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生物科技和醫藥産業合作前景廣闊
新華網福州11月8日電(記者劉旸 張逸之) 第六屆海峽兩岸林業博覽會暨投資貿易洽談會將於11月9日在福建省三明市閉幕,此次博覽會共有389家境內外企業參展,突出了生物科技和醫藥産業的林業發展新方向,勾勒出海峽兩岸未來在該領域合作的美好前景。
從牛樟芝看兩岸生物醫藥合作
博覽會展示了海峽兩岸生物醫藥及生物産業,林業“高、精、新”産品,森林生態文化和科研院校的創新成果等,重點介紹了林業優勢産業、特色産品、科技創新、生物製品等,包括紅豆杉、雷公藤、虎杖、草珊瑚、黃精、互葉百千層、油茶等主題。
記者在展會看到了利用臺灣特有的牛樟芝製成的生物科技産品。據臺灣嘉義大學食品科學系前任教授曾慶瀛介紹,牛樟芝是在臺灣高海拔森林裏面生長的菌物,長在臺灣特有百年以上的牛樟樹樹榦腐朽的內壁,或枯死倒伏的牛樟樹木材潮濕表面。
“全世界只有臺灣有牛樟樹,所以臺灣民間把牛樟芝稱為‘森林中的紅寶石’。由於它具有活化細胞、改善體質、保護肝臟、增強免疫等功效,近些年很多團隊投入該項生物質利用的研究。”曾慶瀛説。
前來參展的臺商張永松介紹説,由於牛樟芝産量極其稀少,所以目前的價格大概是冬蟲夏草的5倍。他的公司正在和福建省三明市當地的企業合作開發牛樟芝飲品和膠囊兩類産品。
本屆林博會邀請了臺灣林業人士、商會企業代表和臺灣嘉農農業發展基金會、臺灣中小企業協會等協會團體共32個團組、721人,共簽約18個臺資項目,總投資2.11億美元,利用臺資1.69億美元,所簽項目涉及食品配送、農林機械、林業建材等各種農林項目,並推進兩岸在生物科技和醫藥産業方面的對接。博覽會共落實生物醫藥及生物質産業項目簽約35項,總投資達到了24.44億元。
兩岸生物醫藥業合作前景廣闊
作為此次博覽會的重要內容之一,兩岸生物醫藥發展論壇以“天然植物提取物”為主題,邀請來自臺灣大學、臺灣世新大學的專家學者與大陸方面的業界高管和學界專家參與研討;全國林業龍頭企業高層峰會圍繞“林業産業轉型升級”主題,邀請30多家企業和上市公司代表參與交流。兩岸生態旅遊高峰論壇、海峽兩岸商會經濟論壇等學術活動,就兩岸農林的發展方向和合作前景進行研討。一系列研討活動均傳遞出一個資訊:兩岸生物科技和醫藥業合作前景廣闊。
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劉張林表示,作為生物質利用産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植物提取物是中藥商品出口的主力軍,出口額佔中藥産品總出口額的比重超過40%。近幾年植物提取物對臺灣出口額基本維持在800萬美元上下,而2010年前三季度出口額就達到920萬美元,同比增加37.3%。劉張林相信,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的簽署和實施對兩岸植物提取物貿易會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據中國中藥協會會長房書亭介紹,該協會與臺灣生物技術與醫藥工業發展推動小組合作,目前已經在生物技術和醫藥産業方面達成4點共識,簽署9項合作意向書,旨在推動兩岸在生物醫藥産業的對接與合作。
臺灣中華中草藥生物技術發展協會理事長楊榮光認為,兩岸醫藥各有優勢,雙方合作的前景非常廣闊。大陸中藥材資源豐富,種植、采收及基礎研究工作紮實,而臺灣在中藥材科學的科學企業管理方面具有優勢,具備一套完整的源頭管理機制和産品追蹤制度,嚴格量化重金屬含量等的標準。因此,雙方應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將資源優勢和管理優勢相結合,聯手實現該産業的共同發展。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