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商情快遞

北京表態不會輕易放鬆限購 房産仲介紛紛關張

2014-07-29 09:50     來源:華夏經緯網     編輯:馬迪

  “穩定向好”—近日,北京市委市政府亮出了今年上半年北京經濟發展“成績單”。在房地産業“降溫”的同時,北京上半年完成了GDP7.2%的增長。

  記者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北京房地産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為6%,同比進一步出現下降。與此同時,北京財政收入對於房地産的依賴程度也在不斷降低。

  “北京不會輕易出臺新的房地産政策。”北京市市長王安順在上半年經濟形勢分析會上表示,北京不會輕易放鬆限購等措施,否則會削弱結構調整的動力,影響城市可持續發展。

  “限購令”推進經濟結構轉型

  一週前,河北保定人劉曉(化名)從位於朝陽區石佛營的一家房産仲介辭職。

  “整整兩個月沒賣出一套房。”劉曉説,店裏近幾個月至少已有5個同事離職,多數都選擇了轉行。

  28歲的劉曉經歷了北京房地産市場繁盛的時期。那時候石佛營東路一條並不寬的街兩邊,有著十幾家大大小小的房産仲介,業績好的業務員一個月能賣出十幾套房。

  不過,過於依賴房地産的地方經濟增長模式,幾年前起已被詬病。專家認為,房地産市場的急劇膨脹帶來地方政府的賣地熱情,令地方經濟增長滑入了一種依靠“土地財政”拉動的畸形模式。

  2012年,北京市財政部門一名負責人曾坦言,北京的財政收入“如果談問題”,就是財政收入中來自房地産的稅收比重較高,此前基本能達到20%左右。而北京土地資源稀缺,人口資源環境壓力加大,“財政主要依靠房地産收入的模式是不可持續的。”

  事實上,2010年起,北京市已主動採取了限房、限車等措施。同時,在經濟增長上開始專注于結構性調整。

  其後,北京也經歷了轉型的“疼痛”—和全國其他省市相比,北京經濟的增長速度一度位居最後。對此,時任北京市市長的郭金龍曾表示,雖然看上去經濟增速慢了,但經濟結構帶來了積極變化,“經濟發展初步擺脫對房地産投資和汽車消費的過度依賴。”

  數據顯示,2012年上半年,北京財政收入中房地産所佔比例已降至14%。

  劉曉感覺到了這種變化。他所在的石佛營“仲介一條街”冷清了不少,一些小仲介紛紛關張。與此同時,房價趨於平穩,不再像脫韁的野馬一樣失控狂飆。

  “北京經濟要實現穩增長,房地産軟著陸是基本前提。”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劉元春指出,房地産價格須通過調控,實現有序緩慢回落,在這個過程中令房地産建設、投資與實際需求相吻合,將泡沫和風險有效地“擠”出。

  經濟增長對房地産依賴降低

  今年上半年,北京GDP總量實現了9769.3億元。據市統計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夏沁芳介紹,上半年房地産業增加值同比下降6.4%,佔GDP的比重為6%,同比降低0.8個百分點。

  數據還顯示,上半年北京商品房銷售面積為535.8萬平方米,比上年同期下降34.8%。

  在財政收入方面,以往的貢獻“大戶”房地産業在上半年也出現了較為明顯的下滑。北京市財政局局長李穎津介紹,上半年北京房地産業完成財政收入411.3億元,同比增長9.6%,增速較上年同期下降33.8%。

  這些數字意味著,北京經濟增長對房地産業的依賴程度在進一步降低。

  不過劉元春認為,北京作為一線城市,依然不能夠低估房地産對於整體經濟的影響。“北京房地産規模體量比較大,整個房地産銷售的規模依然較大,包括不動産佔整個居民財富的比重也是很高的。”

  新興産業對財政收入貢獻加大

  擺脫房地産“依賴症”之後,北京的經濟增長靠什麼支撐?

  北醫三院骨科主任劉忠軍,去年進行了一次被稱作“魔幻”技術的嘗試—他將3D列印機列印出來的鈦合金“骨骼”植入病人的身體。

  目前,北京正在實施的“生物醫藥産業跨越發展工程”正在致力於建設擁有核心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準的“專、精、特”發展的生物醫藥“代工線”。

  數據顯示,上半年規模以上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增長14.9%,快於工業平均增速8.6個百分點,對工業增長的貢獻超過一半。

  在服務業中,資訊服務業、金融業、科技服務業發展態勢良好,增加值分別增長12.6%和12.5%和9.3%,佔GDP的比重合計超過3成,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2.7%。

  夏沁芳認為,今年上半年,北京不同行業實現了分化發展、“有進有退”的態勢。“傳統與新興行業間此消彼長的發展勢頭,體現了産業結構的優化升級。”

  “北京將更注重長遠,主動調整,提高持久耐力和發展協調性,而不是短跑衝刺。”北京市發改委委員李素芳説。 新京報記者 溫薷

  對話

  “穩增長”更加注重提質增效

  “寧肯犧牲速度也要調整結構”

  新京報:經濟“穩增長”的過程中要注意什麼?

  北京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當前,首都發展正進入新的階段,經濟“穩增長”的過程,更表現為提質增效、結構優化、動力提升的過程。在這個調整過程中,我們要更注重長遠,主動調整,積蓄力量,提高持久耐力和發展協調性,而不是短跑衝刺,計較一時得失。

  新京報:北京近年來不再一味要求經濟發展的速度,在“城市病”的破解上,北京有何舉措?

  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我們寧肯犧牲一些速度、經歷一些陣痛,也要調整結構,把治理“城市病”和加強環境建設放在更重要的位置。著力以功能疏解和産業調整促進人口疏解。多措並舉治理交通擁堵,軌道交通在建里程達到208公里,實施更為嚴格的小客車數量調控措施,年度調控指標從24萬輛減少至15萬輛。環境治理方面,實施了“大氣污染防治條例”,全市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了11.2%。

  “統籌‘進退增減’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

  新京報:在發展過程中,如何保障民生?

  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住房保障工程加快推進,新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3.6萬套、竣工6.1萬套;社會保障水準不斷提升,發佈社會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聯動機制新方案,保障對象由16萬人擴大到22萬人;聯動上調6項社保待遇標準,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最低工資等各項社保待遇標準提高10%左右。

  新京報:對於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接下來如何推動?

  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下半年,圍繞構建“高精尖”的經濟結構,將繼續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統籌做好“進退增減”的大文章,一手抓好改革創新、穩定增長、提質增效、城市管理、生態建設、民生保障等方面的“增與進”,一手抓好産業疏解、大氣污染防治、人口規模調控等方面的“退與減”。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責編信箱:tsfwzx@taiw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