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商情快遞

船舶航運市場價跌去2/3 低谷局面或延續5年

2012-05-31 09:00     來源:南方日報     編輯:王思羽

  2008年從秦皇島至廣州,運價約120元/噸,現僅為40元/噸

  炎炎夏日,但對於航運作業來説卻儼然像是“隆冬”季節。在成本大幅攀升的情況下,航運價格反而跌去2/3,業內專家表示運力的驟增導致航運企業對貨源運價失去“議價權”,預計這一“隆冬”季節將持續5年左右時間。

  低谷局面可能延續5年左右

  現狀

  如果説2003至2008年是航運經濟的“夏季”,那麼2009年之後則開始進入“冬季”,時至今日行業儼然進入“隆冬”季節,而專家表示,這一季節或將持續5年左右。

  “現在運價有多低可能超出你的想像”,據廣州南沙一位姓嚴的船員告訴記者,2008年從秦皇島至廣州運輸煤炭,五六萬噸載重船舶航線的運價約為120元/噸,而現在這一價格才40元/噸,“價格只是之前的1/3”,而且,以前是貨搶船運,現在是船搶貨走。

  提及航運經濟的“夏季”,嚴姓船員記憶深刻,那時是航運經濟空前高速發展的黃金時期,國際航運波羅的海(BDI)指數飆升至11793的歷史最高點。那時人們搶著買船搞航運,2.8萬噸的散裝貨船價格在2億元以上,而現在同樣的船能賣到1億元以上就不錯了。

  作為全球經濟晴雨錶,BDI指數在經歷2011年的萎靡不振後,2012年仍然沒有“hold住”,從年初的1624點一度跌至今年2月的647點,創下了該指數1986年以來的新低,儘管目前回至1000點附近,但震蕩下行的趨勢依然讓航運作業人士感到心寒。

  嚴姓船員表示,現在航運船舶跑也是虧,不跑更虧,進入惡性迴圈的怪圈,很多企業只能想盡辦法能少虧一點是一點。

  中海貨輪公司總經理邱國宣表示,航運業是國際貿易的“派生”産業,與國際經貿形勢密切相關。2008年爆發的全球金融危機,對世界經貿發展産生了嚴重影響,對航運市場也造成了巨大衝擊。之後2009年大幅下跌,2010年短暫復蘇後,2011年低位徘徊,今年又陷入了“深度調整之中”。

  廣東海事局局長梁建偉告訴記者,“未來幾年航運經濟總體走勢仍將持續低迷,處在低谷的時間可能延續5年左右”,同時隨著市場供求關係逐步平衡,航運將恢復其微利面目。

  析因 運力失衡導致企業陷入困境

  對於航運市場低迷的原因,梁建偉告訴記者,當前航運市場仍處在低谷期,影響航運市場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供需關係、成本狀況、美元價值及資本炒作等。目前航運經營困境癥結在於供求市場的嚴重失衡。

  從需求方面來看,2004年,全球海運總量約60億噸,經過連續高速增長至2008年達到81.7億噸;儘管2009年受金融危機影響出現下滑,但仍然達到78.4億噸,2011年國際海運總量達到近90億噸。

  然而,與航運運力增長的速度相比,海運總量的增長只是“小巫見大巫”。在波羅的海(BDI)指數飆升的2003至2008年,傳統船東、航運公司、大量貨主甚至資本投資者瘋狂訂造大批船舶陸續投放市場,航運運力急劇膨脹。

  在中國,2006年造船訂單還在3000萬至4000萬噸上下,市場相對理性;到了2007年,卻瘋漲到1.7億噸,即便在金融危機全面顯現後的2010年,造船量依然高達8000多萬噸。這即意味著,2006至2010年的5年間,國內航運新增運力相當於以往正常年份約20多年的需求。

  統計數據顯示,2004年,世界海運量為60億噸,但世界航運的運力僅為8億噸,每艘船一年大致能跑8個航次;目前世界海運量增長為90億噸,但每艘船一年卻只能跑6個航次,運力過剩20%以上。

  “屋漏偏逢連夜雨”,在運力過剩導致運價下跌的同時,航運企業還面臨成本上升的壓力。據中海貨輪公司總經理邱國宣介紹,在油價不斷上漲的情況下,燃油成本目前已佔公司運輸收入的50%以上,加上船員人工成本、船舶折舊費、保險費、港口費等紛紛上漲,航運企業面臨“嚴峻的考驗”。

  航運市場

  進入調整期

  ■求解

  在航運作業陷入困境之時,嚴姓船員更加關注世界經濟的“大盤”走向,然而,“大盤”走勢依然讓他失望。

  進入2012年,傳統的歐美經濟區受到歐債危機、金融醜聞等系列影響,經濟復蘇進程緩慢,甚至存在下行風險,由此造成市場疲軟、需求萎縮。此外,中國、印度、巴西等主要新興市場均出現資本外流、匯率下跌等不利態勢,經濟增長率均有所下調,這進一步導致世界經濟增長緩慢。

  邱國宣表示,在全球經濟復蘇乏力、低速增長的大背景下,加上運力嚴重過剩,國際貿易和航運市場都將進入新一輪調整發展時期,航運企業要更加注重以提高品質為主的“內涵式發展”。

  比如,以前中海貨輪公司是以沿海煤炭運輸為“主力市場”,遠洋運力投入只佔總運力的1/4。但公司隨沿海市場和戰略定位的轉變而變,目前遠洋運輸也成為公司業務的“半壁江山”,從而提升了公司在航運“隆冬”的盈利能力。

  梁建偉則表示,當前,航運企業必須認識行業進入發展“低谷期”的事實,既要理性投入,注重企業的經營效益,尤其是短期經營效益,又要根據航運低谷期的經濟形勢以及自身情況制定規劃,力爭在殘酷的行業競爭過程中爭取更大的市場份額,從而實現從“生存”到“發展”的跨越轉型。

  有業內人士認為,當前行業環境節約措施必不可少。航運企業要慎重訂船,延遲新船下水,同時閒置多餘船舶,合併長期貨載不理想的航線,只有節約運營成本、彈性調整各港口的艙位配比,才能熬過航運業的“隆冬”之季。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責編信箱:tsfwzx@taiw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