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會展資訊

第六屆兩岸食品産業合作交流會在廈門舉辦

2014-07-30 09:01     來源:中國新聞網     編輯:馬迪

  以“承古風、留美味、興中華、傳世界”為目標,由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臺灣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共同主辦的第六屆兩岸食品産業合作交流會于7月29日在福建省廈門市舉辦。

  為了共同促進兩岸食品産業的發展, 參加本次會議的150位兩岸專家學者就兩岸食品産業的現狀、食品安全風險交流、基於中華傳統飲食文化産品的創新與市場開發及人才培養等諸多方面進行了交流和研討。

  記者在交流會上獲悉,2013年內地規模以上食品工業企業産值超過10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率9.1%,增長速度放緩。臺灣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發佈的數據顯示,臺灣地區2013年前9個月的食品工業總産值為4816億元新台幣,比去年同期衰退1.7%。

  兩岸食品産業在發展的同時面臨著健康轉型的壓力和挑戰,而應對這些壓力和挑戰,離不開兩岸食品産業的相互協作、優勢互補、交流借鑒。

  工業與資訊化部消費品工業司副巡視員高伏表示,內地食品工業企業存在大中型企業偏少,規模化、集約化水準仍較低,小、微型企業和小作坊仍然佔全行業80%左右的企業格局,依然存在粗放型生産,初級産品多,資源加工轉化效率低,綜合利用水準不高的狀況。

  他説,從安全保障條件看,食品加工企業原料保障、食品加工、産品行銷的有效銜接尚不足。今後,要通過轉變發展方式,促進食品工業結構整體優化提升,支援骨幹企業做強、中型企業做大、小型企業做精,引導和推動優勢企業實施強強聯合、跨地區兼併重組,提高産業集中度。把發展建立在創新驅動、集約高效、環境友好、惠及民生、內生增長基礎上,不斷增強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臺灣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副所長廖啟成介紹了臺灣食品工業的機遇與挑戰。

  據介紹,臺灣食品産業發展較早,已跨越了最初的農産品加工業成長期和內銷市場期,進入了“全球佈局階段”。20世紀90年代後,食品工業的發展環境發生巨大變化,農産品原料成本升高,臺灣的農産品及加工品國際競爭力下降,傳統食品工業一方面紛紛進行資本轉移,將生産基地轉向勞動力和原材料更經濟的發展中國家,進入到全球佈局階段。

  另一方面,眾多食品企業開始利用先進的生物技術,對傳統的食品工業進行改造升級,利用東方飲食文化特色,開發出高科技的食品生物技術産品,再次進軍歐美市場。從原料到市場,臺灣食品業都與內地食品業有著千絲萬縷的共生關係。同時,全球化佈局,為臺灣食品大大延伸了市場觸角,帶來了更多的市場機會,也在供應商審核、全産業鏈管理與溯源、科技創新、人才輸出、風險評估與控制等方面提出了更多的挑戰。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孟素荷理事長指出,面對産業轉型,交流可以增長智慧,合作可以促進共贏,論壇的召開既是希望幫助兩岸食品産業找到更多可以同步持續發展的良策。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責編信箱:tsfwzx@taiw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