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歌手”在臺灣引發強烈震動
中新社臺北4月13日電 (記者 董會峰 鄭巧) 《我是歌手》節目火爆大陸,一個海峽之隔的臺灣也“瘋”。
連日來,臺灣報紙不吝版面,甚至以頭版頭條,大篇幅報道“我是歌手”的相關資訊;各電子媒體也持續播報,談話性節目熱烈討論,甚至還有電視臺直接轉播,收視率比平常時段成長了近220%。
《我是歌手》是湖南衛視引入並傾力打造的流行歌手音樂對決綜藝秀。12日晚進行總決賽,七強中臺灣歌手佔四席。結果,林志炫“爆冷”輸給大陸流行組合羽泉,“屈居”亞軍。對此,臺灣媒體及網友反應強烈,多表遺憾,有評論質疑賽制改動、有不公正之處。
“三十年海東,三十年海西”。臺灣曾領先一步,是華語流行音樂的重鎮。近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大陸流行音樂“崛起”,龐大市場令臺灣歌手趨之若鶩。如今,在新浪、騰訊開微博的臺灣藝人眾多,粉絲動輒幾十萬、幾百萬,有多位臺知名歌手,粉絲更達千萬之眾。
兩岸同文同宗、語言相通,加之兩岸關係進入和平發展的新階段,“我是歌手”繼《甄嬛傳》之後,在島內引發熱潮,觸動一些人固有的“優越感”,不足為奇。
需要指出的是,林志炫不是輸家,恰恰相反,他和楊宗緯、辛曉琪、彭佳慧等臺灣歌手,都是贏家。他們賺足了荷包,贏得歌迷的青睞,提高了知名度。不少在島內沉寂已久的老歌手,正是通過進軍大陸,煥發了個人事業的“第二春”。
熱鬧之餘,讚聲當中,島內有人開始反思。王偉忠、詹仁雄等節目製作人認為,大陸急起直追,臺灣類似節目必須尋求突破。
知名音樂創作人林少英指出,臺灣音樂“不多金、但多元”,臺灣這幾年對於自身的優勢,感到茫然和缺乏自信,或許才是應該思考的問題。
13日,臺灣“文化部長”龍應臺參加臺北故事館10週年慶,被記者追問對“我是歌手”的看法。她表示,臺灣在發展創意的部分應該是最好的一部分,需要珍惜,但也從“我是歌手”這個節目中看到一個警訊,“30年後,在創意的這端,臺灣是否還是最充沛的泉源,這是我們要很嚴肅面對的問題。”
龍應臺還表示,“我是歌手”的大成本製作帶給臺灣觀眾許多震撼,挑戰臺灣人過去的習慣思維,也讓大家認清不可能和對岸比經費和資本;要思考的是政策問題,包括硬體建設和軟體的人才培育,如何讓歌手的光芒能被看見。
本屆“我是歌手”節目雖已落幕,大陸其他類似節目,如“中國星跳躍”、“星跳水立方”、“中國最強音”,正在或即將登場,大陸流行綜藝及音樂節目對臺灣的“磁力”及震動,無疑將繼續下去。(完)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