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精彩推薦

佛山臺商中那些正在接班的“企二代”

2013-03-05 09:58     來源:南方日報     編輯:王思羽

  李貽偉表示,佛山未來發展的思路是一個十字狀的坐標。在這個坐標上,“先進製造業”是核心,縱向是“人才、城市”,橫向是“科技、金融”。

  一篇數周前刊登在英國《經濟學人》週刊上的文章,引起佛山市委書記李貽偉的極大興趣。

  這篇文章的標題是《The next supermodel》(譯名:《下一個超級模範》),講述的是北歐國家的發展模式。

  3月1日,李貽偉接受由南方日報社社長、南方報業傳媒集團總編輯張東明,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副總編輯王垂林率領的南方日報報道組的專訪。在這次採訪中,李貽偉專門帶上了《The next supermodel》這篇文章,並由此娓娓道來。他説,近期研讀北歐經驗對自己有很大的啟發,尤其在對政府、市場、社會的關係上有了更深的理解。

  與之前歷次的採訪一樣,頗具“李氏風格”的妙語頻出。談到佛山未來佈局,他用宋代詩歌“眼中形勢胸中策,緩步徐行靜不嘩”表明心志;談到佛山發展路徑,他用“十字坐標”(人才城市、科技金融)概之,清晰明瞭;談到企業二次創業,他用“血性十足”來表達期望;談到建設“美麗佛山”,他用“小店裏做不出鮑魚”來風趣比喻;談到民生建設,他以“弱者扶之、屈者伸之、危者援之”的“慈悲之心”要求幹部。

  在這些理念和思路的背後,是他對佛山如何再發展以及處理好政府、市場、社會三者的關係邊界的深入思考。

  發展方向

  北歐模式可借鑒十字坐標定發展

  南方日報:佛山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今年企業的開工情況好于去年同期。您對於佛山今年的發展勢頭如何預判?

  李貽偉:從去年下半年到現在,可以説佛山的經濟終於緩過來了,預測今年的形勢比去年會好一點,但根本性的好轉還不會那麼快。國際的經濟環境也還不穩定,在北美或東歐,有的國家青年失業率高達30%。在我看來,無論發展到哪個階段,都會面臨不同的煩惱,所以一直要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

  最近看到《經濟學人》上的一篇文章《下一個超級模範》,其中剖析的北歐經驗對我很有啟發。相比東歐、北美的一些國家,北歐的路似乎更值得我們學習,如這些國家對公共部門的改革路徑,仔細研讀還會發現其不少經驗與我們的科學發展觀有異曲同工之處。

  北歐是我們的榜樣,比如説現在不少城市紛紛提出大手筆、大投入的發展思路,準備挽起袖子大幹一場。我們就在思考,在大手筆發展背後的政府債務、徵地指標等問題如何解決,佛山是要不緊不慢地走,還是要加快投入新一輪的城市競爭?

  所謂“眼中形勢胸中策,緩步徐行靜不嘩”,佛山未來的發展,關鍵是要在準確研判當前形勢的基礎上,走出自己的節奏和舞步。即使暫時走得慢一點也無妨,但一定要走得穩,這樣才不會走冤枉路和回頭路。

  南方日報:廣東省委十二屆二次全會指出:“要狠抓發展第一要務不動搖”。佛山市委十一屆四次全會也提出,要切實增強加快發展的緊迫感。佛山繼續發展的思路是什麼,動力在哪?

  李貽偉:總結佛山的發展歷史,我們仍然要堅持走實體經濟之路,堅持以先進製造業為主的發展方向。這是佛山發展的不竭動力,也得到佛山企業和百姓的認同。

  在廣東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下,佛山也更加清晰了自己要做什麼。對於佛山的繼續發展的思路,我總結起來就是一個十字狀的坐標。在這個坐標上,“先進製造業”是核心,縱向是“人才、城市”,橫向是“科技、金融”。

  隨著製造成本的提高,佛山的産業要保持競爭力,不能與城市、人才的發展割裂。我們要打造高水準的産業,就一定要建設高水準的城市。打個比方,“要在小店裏吃到鮑魚”是不容易的事情,所以城市這個載體一定要漂亮,要推動環保、交通、衛生、教育等各個層面的提升。比如我們提出的“城市升級三年行動”以及軌道交通的建設計劃等,就是要讓城市更宜商、更宜居,讓人願意留在這裡。同時,産業和城市的發展,也離不開人才的支撐,這個道理不言自明。

  在金融方面,入駐佛山的金融機構仍然不足,金融對民營中小企業的支撐也還不夠,高達萬億元的民間財富利用率也不高。如果有實力的銀行、風投等金融機構都過來佛山設分支機構,好比是百姓購物可選擇的超市就多了,金融機構為了競爭也會更主動地服務企業,發現一些好苗子,幫助它們進行其科技創新、推動上市等。

  關於科技創新,在供應不足的年代,佛山製造不愁銷路,但現在就不同了。為什麼國人喜歡去外國採購,那是因為他們相信那些産品的品質和品牌。所以説,一個好的産品肯定不缺市場,産品的科技含量和創新水準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民企發展

  相信企業自主性政府角色如媒人

  南方日報:一直以來,民營經濟都是佛山發展的最大特色。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省委書記胡春華在佛山考察時要求佛山“要積極培育一批超百億、千億元的民營大企業大公司”,佛山如何繼續做強做大民營企業?

