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商情快遞

泉州對臺小額貿易倍增 成臺企“營養線”

2013-04-27 10:00     來源:中新社     編輯:王思羽

  廈門海關隸屬的泉州海關25日發佈數據稱,泉州今年第一季度對臺小額貿易同比增長1.19倍,達到3786萬美元,佔大陸對臺小額貿易總額四成,繼續成為大陸最大的對臺小額貿易口岸。

  小額貿易是臺灣地區居民在大陸沿海指定口岸依照有關規定進行的貨物交易。與“兩岸直航”相比,其作為點對點之間的貿易,貿易點多、距離較短、運時較少,時效性強。如泉州石井口岸,其距離金門島僅6.5海裏,航程僅1個多小時。

  作為臺商在大陸主要投資地之一,福建尤其是閩南地區有大量製造業臺企,他們很多配件和原材料需頻繁從臺灣本島供貨。小額貿易以其航程短,物流快的特點,為福建臺企及時提供物料補充,成為不可或缺的“營養線”。

  泉州海關人士介紹稱,臺企所需的物料補充,往往“散、多、雜”,用小額貿易方式能讓企業節省成本和時間。他表示,針對對臺小額貿易進口頻繁的特點,泉州海關在港區內設立監管點,從對臺小額貿易區到海關辦公地點僅需2分鐘時間,並實施“24小時預約加值班”制度,確保對臺小額貿易貨物通關“零待時”,海關還實行“集中、定點、分類”的規範管理,推出了申報、查驗、放行“一條龍”服務,大大提高了貨物通關效率。

  “海關出臺了一系列的扶持舉措,貨物從臺灣本島經由對臺小額貿易渠道進口,在登陸的第二天就能送到貨主的手中。”臺灣石誠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朱俊宏告訴記者。

  除依靠小額貿易進行機械零配件的補充,借ECFA(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東風,兩岸業者還憑藉小額貿易點嘗試“臺灣生大陸養”的農業模式。

  以臺灣中華鱉卵為例,臺灣南部氣候條件特別適合中華鱉卵孵化,孵化技術和成本均比大陸有優勢,而大陸在市場和勞動力方面比較有優勢,因此,在臺灣孵育中華鱉卵並以小額貿易的形式送到大陸養殖,可發揮兩岸各自優勢,加強其競爭力。

  “海關開通小額貿易加速通關的‘綠色通道’,農産品從查驗到放行完畢僅需半小時”,泉州海關人士表示,大陸相關部門的便利措施,讓小額貿易點距離近航程短的優勢得到充分發揮。

  而隨著ECFA早收清單逐步落實,大陸進口臺灣中華鱉卵關稅由原來的20%降至2012年的5%,大大降低企業經營成本。目前,臺灣每年産鱉卵3-5億枚,其中90%以上供應大陸養殖戶。

  “第一季度石井口岸以對臺小額貿易方式申報進口臺灣水産品1490.24噸、價值174.11萬美元,同比分別增長23.8%和113.7%,進境船舶增至每週8—9個航次”,泉州海關人士向記者介紹,石井口岸已成為臺灣水産品最大登陸口岸。(完)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責編信箱:tsfwzx@taiw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