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分析評論

赴臺採購簽大訂單 提振臺灣經濟促兩岸經貿交流

2009-06-18 15:36     來源:新華社     編輯:張方翼

  大陸赴臺“採購首發團”剛落實逾22億美元的對臺採購訂單,大陸彩電企業採購團緊跟著宣佈全年對臺採購金額將增至44億美元……

  來自大陸的一份份大訂單,不僅給處於金融危機“寒冬”中的臺灣工商界及時送上溫暖,讓臺灣同胞深切體認到何謂“兄弟齊心”、“同舟共濟”,更重要的是向包括工商界在內的廣大臺灣同胞展示了一個“看得見、摸得著”的大市場。

  這些大訂單對於臺灣經濟來説,大有意義。最直接的當屬對臺灣經濟發揮提振作用,助其擺脫困境。臺灣媒體對此已有明言:大陸訂單讓“放無薪假的員工重回生産線,股市又多了一些動力,經濟回春的動能及信心又多了一些憑藉”。

  同時,通過採購團的牽線搭橋,兩岸企業建立起便捷、順暢的交流渠道。企業是兩岸經貿的真正主角,它們之間更加頻密的貿易與合作,將給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帶來源源不斷的活力。

  更深遠的意義,在於兩岸經濟關係有望乘著這波採購熱潮,邁上一個全新的臺階。兩岸早就互為重要貿易夥伴,大陸長期是臺灣最大貿易順差來源地,但臺灣對大陸的貿易順差主要得益於大批“登陸”設廠的臺商,他們從臺灣大量採購設備、原料等,其採購額甚至佔到臺灣對大陸出口額的一半還多,但這種情況隨著陸續到來的大陸採購團已經並將發生巨大的變化。

  最近赴臺採購的大陸企業,包括聯想、海爾、長虹、中興……無一不是在大陸經濟起飛過程中壯大起來的本土企業,在他們大量來臺採購的背後,是大陸龐大的內需市場。在兩岸經貿這臺“大戲”中,大陸企業和大陸市場正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如果説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大陸以其低廉的土地、勞力成本和優惠政策,為臺商提供了廣闊的投資空間和順利轉型的機遇,那麼現在,大陸以其廣闊的內需市場和飛速成長的本土企業,有望再次成為臺灣經濟於困境中二度轉型、再創輝煌的新引擎。

  面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下的新形勢,面對兩岸經貿交流內容與本質的悄然改變,臺灣經濟亟需思考其發展模式的轉型與創新。誠如此間經濟專家所言,要由原先以大陸為“工廠”的模式,逐漸調整為以大陸為“市場”。

  除此之外,兩岸企業還應更進一步合作,攜手把握産業發展方向,積極掌握和開發核心技術,以廣闊的大陸市場為依託,逐步建立自己的品牌、通路,擺脫過去在全球供應鏈上只是純粹代工的角色,在國際上打響屬於中國人的自主品牌。

  如果真能這樣,那麼大市場就更加的“大”,“兩岸攜手賺世界的錢”也不再是夢想,而是可望又可及的光明前景!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責編信箱:tsfwzx@taiw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