  李貽偉:做強做大民營企業,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也無捷徑可言。一方面,我們要相信企業的自覺性,他們感到壓力了會自然想辦法。比如,我最近走訪鋁型材行業,就發現他們發明瞭很多東西,比如有一種出口澳洲的“快速房屋”,房子一開一卡就搞定了,隔音效果很好,大概用十次又可以拿回來迴圈利用。這只是一個例子,但説明我們的企業自身也在加快轉型,市場壓力會驅動他們去改變。

  對於政府來説,一是要幫助中小企業搭建共用的科技創新平臺。做科研的投入成本高,在佛山廣大的中小企業中,80%以上是養不起專門的研發隊伍的。我自己也是在企業做技術出身,對此有體會。那政府要做的就是搭建共同的創新平臺,讓企業來共用。我們最近出臺《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實施方案》,提出要在五年投入不少於100億、拉動社會資本1000億,來推動科技創新。

  二是要通過提高行政效率為企業提供更多便利,比如大家都知道的企業商事登記改革。又比如網上服務大廳,在村裏辦證照與去行政服務中心是一樣的,就是用資訊化手段去幫助企業。

  三是要做強仲介服務業,支援企業兼併重組。舉個例子,為什麼當前的婚戀網站和電視節目那麼火,那就是搭建了一個讓男女雙方快速交流互動的平臺,靠自己去找男女朋友比較難,而有了媒人的介紹,機會就會更多。同樣的道理,民營企業做大做強,不一定要等它自身慢慢成長,政府可以通過引進財務公司等仲介組織,做強仲介服務平臺協助企業整合、裂變,讓其形成産業鏈式的競爭力。企業兼併重組做大做強,單靠政府是做不起來的,不能政府説哪幾個企業整合到一起就行了,那最後一定會死掉。一定要遵循市場的規律,通過市場的力量整合到一起,實現邊際效應的增加,企業的競爭力才會增強,他們也才有意願去做。

  此外,要繼續拓寬企業的發展空間。比如要讓土地儘快流轉起來。“三舊”改造就是很好一個路徑,希望能得到更大的政策支援。我在三水蘆苞就發現,有些地方路邊有不少廢棄的小廠房,像枯枝一樣死在那裏,這些土地完全可以流通起來煥發新的生機。政府要做的就是“解開鎖鏈”、超前策劃,研究哪些是不適合經濟發展的因素,然後進行改革。

  “企二代”創業血性不減充滿希望

  南方日報:佛山在前幾十年發展裏積累了龐大的民間資本,如何利用好這些龐大的資本,通過體制機制的創新,點燃佛山企業家二次創新創業的激情?

  李貽偉:對於二次創業創新的問題,我們要分兩個層面來看。一是老一代的企業家,不一定還要繼續在第一線衝殺,他們把接班人培養出來,把財富順利交給下一代或者是職業經理人來打理,這是更大的智慧。二是在企業家創業方面,政府不能干預太多。我認為佛山企業家的熱情依然,企業家比我們更懂經濟,在機會不好時可能會停下來,但一旦發現機會,他們會不顧一切地追擊,我們要相信他們。像美的的何享健從企業的日常管理脫身出來後,現在又成立6個孵化項目基金,他都接近70歲了,你覺得他熱情小了嗎?他其實也在開創自己的新路。

  我前些天與佛山臺商協會交流時了解到,200多名臺商中,有50多名是正在接班的“企二代”,這是一件很令人高興的事情。對於“企二代”,我們不用擔心,他們會做得很好。不少“企二代”都有留學經歷,越來越多的人出國走一圈後,又回來了,他們認為中國的機會最多。很多人依然擁有強烈的創業血性,發現了機會就會衝上去。現在,很多年輕企業家較好地承接了上一代的資産,也有的二代企業家開始衝刺全新的領域。比如,本地商會就有不少青年才俊,打算成立本地金融聯合體,每個人出5個億成立基金來做小額貸款或商業銀行。我覺得這些嘗試都是一種進步。

  精彩語錄

  ●最近看到《經濟學人》封面文章《下一個超級模範》,其中剖析的北歐經驗對我很有啟發,其一個重要啟示是在公共部門改革方面,他們的觀點是一個政府是否受歡迎跟它的大小無關,而在於其是否使其變得效率更高、反應更靈活。

  ●身邊的眾多城市紛紛提出大手筆、大投入的發展思路,準備挽起袖子大幹一場。我們也在思考,在大手筆發展背後的政府債務、徵地指標等問題如何解決,佛山是要不緊不慢地走,還是要加快投入新一輪的城市競爭?

  ●“眼中形勢胸中策,緩步徐行靜不嘩”,我們關鍵是要在準確研判當前形勢的基礎上,走出自己的節奏和舞步。即使暫時走得慢一點也無妨,但一定要走得穩,這樣才不會走冤枉路和回頭路。

  ●堅持走實體經濟之路,堅持以先進製造業為主的發展方向,這是佛山發展的不竭動力,也得到佛山企業和百姓的認同。佛山繼續發展的思路,我總結起來就是一個十字狀的坐標。在這個坐標上,“先進製造業”是核心,縱向是“人才、城市”,橫向是“科技、金融”。

  ●做強做大民營企業,一方面我們要相信企業的自覺性。對於政府來説,要做的就是“解開鎖鏈”、超前策劃,研究哪些是不適合經濟發展的因素,然後進行改革。

  ●老一代的企業家不一定還要繼續在第一線衝殺,他們把接班人培養出來,把財富順利交給下一代或者是職業經理人來打理,這是更大的智慧。像美的的何享健從企業的日常管理脫出身來後,現在又成立6個孵化項目基金,他都接近70歲了,你覺得他熱情小了嗎?

  ●佛山企業家包括“企二代”依然擁有強烈的創業血性,他們比我們更懂經濟,一旦發現機會,他們會不顧一切地衝上去,我們要相信他們。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責編信箱:tsfwzx@taiwan.cn