談到文創産業,臺灣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潘錫堂認為,最近兩岸不約而同將文化創意産業視為文化發展的重中之重,雙方應發揮各自優勢互補互利,臺灣的優勢在於對文化資本的運用和對文化內涵的傳遞,而內地則善於開拓市場。
在演藝事業領域,臺灣廣播電視節目製作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汪威江認為,臺灣剛出臺文化創意産業的草案,分為16項項目,內地和臺灣在某些項目上可以進行合作。中華演藝總工會理事長陳桓浩稱:“臺灣在合作拍戲方面的態度是開放的,將來我們希望做到,只要內地影視界在臺投資就允許其在臺拍攝,我們將配合其工作幫助申請場地、招募人手等。”
兩岸合編字典,清除學術障礙
針對兩岸對於西方傳入的科技詞彙有著不盡相同的翻譯,從而給雙方學術交流造成某些障礙的情況,中華語文研習所董事長何景賢表示,目前兩岸已著手解決這一問題,2014年將編訂出一本涵蓋8萬詞條的兩岸現代漢語常用本,該字典將兩岸人民在日常生活用到的、中小學校裏涉及的科技詞彙列出一個對照表,方便比較學習。而且從今以後兩岸將建立長效溝通平臺,當出現新的科技名詞時,兩岸將不再使用不同的翻譯,而是統一同一種翻譯。
在座談會上,有組員呼籲重視對中文的使用,認為臺灣和內地均出現類似的現象,即很多産品即使在中國生産也全是英文沒有中文,這種現象值得重視。文化的根基在於語言,發展文化産業應注重在根基上下功夫。他開玩笑地説:“現在臺灣和內地沒有‘停車場’,所有的停車場都是‘P’(諧音“屁”)。”此話引來一片笑聲。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